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为什么对朱祁钰不公平 看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17)340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代宗朱祁钰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从朱祁钰的庙号就可以看出来历史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朱祁钰庙号为明代宗,这个“代”就可以说明一切,也就是说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只能算是临时 *** 一下而已,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于谦、王直等大臣拥立朱祁钰为帝,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发生“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这期间,朱祁钰是正儿八经的做了8年皇帝,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不仅仅是“ *** ” 那么简单了。

历史为什么对朱祁钰不公平 看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

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寇”,朱祁钰作为一个在政变中被废的皇帝,是绝对要受到清算的,即便赶他下台的是他的亲哥哥,也同样不例外。在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立即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从这可以看出来,朱祁镇对朱祁钰这个弟弟的憎恨已经是到了极点。

这也与朱祁钰在朱祁镇被瓦剌还回后,对其采取了严加防范的措施有关,他将哥哥朱祁镇囚禁在南宫,不允许任何人与他来往,不但命人将南宫大门的锁灌铅,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甚至将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避免有人接近他们,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朱祁镇在囚禁的日子里,过的是非常困苦,有时候吃穿都难以保障,无奈之下,朱祁镇的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也就是说朱祁镇在那几年活的是非常狼狈的,朱祁钰就差没有杀掉他了。

历史为什么对朱祁钰不公平 看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

我想这也与朱祁钰的矛盾心理有关,他既贪恋权力,又对哥哥朱祁镇还有着些许的感情,始终下不了杀心,只是希望他自生自灭,无须自己背负弑兄篡位的骂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做梦也没想到,哥哥朱祁镇在那种严加看管的环境下,却能够死灰复燃,这也为朱祁钰后来的悲剧收场,埋下了伏笔。

对比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的执政成绩,我认为,在做皇帝这方面,朱祁钰的成绩是要优于他哥哥朱祁镇的。朱祁钰属于临危受命,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当时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为了避免主少国疑,在面临外敌入侵的关头,于谦、王直等大臣联名奏明皇太后同意后,拥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帝,并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朱祁钰继位后,任用于谦等人,重新组织新的戍军,建立了统一的指挥制度,并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消除了瓦剌对明朝的威胁。同时,朱祁钰采取宽松的的政策,以恢复受到战争和自然灾害影响的社会经济,并对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税负减免,赈济灾民,安抚流民,使得社会很快恢复了稳定。

历史为什么对朱祁钰不公平 看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

朱祁钰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还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还大力兴修水利,对一些经常发生水患的地方进行治理,他自己亲自乘坐小船到水患频发的地区进行考察,制定施工计划。他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朱祁钰和于谦等一帮大臣的励精图治下,原来已呈现颓势的明朝 *** ,慢慢的得到了改善,总体国力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甚至一些原本已断交的藩属国也纷纷来北京向明朝进贡。从这里看,朱祁钰还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他在历史被人诟病的原因,主要是他刻薄的对待被瓦剌放回的明英宗朱祁镇,并费尽心机的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子废掉,换上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人都是自私的,他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本也无可厚非。在这件事中,我不但没有看到朱祁钰的卑鄙,反而看到了他善良、仁慈的一面,毕竟他没有置哥哥朱祁镇和侄子朱见深与死地,如果换上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皇位,绝对不会留下朱祁镇和朱见深父子的活口,如果朱祁钰将朱祁镇父子杀掉,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那里还会有后来的“夺门之变”呢?

历史为什么对朱祁钰不公平 看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

再看看明英宗朱祁镇,他宠信奸臣、宦官,以致于自己兵败被俘,险些使大明朝毁于一旦,他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敌人俘虏过的皇帝。在他再次登上帝位后,依然不改本色,还是亲小人远贤臣,甚至不顾众人反对,为造成“土木堡之变”,导致他自己被俘的罪魁祸首宦官王振 *** ,真是好了疮疤忘了痛呀!而且他吸取了弟弟朱祁钰的教训,不再仁慈,暗中让太监将病中的弟弟朱祁钰勒死,永绝了后患。

朱祁镇还听信谗言,杀害了一代名臣于谦等人,真是令人心寒!他不想一想,如果没有于谦等人竭尽全力打赢北京保卫战,他怎么可能会被瓦剌放回呢?不过朱祁镇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在位期间也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特别是他废除了自明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算得上是他皇帝生涯最为闪光的亮点,也许这就是他的庙号为“英宗”的原因吧。

历史为什么对朱祁钰不公平 看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

朱祁钰在位8年,死后被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皇帝的称号,给了他“郕戾王”的恶谥,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的皇帝。还是在那个被他废除了太子之位的侄子朱见深继位后,才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我想,朱祁钰当年虽然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子,但应该对他并没有太恶劣的行为,否则,朱见深也不会恢复他的帝号的。

但是,朱见深虽然承认了叔叔朱祁钰的皇帝之实,但却并没有给他定庙号,而且给他所定的是仅为5个字的谥号,与其他皇帝17个字的谥号是相差太远的,这说明,朱见深对这个叔叔并没有完全原谅。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被正式加上“代宗”的庙号,谥号也增加到了与其他皇帝一样的17个字,但这个代宗的“代”字还是给他标上了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印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2/47560.html

“历史为什么对朱祁钰不公平 看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 的相关文章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539年~602年),字长熙,敦煌效谷人,隋朝官员,北周骠骑大将军令狐整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性严谨,颇有雅量,博览群书,精通《三礼》。北周时期,门荫入仕,历任吏部上士、夏官府都上士、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隋朝建立后,迁鸿胪少卿,册封武康郡公。出任桂州...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约223年),字文仪,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事刘璋,拜梓潼县令。刘备攻取成都后,加入麾下效力,所治地方都有政绩。迁司盐校尉,管理盐铁收入。识人有术,知人善任,提拔吕乂、杜祺、刘干等贤才,全部官居要职。经营有功,拜蜀郡太守。建兴元年...

刘璋扎根益州又坐拥十万人 刘璋为什么还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

刘璋扎根益州又坐拥十万人 刘璋为什么还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

还不知道:刘璋坐拥蜀地十万兵马,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的天下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诸侯们在同一舞台上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导致古今中外无数人对那段历史喜爱有加。在汉末诸侯中,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十分特殊。他们早在天...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确短寿。开创“文景之治”...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承乾方为上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然其因为并非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但由于其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手下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了本应是兄长...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