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存孝真的是被李克用逼反的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28)360

李存孝是李克用帐下头号悍将,而且战功累累。在民间野史和演义故事中,李存孝更是战神一样的存在。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存孝,飞狐人。少于俘囚中得隶纪纲,给事帐中。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李存孝真的是被李克用逼反的吗?

残唐五代演义故事中的李存孝,大约就相当于隋唐演义故事中的李元霸,单挑能力之强,已到了骇人听闻的境界。

大梁王彦章已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在《水浒传》中宋江曾说:“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营,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但是王彦章遇到李存孝时,几乎也是被秒杀的,就如隋唐英雄传中,排名第二、第三的高手,遇到李元霸也只有被秒杀的命运。

在民间演义中,李存孝是忠义无双的化身,所以他一直忠于李克用,后来是被奸臣害死的。但是在历史书中,李存孝显然背叛了李克用,并且是被李克用杀掉的。

在残唐五代的演义故事中,李存孝绝对是早期的一号男主;但是在历史书中,李存孝只是一个不重要的配角,虽然在这有限的戏份中,李存孝也是光彩照人的,但不论怎么说,他也只是一个不重要的配角。

在残唐五代的演义故事中,早期的一号主角永远是李存孝。

记得小时候听这段评书时,突然听到李存孝被五牛分尸时,那种失落感真是无与伦比的,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失去李存孝的故事,还怎么继续听下去。

幸好,后半部的男主很快就出场了,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以上是一些闲谈,简单跟大家聊聊演义故事中的李存孝。

李存孝之死和朱珍之死性质差不多,只是李存孝走得更远。

朱珍是朱温手下头号悍将,在朱温事业发展到中期时,朱温为了制约他,就让李唐宾出面牵制,结果朱珍擅自杀死了李唐宾,朱温因此杀了他。

李存孝是李克用手下头号悍将,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存信一直不服李存孝,所以两人的关系势如水火。

时存孝骁勇冠绝,军中皆下之,惟存信与争功,由是相恶,有同水火。

在许多时候,李克用就是明显偏向李存信。李克用这样对李存信,其实明显带有让李存信牵制李存孝的意思。

在潞州大战时,李存孝表现得太优秀了,所以李存孝难免会觉得,他身为李克用一系的二号人物,从此没有争议了。可事实却是,李克用让枭雄康君立坐在了他的前面,李存孝非常生气。

存孝出骑横击之,擒揆与归范及俘囚五百,献于太原;存孝乃急攻潞州。九月,葛从周弃城夜遁,存孝收城,武皇乃表康君立为潞帅。存孝怒,不食者累日。

后来,李克用又处处偏向李存孝的死对头李存信,这更是让李存孝气得要死要活,于是干脆就造反了。

李存信与存孝不协,因构于武皇,言存孝望风退衄,无心击贼,恐有私盟也。存孝知之,自恃战功,郁郁不平,因致书通王镕,又归款于汴。

到此为止,李存孝已走得太远了。因为面对此情此景,谁也得承认他就是造反作乱了。

更主要的是,李存孝显然走得比这还远,因为他造反之后,把李克用骂得一无所知,大有和李克用不共戴天之势。

李存孝造反时,先是痛骂李克用是乱臣贼子,表示自己要改邪归正了,然后带着邢洺磁三州归顺中央 *** ,于是皇帝亲自封他为邢磁节度使。

存孝闻之,自以有功于克用,而信任顾不及存信,愤怨,且惧及祸,乃潜结王熔及朱全忠,上表以三州自归于朝廷,乞赐旌节及会诸道兵讨李克用;以存孝为邢、、磁节度使,不许会兵。

后来丁会和朱友谦背叛朱梁时,大约都也是这种套路:先大骂朱温是乱臣贼子,表示自己要改邪归正了,然后带着一块战略要地投降了敌人。

从某种意义上,这只是军阀的惯用套路。

表面上是因为他们突然悔悟,不愿意再为乱臣贼子效力了,实际上是因为他与自己从前的老大,矛盾无法调和了。

在那种年代,忠臣多少钱一斤,朱温和李克用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他手下那些小弟估计也不知道。他们动不动打出忠君的招牌,只是为了方便背叛自己的老大罢了。

仅仅是因为李克用控制着话语权,所以他的小弟和他这样玩,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只是大哥小弟矛盾激化的产物。

而朱温最终丧失了话语权,所以朱温的小弟和他这样玩的时候,人们难免会觉得,这就是因为朱温不忠不义,他的小弟也看不下眼了,所以选择了与他决裂。其实,这也是大哥和小弟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

李存孝背叛李克用后,也知道皇帝的招牌保护不了他,所以就和镇州王熔、汴州朱温联合。

但是很不幸,李克用攻打李存孝时,朱温正忙着和徐州时溥打仗,所以根本无法腾出手来帮助李存孝,而镇州王熔实力太弱,在关键时候,也救不了李存孝。

在这种背景下,朱温就大言不惭地恐吓李克用,我在河北一线有十万大军,随时可以出发,你想打李存孝,考虑好后果。李克用告诉他,你有种,就率你那十万大军过来打一架,如果没种,就少说这些废话。

李克用进下井陉,李存孝将兵救王熔,遂入镇州,与熔计事。熔又乞师于朱全忠,全忠方与时溥相攻,不能救,但遗克用书,言“邺下有十万精兵,抑而未进。”克用复书:“傥实屯军邺下,望降临;必欲真决雌雄,愿角逐于常山之尾。”

此时的朱温,正一心平定中原,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克用集团出现这样巨大的矛盾,却无法好好利用。

于是,经过一番大火并,李克用终于把李存孝俘虏了。

李存孝在叛乱前,大概觉得自己神功无敌。但是被李克用打得走投无路时,终于发现,自己之前之所以可以表现得非常牛,只是因为站在李克用的巨大平台上。

离开了那个平台,他李存孝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他又希望回到李克用的队伍中,但他走得实在太远了,所以李克用并没有给他这种机会。

李克用要杀李存孝时,李存孝说,我是被李存信逼得忠心无处表白,所以才背叛的。李克用就说了,你在背叛我时,把我骂得猪狗不如,也是李存信逼你的?于是李存孝被杀了。

存孝泥首请罪曰:“兒立微劳,本无显过,但被人中伤,申明无路,迷昧至此!”武皇叱之曰:“尔与王镕书状,罪我万端,亦存信教耶!”絷归太原,车裂于市。

李存孝真的是被李克用逼反的吗?

不管怎么说,逼反了自己手下头号悍将,又亲自下令杀了他,李克用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和无奈。

李克用击杀李存孝,与朱温击杀朱珍的性质,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总而言之,都是想办法控制自己手下的悍将,结果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矛盾越来越激化,最后只能把他们除掉了。

历史书在说到李克用打击诸将时,常常都说他昏庸、残暴,却很少说他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比如,李克用逼死李克修,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李克用进入李克修的地盘,李克修给李克用供奉的东西太少,所以惹得李克用很生气,于是就鞭打侮辱李克修,李克修又气又恨,随后就死了。

李克用巡潞州,以供具不厚,怒昭义节度使李克,诟而笞之;克惭愤成疾,三月,薨。

比如,有关李存孝造反的内容,史书上也有意无意地认为,这是李克用对李存孝不公所致;所以李克用说起李存孝的死时,也是充满了无限的遗憾。

至于李克用杀掉康君立的原因,就更离奇了,因为康君立说的话,让李克用非常生气,于是李克用就把他杀了。

昭义节度使康君立诣晋阳谒李克用。已未,克用会诸将饮博,酒酣,克用语及李存孝,流涕不已。君立素与李存信善,一言忤者,克用拔剑斫之,囚于马步司。九月,庚申朔,出之,君立已死。

李克修、康君立之死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显然是因为他们势力太大,而且有着和李克用分庭抗礼之势,所以被李克用清理出局了。

从某种意义上,李克用削藩的策略,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策略。用这种理由击杀大佬,更容易避免利益相同者实现联合。

在我看来,通过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时,最失败的 *** 就是高呼着削亦反不削亦反的口号进行。因为,你喊着这样的口号,等于逼着利害关系相同的人联合起来。

而各种看似荒唐、昏庸无道的行为,却可以很好地把这种动机掩藏起来。至于让人对他们的动机,充满了惊疑不定的感觉。

当然了,李克用一系的权力集中,并没有就此结束。所以李存勖上位后,又开始了一轮清洗。

虽然说,李存勖虽然是李克用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因为李克用一系大佬林立,所以李李存勖上位后,多少难以控制这种局面;以至于,李存勖一度都不敢继承李克用的位置。

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勖火并了李克宁一系,总算巩固住了自己的地位。

当然了,这只是唐庄宗之一轮削藩。

随后的削藩有多残酷,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唐庄宗给三个人发过丹书铁券。结果呢,在这三个人当中,有两个被唐庄宗灭了满门,一个差点被杀。

丙申,上问赵凤:“帝王赐人铁券,何也?”对曰:“与之立誓,令其子孙长享爵禄耳。”上曰:“先朝受此赐者止三人,崇韬、继麟寻皆族灭,朕得脱如毫厘耳。”

关键是,李克用莫名其妙的出局,就是因为手下某个大佬人心所向,所以这个大佬在人们的拥戴下,半推半就地就把李存勖踢出局了。

当然了,后来郭威和赵匡胤皇袍加身时,也是用类似的过程来实现的。

总的来说,帝国有着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礼的大哥,皇帝的位置就是不牢固的。就算皇帝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他的孤儿寡母可就难说了。

赵匡胤死后,他的孤儿寡母也只有任由赵光义欺负,关键是,赵匡胤也是在斧光烛影的重重迷雾中,离开了人世。

唐庄宗杀手持丹书铁券的大佬朱友谦时,朱友谦的老婆拿着丹书铁券问执行官。皇帝当年给我们家发过一块铁片,上面的字我不认得,你能念给我听听吗?执行的官员能说什么呢?

张氏又取铁券以示绍奇曰:“此皇帝去年所赐也,我妇人,不识书,不知其何等语也。”绍奇亦为之惭。

丹书铁券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可问题是,得到丹书铁券的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所以在晚唐时代,当唐德宗准备给李怀光发丹书铁券时,李怀光就说了,我没有犯死罪,你为什么要给我这种东西,得到这种荣耀的人,翻开历史书,有几个有好下场。

怀光对使者投铁券于地曰:“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辞气甚悖。

实际上,何止是得到丹书铁券的人,就是得到异姓王爵的人,又有几个得善终呢?问题是,希望得到这种东西的人,那更是多的去了。

当然了,何止是丹书铁券、异姓王爵,就是造反作乱的人,有几个善终的呢?问题是,前仆后继造反的人,同样多的去了。

总的来说,在权力面前,是没有温情可言的,而又有太多人都对此心怀的着乐观、侥幸,他们只是看到极少数的成功者,所以相信自己会成为那个幸运者。

如果皇帝高在上,而他的小弟,或是手里拿着丹书铁券,或是拥兵割据一方,皇帝自然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8285.html

“李存孝真的是被李克用逼反的吗?”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海瑞,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海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孝廉洁的名臣,《明史》对他的评价是:“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海瑞一生践行“忠孝”二字,但是,史学家对海瑞的“忠孝”却多有否定,认为他“尽忠...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提起“神龙政变”,就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个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从春秋时代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武则天绝对是一位极其独特并...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社会。这样的集权社会,因为是用高压的办法控制地方,因此,只要朝廷的统治力变弱,地方上就容易造反。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变弱,一般都是朝廷进入了衰败时期,对地方上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诸侯...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为何张郃成了名将,高览则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之所以张郃成为了名将,而高览则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些原因,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张郃与高览袁绍手下,有四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号为河北四庭柱...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曹丕是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比起他父亲曹操来说,不管是在文韬武略上,还是在用人和气度上,都差远了,曹丕心胸狭窄,除了害死五子良将于禁,还害死了哪位大将?先看曹丕害死于禁的经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在襄樊战役中,被曹操派去...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确短寿。开创“文景之治”...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