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怀慎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那他真的是尸位素餐吗?
公元713年某日,正在东都洛阳主持官员考核选拔事务的黄门侍郎(门下省副官)卢怀慎,接到唐玄宗的《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诏令:他因长期“贞良敦朴,孝悌仁厚。度量深于江海,坚清迈于冰雪。。。。。。”而被任命为宰相,即刻回西京长安任职。
卢怀慎,这个后来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的高官,到底是个尸位素餐的中年油腻男,还是一根圆滑世故的官场老油条,亦或是位勤政为民的好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卢怀慎在童年时就“已不凡”,被父亲的好友夸赞";此儿器不可量!";他“少清谨,举进士,历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位称帝,迁82岁的母亲武则天于上阳宫奉养。武则天回天无力,只得“诏帝十日一朝”。
时任侍御史的卢怀慎进谏:“昔日汉高祖称帝,每隔五日就到利于官朝见太公,是因他以布衣之身登皇位,‘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所以才这么做!陛下您是遵循成法、继承皇统,何须效仿汉高祖?且上阳宫距皇宫不过二里地左右,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能并行。万一有人冲撞圣驾犯驾,悔之晚矣!臣斗胆请求陛下,将太后接到内朝(皇帝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奉养,也便于陛下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唐中宗出于种种考虑,没有采纳。
几年后,卢怀慎升任右御史台中丞后,“上疏以陈时政得失”,提出三条主张:各级官吏任职必须年满四年,方可升迁,奖优惩劣;放手使用才能卓异的员外官到地方任职,并由朝廷考察政绩;所有因贪腐而被罢免的前任官员,接受罢官处分不满十年的,一概不予录用!唐庄宗阅毕冷冷一笑,给这个热血青年兜头一瓢冷水,“疏奏不纳。”
唐睿宗即位后,对“中宗之末,嬖幸用事,选举混淆,无复纲纪”的混乱政坛极为不满,任命宋璟为吏部尚书整顿文官,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治理军界。卢怀慎被任命为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参与整顿混乱的武官选举制度。他“不畏强御(强权者)”,对万余名军官进行严格考评,最终只留下两千来名有真才实学的军官。消息发布后,“人服其公。”在宋璟取得文官整治成绩时,“武选亦治。”
卢怀慎一步一个脚印,“累迁黄门侍郎,赐爵渔阳伯。”他回长安担任宰相后,全心全意辅助被誉为“救时宰相”的中书令姚崇处理政务。
他在 *** 黄门监(唐玄宗改门下省为黄门省,其长官侍中为黄门监)后不久,碰到一桩棘手案件:薛王的舅父王仙童倚权仗势侵凌百姓,御史查实后加以弹劾,请求治罪。薛王向唐玄宗求情,反诬御史无中生有陷害舅父。唐玄宗令门下省再次核实。卢怀慎与姚崇调查落实清楚后,一起持表章启奏,为御史撑腰:“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唐玄宗于是下令结案。王仙童被处理后,皇亲国戚的嚣张气焰都由此有所收敛。
卢怀慎如此爱岗敬业,为何还被讥为“伴食宰相”?
《旧唐书》载:卢怀慎与姚崇一同执掌朝政期间,“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新唐书》云:“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伴食宰相”绝对是贬称。
但如果仔细品味绰号的由来,这个外号恰好是对卢怀慎的美称。“自以为吏道不及崇”和“自以才不及崇”,都足以证明卢怀慎处理政务的才能不如姚崇,并非朝臣公认,而是卢怀慎谦逊的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