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雄才大略的李建成,为什么失败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31)370

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权力之下,亲生骨肉,反目成仇,兵刃相见。古往今来,司空见惯,权力金钱,欲望沟壑,难以填充,利益至上,唯此真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封号,随后立即篡位称帝。同年,他有心铲除弟弟曹植,以免后者图谋不轨,这才留下传唱千年的《七步诗》。曹植在诗中以豆萁类比兄弟,暗示兄弟之间反目成仇,最终保住自己的性命。其实,在历史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清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以及唐朝玄武门之变。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权力即代表身份、地位,兄弟、父子之间为争夺权力,不惜兵戎相见,期间更是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计。曹植通过自己的才华成功保住性命,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如此幸运,最终惨死亲人之手。

例如,唐代玄武门之变的失败者李建成,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认为李建成为典型的纨绔子弟,因眼红弟弟李世民功劳卓著,本想联合三弟李元吉杀害李世民,反被对方先下手为强。而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开创唐朝之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为唐朝后续的巅峰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雄才大略的李建成,为什么失败了?

因为史书往往由胜者撰写,所以史书中对玄武门之变的描写深受专家质疑,他们认为玄武门之变另有隐情,李建成本人也绝非一无是处,只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具体的史料证明。直到在我国甘肃地区发现一座墓碑,才为后人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长子,其才能丝毫不弱于李世民。隋朝末年起义军层出不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当时众人皆劝李渊起兵造反,可正巧李建成不在太原,李渊表示等到李建成归来再行起义之事,可见李建成在李渊心中地位之关键,对他极其器重。

雄才大略的李建成,为什么失败了?

随后,在霍邑之战中,李渊率军诈败佯装撤退,敌军见状立即出城追击,李世民同李建成这时突然杀出,大败敌军。可在《旧唐书》中,这一战全部归功于李世民,将李建成之功劳抹杀,故意抹黑他,再一次验证史书记载不实,李世民恐被后世诟病玄武门之变,才刻意美化自己,污蔑李建成。

武德元年,李渊正式称帝,但此时国内还有一些起义军势力未曾解决,李建成率军先后平定山东、同李世民击退突厥。虽然李建成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战功没有李世民那般显著,但他的能力同样突出,多次击败敌军,在军事方面并不逊色于李世民。

另外,李建成手下能臣众多。大家所熟知的魏征,他便曾是李建成的部下,之后不仅为李世民器重,还进入凌烟阁之中。还有像唐初名相王珪,武将冯立、马三宝等人,都曾是李建成的手下,这些人为唐朝的建立与后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可雄才大略的李建成,最终还是死于玄武门,为后人留下无数谜团。

直到上个世纪,历史学家才在一座墓碑中找到答案。该墓碑详细记录了唐朝初期常何的人生经历,他原本是瓦岗寨的一名将领,随着领导者李密一同投降归附于李渊,之后便一直跟随李建成作战。等到隋朝灭亡,李渊的军队相继击败其他起义军,正式建立大唐,常何也因功劳卓著得到封赏。

按理说,他本不可能被卷入那场皇储之争。直到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将常何调入京城玄武门当差,这才成为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皇位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墓碑上这样写道: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

而李建成想到此人曾在自己军中当值,自然会站到他那一边,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早已将此人收买。

在历史上,常何并不出名,却成为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不仅帮助李世民成功截住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还阻挡住两人的上千名府兵,为李世民杀害二人争取到更多时间。但事后常何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与升迁,或许李世民认为此事并不光荣,才不愿意重用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常何。

不过,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一千三百多年,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思考如何与他人相处。在今天,同样有兄弟姐妹因利益纠纷、争吵不断。大家应该认识到,利益固然可以带来美好的生活,但亲情才最为珍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0/28854.html

“雄才大略的李建成,为什么失败了?”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392年),字元达,小字佛大,太原晋阳人,汉族。东晋大臣,中书令王坦之的儿子,右仆射王国宝的弟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凭借太原王氏的门荫入仕,累迁吏部郎中,出任骠骑长史,有宠于执政司马道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出任使持节、建武将军、都督荆益宁...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的五个女儿嫁给了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正常入睡。第二天,司马师一声号令,司马师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聚集到司马师周围,帮助司马氏控制...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还不知道:刘备取益州时,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只选用中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后,刘备之所以只选择中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上中下三计刘备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虽然他有关羽张飞这种绝世猛将相助,但苦于没有长远的规划,所以他...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对明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变相削藩,诸侯王们为什么无人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的“推恩令”是我国古代最强的阳谋之一,尽管诸侯王都知道“推恩令”的危害,但是却都无法抗拒“推恩令”的实行。因为“推恩令”在损害诸侯王嫡长子利益的同时,也让诸侯王的其他儿子获得了好处...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让他跟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严是东汉末年南阳人,少时便以才干闻名于世,先后在刘表和刘璋手下任职,后在刘备进攻益州时,看出刘璋大势已去的他转投在刘备帐下,逐步受到刘备重用,一直到其临终托孤。要李严同...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有云:“伏龙、凤雏,两人得一 ,可安天下。”伏龙即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庞士元的号。能与诸葛亮齐名,庞统的智谋应该是不容怀疑的。确实,伏龙、凤雏作为正副军师,一度共同辅助刘备建功立业。但诸葛亮是三国演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