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大计相比 究竟谁更加高明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18)400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和周瑜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和周瑜两人分别有战略大计,诸葛亮有隆中对,周瑜有二分天下计,两者谁更加高明?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大诸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急需大量人才来辅佐,因此,汉末时期的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在乱世中展现自我价值。

汉末三国时期人才众多,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例如,同为三国顶尖人才的周瑜和诸葛亮二人,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中是“死对头”,他们给自己君主制定了国家战略发展的走向,被后人比较。

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大计相比 究竟谁更加高明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提出的二分天下计划,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这两种战略计策中,哪个更高明呢?

周瑜的二分天下计

不可否认,周瑜的军事能力很强,由他指挥的赤壁之战以弱胜强,足以载入史册。曹操在一统北方后,快速调转枪口,打算一鼓作气,平定江南一统天下。站在曹操这方面来说,他这么做也没错,毕竟是携大胜之威,给孙权一定的威慑力。

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大计相比 究竟谁更加高明

曹操军队来袭,东吴以张昭为首的文臣派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他们唆使孙权投降曹操。正当孙权难以决断的时候,周瑜站了出来,他极力主张迎战曹操,并且有了战必胜的决心。

孙权作为一个割据势力的诸侯,他心里肯定是不愿意投曹的,既然周瑜有把握战胜曹操,也只能相信他了。孙权赋予了周瑜三万人马,很快,周瑜在赤壁一战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曹操战败后,周瑜向孙权建议,除掉刘备,吞并他的部属,然后率军攻占荆州,益州,以及汉中,联合马超,韩遂等西凉人马,与曹操形成二分天下的局面,然后在合适的时机下,与曹操争夺天下。

起初,孙权认为该谋划太过冒险,没有立即答应,因为此时的刘备并非瓮中之鳖,如果强行将刘备扣留,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后来在周瑜的极力劝进下,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计划,让他率军进攻益州,可刚出兵,周瑜就病死了,真是天嫉英才。

从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来看,他志在天下,没有把当时的刘备放在眼里。从周瑜的二分天下计来看,能否实现有待商榷。

诸葛亮的《隆中对》

《隆中对》很有名,这是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发展做的规划。诸葛亮做事考虑得面面俱到,《隆中对》中,他的战略意图核心是北据曹操,东和孙权,然后在夹缝中扩大自己的势力,占领荆州和益州,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

《隆中对》中,大概的战略意图也有了,具体如何操作,诸葛亮也说得很详细,甚至在三分天下后,刘备该如何匡扶汉室,在《隆中对》中也写得很清楚。

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大计相比 究竟谁更加高明

三国志记载: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认为,三分天下形成后,刘备在占据荆州和益州的条件下,派遣一名将军出宛城,向曹操进攻,刘备亲率军队出秦川,两路军队齐头并进,就有希望消灭曹操。从字面上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很有道理,有大规划,也有具体如何执行,刘备后来也是按照这个做的。

结语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周瑜的二分天下计到底哪个更高明呢?下面来分析一下。

周瑜想要实现他的二分天下计,需要面临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刘备,如何攻占易守难攻的益州,又如何防备曹军再次进攻江南腹地?这三个问题很棘手,按照当时孙权的实力,顶多也就能解决掉刘备势力,其余两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

当然,刘备也不是吃素的,他不可能让周瑜轻松把自己消灭了。当时刘备手中虽然兵将不多,但大多数都是能战善战的,陆战能力很强,周瑜即便能无视曹操将刘备消灭,必然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大计相比 究竟谁更加高明

益州刘璋,北方曹操,都不是好对付的。在三国志中,刘璋的形象是“暗弱”的,可从刘备攻占益州的过程来看,难度还是很大的,按照当时东吴的那点实力,想一举攻克益州,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有许多地方操作性十分困难,不容易实现。在曹操对孙权牵制的情况下,孙权了解自己应该与刘备联合抗曹,毕竟都是为了自保,算是互利互惠吧。

相信按照刘备军事集团的能力,他能攻下益州,这是时间的问题,可如果要触碰荆州,那可是触犯了孙权的利益了。如果荆州全境被刘备所占,那孙权最直接的对手就是刘备,曹操虽然强大,但水师兵马较弱,一时间对孙权构成的威胁较小。

刘备则不一样,控制荆州就等于控制了水路,能顺江而下攻打东吴,非常方便。如果刘备真的占据了荆州全境,孙权宁可得罪刘备,也要把它夺回来,否则孙权自己吃饭睡觉都提心吊胆,这种感觉不好受。

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大计相比 究竟谁更加高明

既然诸葛亮和周瑜两种战略都有所缺陷,那么,哪一种更好一点呢?从过程实现的难易度来看,周瑜的二分天下更加适合实际一些,毕竟消灭刘备后,只剩下曹操一个对手,不再需要尔虞我诈。

从襄樊之战,夷陵之战来看,蜀汉东吴虽然是同盟,但这种同盟不靠谱的,诸葛亮的《隆中对》想结交东吴,没有荆州这个筹码,难以实现,即便暂时达成协议了,这样的同盟比敌人还可怕,随时会在友军背后动刀,让你防不胜防。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1/31926.html

“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大计相比 究竟谁更加高明” 的相关文章

和洽: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贫俭约,信守节操

和洽: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贫俭约,信守节操

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拒绝大将军何进征辟,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曹操夺取荆州后,授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授魏国侍中、郎中令,谏议免除毛玠之罪。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授光禄勋,册封...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它有何特殊之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莽在西汉历史上的功绩不小,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改革家,但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却不高。因为他是篡位称帝,所以备受争议。不过直到现如今,史学家们研究认为,王莽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牵弘: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个性刚毅,颇有父风

牵弘: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个性刚毅,颇有父风

牵弘(?-271年),字号不详,安平郡观津县人 。魏晋时期将领,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个性刚毅,颇有父风。曹魏景元年间,累任陇西太守,抵御蜀将姜维进攻。跟随邓艾灭亡蜀国,拜蜀郡太守,迁振威护军。西晋建立后,出任扬州刺史,击退东吴将领丁奉...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对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司马懿连曹丕都不怕,却为何怕他的儿子曹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丕继位后,也想着要励精图治,无奈英年早逝,司马懿帮助曹丕有功,又辅佐过曹丕,地位肯定也不低,他也自然不用惧怕曹丕会对他做什么。曹丕去世之后,皇位就到了他的长子曹睿头上,即魏明帝。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