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与诸葛亮能力齐名的刘伯温,没有算到自己的结局吗?
刘伯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伯温,一个在历史上能够与诸葛亮齐名的能力,文韬武略足智多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他为朱元璋能够打下大明江山可是出了汗马功劳,是明朝的开朝功臣,人们都说他神机妙算能通古今,是位能够通晓天意的先知智者。因此也会有人发出疑问:你说他能够通晓天意,为什么没给自己多算算呢,刘伯温最后的下场可是挺凄惨的,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这得从刘伯温自身的性格说起,刘伯温一生秉承着正直的作风,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其实极其容易招来祸患,导致遍地树敌,但是刘伯温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依旧我行我素。
明朝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很器重这位大功臣的,再加上刘伯温此人本就才智一绝,他的很多建议朱元璋都会予以采纳,有一次刘伯温提出要整风,严抓官场纪律,赏罚要分明,程序要公开,做到公正公平。
朱元璋觉得刘伯温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便授予他制定法律的权利,方便他施展自己的能力。刘伯温自然是秉公执法,任何旁门外道的途径都在他这里走不通,好多权贵犯了事亲自登门苦求他贿赂他他一概置之不理,坚持“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严正刑法。
长此以往刘伯温得罪的人也越来越多,刘伯温就像个刺头,软硬不吃,只管依法而行,再加上他也不干拉帮结派的事情,因此百官处处弹劾他针对他,刘伯温的日子称得上举步维艰。
其实像刘伯温这么聪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他这样子做对自己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给自己下绊子的坏差事他为什么要上赶着去做呢?因为刘伯温是一个心怀家国的无私的人。
经历过元朝的贪污政局,他太清楚一个政治清明的官场和公正严明的律法有多重要了,于是他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做好这个把关人,用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建设一个清明的朝政,让国家太平,让百姓安居。
还有一点就是刘伯温有自己的本心,并且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他的本心就是刚正,唯有刚正,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民,才能够让自己的良心过得去,对得起自己。
但是不久后刘伯温也发现了朱元璋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刚开始是因为丞相李善长,朱元璋心里对李善长已经感到十分不满意了,换丞相的念头十分强烈并且明显,于是朱元璋便叫来了刘伯温询问他的意见,刘伯温知道这不是单纯地问他对于李善长的看法,就是希望他支持朱元璋的想法。
朱元璋原本以为按照李善长和刘伯温的不对付,刘伯温肯定会支持他换丞相的想法,可是刘伯温没有,他为李善长求情,说李善长虽然有过错但是不至于要被撤换,朱元璋听了之后心里十分不开心。
而过了不久之后李善长自己上书提出来乞骸骨的想法,朱元璋很是高兴,有个正当的理由另找宰相了,于是他又叫来刘伯温,这次朱元璋问了几个与刘伯温较好的官员,他们是否适合担任宰相,但是没想到的是刘伯温依旧认为不适合,原本猜疑心很重的朱元璋是真的怒了,说“大家全都不行,看来这个宰相你最适合了”。
刘伯温无法,只能够处处小心,掩盖自己的光芒,但是哪怕这样也难逃他的命运。刘伯温有一次病倒了,朱元璋派人去看他,并且赏赐了很多药材,但是刘伯温吃了药之后觉得更不舒服了,于是便上书跟朱元璋说,朱元璋处处打马虎眼只安慰他说好好修养。
结语:谋算了一辈子的刘伯温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除了百官权贵,皇帝也容不得他啊,万般无奈化作一声叹息,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了。只可惜刘伯温兢兢业业了一辈子,为家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一代为皇帝打下江山的功臣,却在守江山时遭到了自己最信任最忠心的人的猜忌,实在是令人觉得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