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太宗明德李皇后,她在后宫中是如何晋升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07)40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德李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妻妾分别,所谓“一夫多妻”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 “一夫一妻多妾”更为具体,一个男子只能有拥有一位正妻,除非正妻去世,才能再娶,是不能拥有多位正妻的,历史上确有特例,但一夫一妻的大规则几乎贯穿古代历史的始终。

历史上很多帝王一生拥有多位正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妻子去后,再娶新妻而产生的。宋太宗赵光义一生先后有三位正妻,分别是尹氏、符氏和李氏,尹氏是刺史之女,嫁给赵光义后不久就去世了,赵光义就又聘娶了符氏为妻,符氏可不是一般人,她是当朝卫王、太保符彦卿的六女,也是当朝皇后的亲妹妹,宋朝建立后,符氏妻以夫荣,先后得以封诰,可就在开宝八年(975年),符氏逝世,差一步就能享受到皇后的尊荣了。

堂堂正妻,丈夫登基却无名无分

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既纳币,会太祖崩,至太平兴国三年始入宫,年十九。—《宋史后妃传》

符氏去世后不久,宋太祖就张罗着给弟弟选王妃,选定了开国元勋、先宣徽南院使、枢密副使李处耘之女李氏为妃,可到了迎亲六礼的第四步纳币时,皇帝赵匡胤驾崩,晋王赵光义登基为帝,改名赵炅,因为赵匡胤的驾崩,天下举哀,新登基的赵炅自然不能急着娶妻,于是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七月,亦有史书记为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这位迟来的正妻才得入宫,这一年,李氏已经19岁了。

诏词但云陇西李氏,则未始封德妃也。按本传及会要等亦不载德妃之号,不知本纪何故云耳,当考。—《续资治通鉴长编雍熙元年》

按说李氏是宋太祖钦点的赵光义正妻,如今总得正位中宫,可宋太宗就是不册立,有史料记载李氏在册立为皇后之前时的位分是德妃,但是在李皇后的册封诏书中竟然只称之为“陇西李氏”,连编写史书的南宋大史学家李焘都觉得十分奇怪,他也不知道资料中的“德妃”之号是从何而来。如果这样说,李氏入宫后极有可能是无名无分,连最起码的封号都没有,那么,明明是先帝钦赐的正妻,赵光义为何如此对她呢?这个原因有可能是多方面的。

其实,在这段中宫空缺的时间里,后宫还是有管事之人的,她就是孙贵妃,孙贵妃是在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入宫的,极有可能是与李氏同时入宫的,但是她与李氏的命运决然不同。

宋太宗明德李皇后,她在后宫中是如何晋升的?

就在次年,孙氏先被晋封为才人,不久又直接晋封为贵妃,她是宋朝历史上之一位被记入史册的贵妃,也是宋太宗唯一一位在生前册立的贵妃,太宗有此一人可就顾不得其他人了,不仅名分上的正妻李氏毫无封赏,其他妃嫔也只停留在低阶位分,即使是皇长子生母生下了七个子女,逝世时竟然只是个夫人,连追封都没有。可见宋太宗有多宠爱这位孙贵妃了。

可还是很奇怪,既然你赵光义宠爱孙贵妃就立之为皇后啊,为何你弃哥哥给你选的继室李氏于不顾,也不立你喜欢的孙氏呢?其实李氏和孙氏二人处于一种矛盾之中。

赵光义未必不想立孙氏为皇后,可是李氏的名分是太祖皇帝所定,这点朝野内外皆知,自己提出立孙氏为皇后一定会遭到许多臣子们的反对,本来宋太宗的即位合法性就有很多人质疑,如今又打破哥哥定下的事情,自然是于统治不利。

反过来,赵光义立李氏虽然名正言顺,大臣也不会阻挠,可是自己的喜好又过不去,自己不想立一位自己不喜欢的人做皇后,而且这个继室还是哥哥给他选的,他有一些天然的芥蒂也属正常,毕竟谁喜欢包办婚姻呢?李氏是名分上的正妻,除了皇后之位,给她任何的位分都是不合适的,为了既不违反哥哥的决定,也不违反自己的内心,他干脆不给李氏任何位分,让孙贵妃统率六宫,这些后宫之事,前朝大臣到底也不好干预,于是这种心头之爱和法统之正的复杂对立局面也就诞生了。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拿出了“金匮之盟”,终于确立了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而且此时,太祖唯二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已经离世,弟弟赵廷美已经被贬西京洛阳,自己的地位终于稳固了,按理来说总可以册立皇后了。

可是,即便没了别人对自己继承合法性的质疑,还是只能册立李氏为皇后,赵光义的皇位是哥哥给的,那就更要听哥哥的话了,不然,好不容易才确立的合法性又要遭到质疑。

可是上天似乎帮赵光义做了选择,就在金匮之盟出世的次年,孙贵妃逝世,如此,孙氏和李氏的纠结局面被打破,延宕了数年立后之事,终于到了最后一步。

贤德中宫,事到临头为何铤而走险

雍熙元年十二月,诏立为皇后。后性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尝生皇子,不育。—《宋史后妃传》

孙贵妃去世一年后,李氏终于被册立为皇后,这一年,李皇后25岁,不得不说,宋太祖的眼光是不错的,李皇后虽然是庶出,但是为人恭谨持重,对待皇子和妃嫔都十分亲厚,是一位贤德的中宫皇后,的确有母仪天下的气度。

就在李皇后正位中宫后的某年,李皇后诞育了一位皇子,这就是宋太宗最小的儿子赵元亿,此子乃是赵光义一生唯一的嫡子,身份贵重,而且此时赵光义并未册立太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理应由他继承大统,不过此子不幸早夭,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赵元亿这个名字还是赵恒登基后给弟弟赐的名字。

宋太宗明德李皇后,她在后宫中是如何晋升的?

李皇后正位中宫后,太宗朝大事不断,皇长子赵元佐疯了,皇次子赵元僖去世了,直到至道元年(995年),皇三子终于登临太子之位,改名赵恒。此时,宋太宗因为箭伤经常复发,身体越来越虚弱,一个重要人物也终于按捺不住了。

太宗之即位也,继恩有力焉,太宗以为忠,自是宠遇莫比。继恩喜结党,邀名誉,乘间或敢言事,荐外朝臣,故士大夫之轻薄好进者辄与往来,每以多宝僧舍为期。—《续资治通鉴长编至道三年》

此人就是大宦官王继恩,其人为太宗登基助益良多,宋太祖驾崩时,正是他违逆宋皇后宣赵德芳之宫之旨,前去宣赵光义入宫,所以深得赵光义器重,他本人也借着太宗的宠信结党营私,宋太宗对他十分信任,甚至委派他出征领兵,在朝中颇有威势,许多人都来巴结他。

古代常云“一朝天子一朝臣”,王继恩在太宗朝煊赫一时,却也对未来之事颇为担忧。他与人商议,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再得一朝恩宠,就要“立诸王之不当立者”,说白了,就是选诸位皇子中最不应该也最没希望当皇帝的人。当年宋皇后想立赵德芳,王继恩偏偏去寻赵光义,因此获得了非常宠信,他王继恩对这种事门儿清。那么谁才是太宗诸子中最不当立之人呢?

赵光义共九子,晚年时还有七个儿子在世,此七子均为庶子,在嫡庶上找不到差别,但这之中还真有一位最不应该当皇帝的人,那就是皇长子赵元佐,赵元佐因为痛心叔父赵廷美之死,变得疯疯癫癫,在火烧宫苑后被宋太宗贬为庶人,幽禁南宫,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他都符合王继恩想立之人的标准,于是王继恩就开始勾连外臣,谋立赵元佐。

初,太宗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上英明,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谋立楚王元佐,颇间上。—《续资治通鉴长编至道三年》

王继恩在朝中的主要支持者是参知政事李昌龄和知制诰胡旦,按说这二人已经算是高官了,但王继恩在宫廷多年,他深知,光靠他与李、胡等人是难以成事的,毕竟当时的宰相可是被太宗盛赞为“大事不糊涂”的吕端,他必须要找一位能够压制吕端的强援,此人除了李皇后还能有谁呢?

李皇后是中宫皇后,其兄李继隆又是一代名将,掌握兵权,把李皇后拉进自己的阵营,自然是大有裨益,李皇后此时也不知是怎么了,竟然真的听了王继恩的话,答应帮助王继恩册立赵元佐。

宋太宗明德李皇后,她在后宫中是如何晋升的?

其实联系后来赵恒登基后,有人主张请刚刚被尊为太后的李氏临朝听政就可以做出猜测,李皇后大概也有自己的政治野心。赵元佐疯疯癫癫,处理政事必定不得周全,李氏再联合王继恩、李昌龄等人临朝摄政,她的兄长又是军中大将,如此有利的局势,对李氏掌权再合适不过了。所以,李皇后与王继恩是一拍即合。

及太宗崩,继恩白后至中书召端议所立。端前知其谋,即绐继恩,使入书阁检太宗先赐墨诏,遂锁之,亟入宫。后谓曰:「宫车宴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奈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续资治通鉴长编至道三年》

可李皇后这个人真是有野心而无才,吕端三言两语就把李皇后弄得无言以对,吕端何许人也,他震慑住李皇后,随即联合朝臣拥戴太子赵恒登基,一场政变消弭于无形,王继恩等人尽皆贬黜。

以德报怨,安享天年的最后岁月

太宗崩,真宗即位。至道三年四月,尊后为皇太后,居西宫嘉庆殿。—《宋史后妃传》

处置了王继恩等人,赵恒并没有追究嫡母的责任,依旧依礼尊封其为皇太后,从这也可看出,李氏正位中宫待诸王甚厚并非虚言,她这个嫡母还是尽职尽责的,况且从史书上来看,李氏确实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措,只是问了吕端一句话,她也并非是此案的主谋,赵恒也就不计较了。

宋太宗明德李皇后,她在后宫中是如何晋升的?

不过,这毕竟在赵恒心中留下了一个坎儿,不久,他就下令将在前线带兵的太后长兄李继隆调回京城任职,说是升职,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解除了他的兵权。

李太后的最后几年过得还是不错的,宋真宗对他也是十分孝顺,李太后的生母和嫡母去世后,真宗也都是以礼追封,还特意为她营建了新的宫殿居住。景德元年(1004年),45岁的李太后崩逝,谥号为明德皇后。

总结

明德李皇后是宋太宗在生前唯一册立的皇后,她虽然登位坎坷,但相比尹氏和符氏两位正妻,她已经要幸运很多了,或许她也曾不甘只做茫茫历史中划过天际的流星,想要用自己的光普照大地,奈何大势所趋、才能所限,她也只能顺应潮流,在宫中颐养天年,赏花为乐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5129.html

“宋太宗明德李皇后,她在后宫中是如何晋升的?” 的相关文章

文聘在三国时期是一种什么存在?他的实力如何?

文聘在三国时期是一种什么存在?他的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三国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时期之一,故事多多,英雄豪杰辈出。且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那个时期的英雄豪杰们,在知名度上,普遍高于其余历史时期。在三国时期,有郭嘉、荀彧、贾诩、诸葛亮、庞统等顶级谋臣,也有“二十四名将”、“五虎...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一,出身名门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的五个女儿嫁给了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正常入睡。第二天,司马师一声号令,司马师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聚集到司马师周围,帮助司马氏控制...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大将关羽报仇的名义,御驾亲征,亲率大军东征伐吴。初期,刘备率部一路势如破竹,水陆并进,拿下秭归,进至夷陵。东吴孙权...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对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恰好路过马超的封地,为啥马超不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英雄好汉,便要提到一本名著了,没错,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虽说在描述战争的情节占比很大,但也侧面描绘和突出了三国各路好汉的英雄形象,比如刘备、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物,他...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说到阎立本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他擅长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有《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等,《步辇图》更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于绘画水平太高、画名太盛,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意无意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他...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崇祯继位后还有一个21岁的皇嫂 崇祯是怎么处置的

还不知道: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627年8月,大明朝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年轻的明熹宗朱由校不治而亡,将天下托付给了他的弟弟,比他更加年轻的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朝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