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则天没有杀掉李治直接夺权为的是什么?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8)340

还不知道武则天没有杀掉李治直接夺权为的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皇后如果成心想杀掉皇帝,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并非不可能,比如后来的韦皇后轻松毒死唐中宗李显。但能做到,并不意味着能做:

唐高宗李治不仅仅是武则天的丈夫,而且还是她的政治盟友、权力的源泉;武则天如果站在李治的对立面,其地位就失去了法理基础,权力也就丢掉了抓手。武则天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而不是毫无章法的悍妇,这就是她与儿媳妇韦皇后的更大区别。

从尼姑到皇后,武则天的秘诀,就是不断寻找盟友。

当初李世民驾崩后,那些没生下皇子、公主的后宫们都被送进感业寺当上了尼姑,但身处其中武氏早已为自己安排好了退路。

有一次,在李世民的忌日那天,唐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上香拜佛时,当见到自己的“故人”武氏,其后两人眉目相交、暗自垂泪。但王皇后听说这事后不仅不生气,反而一边吩咐武氏蓄发,一边主动劝说李治把武氏纳入后宫。

常言道后宫如战场,王皇后为啥如此大度?有个外交思维叫作“离强而合弱、远交而近攻”(李世民岳父长孙晟的杰作),王皇后之所以积极拉拢武氏,是因为这个困局:她身患不孕症,儿女双全的萧淑妃则正当红,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皇后之位。因此,引入身份不怎么清白、在朝廷无依无靠的武氏,理论上能够有效分散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

武则天没有杀掉李治直接夺权为的是什么?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

武氏不负所望,在进宫后,她侍奉王皇后极为谦恭有礼,处处刻意逢迎;而王皇后也感叹自己没看走眼,多次在李治面前替武氏美言。

就这样,没过多久,萧淑妃确实像王皇后计划的那样失了宠,但已经被提拔为昭仪的武氏迅速填补了空缺,一跃成为李治身前最当红的后宫。

王皇后这下傻了眼,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她和萧淑妃迅速摒弃前嫌、同仇敌忾,携手针对武氏;后者也不甘示弱,凡是王、萧二人的敌人,武氏都刻意与其结交。

没过多久,在武氏阴狠的策略下(不惜以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为代价),王皇后彻底失去了李治的信任,甚至到了后位不保的地步。这时,在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武后成为了李治的政治盟友。

李治之所以铁了心要改立皇后,并不仅仅因为王皇后不能生育,更不是由于他偏爱武氏,而是为了对抗关陇勋贵、夺取属于自己的权力。

当初李世民驾崩前,几乎给儿子打点好了一切,开国元勋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勣作为辅政大臣,对大唐王朝进行着全方位的保护。李治即位初期,“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他对二位辅政大员几乎言听计从,史官对当时的朝廷评价是:“有贞观之遗风”。

但站在李治的视角来看,这种评价却像是在打脸: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自己却完全沿用了父亲留下的班子、延续了先帝的政策,咱不要面子的吗?更何况,亲舅舅长孙无忌逐渐有独断专行的趋势,就像被他陷害而死的吴王李恪所说的那样:“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

武则天没有杀掉李治直接夺权为的是什么?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

而改立皇后,正是李治展现权威、对抗辅政大员的绝佳机会。

关于为啥要改立皇后,李治给出的理由很充分:“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即:这是以传统接代为出发点的家事;

而褚遂良等人反对的依据则很义正辞严:“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出自关陇世家的王皇后(西魏名臣王思政的孙女)是先帝唐太宗钦定的,所以这就是件牵涉到大是大非的国事,是原则性问题,绝对不能改。

但这种“政治压迫”,反而让李治铁了心要改立皇后:你们眼里、心目中只有先帝,没有朕是吗?在李世勣、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下,他于公元655年正式改立武氏为皇后;数年后,在武后的运作下,褚遂良、长孙无忌先后被杀,关陇集团许多元老都受到株连。

武则天没有杀掉李治直接夺权为的是什么?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

从此,唐高宗终于得以大权在握,彻底摆脱了父亲的阴影,成了完完全全的九五之尊。同时,西魏、北周、隋朝以及初唐以来在政坛呼风唤雨的关陇集团也遭受了重击,封建皇权得到了空前加强(当然还有科举制的关键功劳)。

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既是李治的借口,也是积极出谋划策的“贤内助”,双方各取所需、配合密切。

后来,李治风疾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政务的处理。为了避免大权再度落入大臣之手,他选择了依赖自己的皇后,史书称:“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而足智多谋、饱读文史的武后不负重托,对政务的处理意见,与李治的想法几乎完全吻合。于是,直至李治去世,两人长期处于共同辅政的状态,被称";二圣";。

但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的概念:封建王朝政权归属的本质是“家天下”,在政权稳定、形势发展积极向上的趋势下,那时大唐朝野忠诚的对象是李氏。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参与治国理政,完全来自李治的授权。作为一个独立自然人,武则天不具备任何执政的法理基础;但在李治的亲自许可下,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君权神授、臣权君授,唐高宗的授权,才是武则天从政的前提。

在公元664年,李治曾一度想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甚至连诏书都草拟好了。但在闻讯赶来的武则天的一番“自诉”下,李治最终改变了主意。

武则天到底对李治说了什么?也许会涉及到夫妻之情,但这绝对不是重点,只有政治、国事才能说服李治。

我们设身处地假想一下,李治风疾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如果除掉武后,辅佐自己处理政务、掌控群臣的重任委托给谁?是“打工人”宰相,还是年仅11岁的太子?亦或是启用宦官?毕竟在历史上,朝臣从来都不是皇帝最信任的对象,这就是外戚、宦官屡屡得势的原因。

武则天没有杀掉李治直接夺权为的是什么?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

而相对而言,自己的老婆才最可靠,而且能力合格,无疑是更佳人选。

那么,为什么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跟能架空儿子、自己篡位呢?

首先,武则天称帝是一个循序渐进、耗时甚久的过程,更是权术博弈、利益交换的系统工程,不是杀个人就能解决的;

其次,但也是最重要的:武则天能够摆弄继位的皇帝,凭借的是自己高宗遗孀、当朝太后的身份。百善孝为先,从汉朝开始,太后联合大臣册立皇帝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武则天不敢把丈夫李治怎么样,却能有无数个理由折腾自己的儿子。

那么,如果武则天昏了头毒杀自己亲夫,结果会怎样?后来的韦皇后就是个反面典型。即使昏庸如李显,不明不白死后尚且能激起皇室、朝臣的激烈反扑;带领唐朝达到新高峰的李治,岂能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2/37050.html

“武则天没有杀掉李治直接夺权为的是什么?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 的相关文章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爆发的安史之乱中的一场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唐朝时期,北境民间对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意思是说,只要有哥舒翰镇守边将,北方的那些入侵者,连往唐朝的疆域看一眼都不敢。哥舒翰简直就是战神!甚至连大名鼎...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对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朱棣怎么也没抓住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成功逃脱而出,甚至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制造了自焚的假象?朱棣并不相信这一事实,于是他派遣人员去搜...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被杀的吗?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哪怕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枭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称大名鼎鼎,而与他同一时代,且有交集的华佗作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医,“名气”也丝毫不弱。在那个时代里,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关羽当初低层社会卖枣的 关羽的傲气是怎么来的

关羽当初低层社会卖枣的 关羽的傲气是怎么来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曾以贩枣为生,身为社会底层人的他傲气从何而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古至今,大家对于义薄云天的关羽都十分推崇,称他为武圣,为他建庙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华夏民族对于‘忠’和‘义’的无限向往,大家将美好的人格放大想象,加诸在关羽身上,甚至神话起...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

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 ),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821年6月24日),本名李审,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唐宪宗第十子 (一说第八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和元年(806年),册封建王,出任开府仪同三司、郓州都督、平卢淄青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去世。南唐建立后,追封孝静皇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