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是如何获得帝位的?他为什么会在作战中被刺死?
你知道曹髦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驱车死南阙,天子仗剑行”——魏国血性皇帝曹髦(máo)
一、曹髦继位
曹髦是曹丕的孙子,生于东海王宫,自幼聪颖,被封为高贵乡公。闲暇之余,曹髦擅长诗文和绘画,创制了九言诗,在画画方面,有一说是中国最早成为画家的皇帝。
从上述可见,曹髦是一个远离政治中心,聪明过人又才华横溢的王公,本来按照正常的发展,皇位跟他没什么关系,但是发生了一件事,使得远在天边的曹髦,在十三岁的时候被大将军司马师请到皇宫之中,拥立为帝,从此开启了短暂的皇帝生涯。
而这件大事,史称“高平陵之变”。这场政变的起因追溯到曹操即将过世时,将曹丕托付给司马懿和曹洪等托孤大臣;而后,在曹丕临终时,又将曹叡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真、曹休和陈群等四人;最后,曹叡又将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
在曹魏三代人的托孤人选中,司马懿永远在其中,而曹氏宗族一直在换人,其背后的目的是用于制衡司马懿。
但是,曹魏宗族的最后一代扛鼎人曹爽却不堪重用,成为大将军后,倒行逆施,不得民心,相反,司马懿闭门不上朝,韬光养晦,让曹爽一家独大,最终,失去戒备心的曹爽在和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祖时,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政变控制京都,降服了曹爽,从此,司马一族独揽曹魏大权。五年之后,曹芳被大将军司马师废为齐王,曹髦因此得获帝位。
二、文才武略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在登基之前,曹髦提前来到玄武馆,群臣要以皇帝之礼待之,并请求曹髦自己把自己当成皇帝。而曹髦全部都拒绝了,解释道自己过来是接受皇太后的诏命,但还不知道皇太后请自己来是为了什么事情,因此自己还是臣下的身份,一切不可超越礼制。直到数日后,皇太后会见了他,当日曹髦就在太极前殿登基称帝,群臣无不欢喜。
一开始,曹髦主动积极地采取一些举措,希望有所作为,振兴曹魏。首先,他下诏斥责曹芳荒诞无德,并立誓自己会成为一个贤德的皇帝;其次,他派遣身边的官员们到全国各地去视察民情,然后回来跟自己报告;然后,曹髦感念前线将士功绩,以及常年战争给中原大地带来不少麻烦,于是发布了一些福利政策抚恤将士,并赦免许多百姓的罪状赢得民心;最后,努力自学之余,与文学之士辩论探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才学。对于曹髦的聪颖好学,《魏氏春秋》里的评价是:“文同陈思,武类太祖”。
三、傀儡皇帝
但是,聪明的曹髦很快就发现,自己虽然名为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朝内所有的实权都在司马集团的手上,自己只能发布一些不痛不痒的政令,而所有大事只有大将军司马师点头,才能通过和执行。尽管如此,曹髦没有丧失斗志,一方面组织大臣探讨少康和高祖的高低强弱,来测试大臣是否心向曹魏,自己可以拉拢谁;另一方面等待时期,韬光养晦。
很快,时机出现了,心向曹魏的文钦起兵征讨司马师,败逃东吴,而司马师也在此战中得病,不久后病逝。曹髦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赶忙筹划政变,向洛阳进军。然而,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接过哥哥的大将军位置,识破曹髦用心,提前行军至洛阳,曹髦与成功失之交臂。司马昭上位后,对曹髦的压迫和操控更甚司马师,曹髦忧愤交加,常常彻夜无眠,对月叹息。
四、天子仗剑
到了甘露五年,曹髦看到曹魏的权力渐渐旁落,所剩无几,而司马昭的夺权举动越发变本加厉,在此之前,要求皇帝对自己加九锡,封晋公,下一步就是要求皇帝禅让,这是在效仿从前贤德的明君将皇位禅让给更有能力和功劳的大臣所经历的流程。
于是,曹髦再也无法忍受,对着大臣王沈、王经和王业发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的呐喊,率领数百人向司马师府上进发。然而,王沈和王业却跑去向司马师通报,使得司马师提前做好了准备。最后,曹髦在与数千禁军的作战中,被成济一枪刺死。
五、历史后话
曹髦死了,死的时候只有19岁,他不愿意做一个没有骨气的皇帝。原本,按照司马昭的计划,以及历史上的传统,只要曹髦沿循流程给司马昭加九锡,封公,再过一段时间禅让皇位,自己一定是可以当上一个王侯的。并且,司马昭要守住皇帝禅让给贤德的大臣之美名,也不会轻易伤害他的性命。
也就是说,曹髦本可以选择一个平安富贵、自由享受的结局,但是,他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另一条道路。曹髦是否过于冲动?我认为不是,曹髦的政变实属迫在眉睫;曹髦是否愚蠢,不懂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我认为也不是,曹髦不止是皇帝,更是一个斗士,他有远大的志向,和不输祖辈的才能,但是却没有发挥的空间。为了曹魏的皇室尊严,曹髦用年轻的鲜血去证明宗族的脊梁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