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征敢犯颜直谏,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魏征?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25)391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征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是我国历史上一对君臣合作的典范,唐太宗善用人,在历史上是一个从谏如流的明君,而魏征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太宗与魏征的和睦关系,大概堪比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一样完美,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准确的说,魏征作为昔日太子李建成的属官,面对新君唐太宗,敢于直言进谏,并获得唐太宗的赏识后,辅佐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盛世,堪称是一代名相。

但是,笔者今天提出了标题上的三个问题,欢迎读者读后共同探究一下这三个答案。

一、唐太宗为何不杀魏征?

当玄武门之变爆发后,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被射杀后,唐太宗赦免了太子一党的大部分人,当初积极劝说李建成对李世民先下手的魏征也在赦免之列。

唐太宗继位后,还专门把魏征带到面前质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征,并让魏征当了个詹事主簿,这个职位也仅仅是一个七品官职,之后才又逐渐提拔的魏征。

魏征敢犯颜直谏,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魏征?

其实唐太宗这样做并非是宽宏大量,关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唐太宗怕追究太子余党,打击面太广,不利于自己刚刚登基称帝的政局稳定;

2、魏征虽然是太子属官,但同样也是李渊的臣子,唐太宗多少也得给自己父皇留点面子;

3、唐太宗让这些原太子属官继续任职,但又不给其执掌实权,这样做既无危害,又有利于分化太子旧部,还能为自己留下个好名声,可谓是一举三得。

魏征敢犯颜直谏,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魏征?

二、魏征为何敢犯颜直谏?

魏征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谏官,屡次对唐太宗犯颜直谏,最后还都安然无恙,让这一对君臣在历史上互相都留下了美名,那么,魏征为何敢于这样做呢?

其实,魏征之所以敢于面对唐太宗进行直谏,恰恰是魏征转守为攻,以求自保的韬晦之计。

魏征知道,自己之前一直是唐太宗的政敌,他在新政权中势力孤单,很容易遭受其他大臣的谗言和不测。

后来,魏征看到唐太宗有做明君的想法,故而越是在人多的场合,魏征就越敢给唐太宗提意见,力图以犯颜直谏而名垂青史。

魏征也确实向唐太宗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等等。

在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还向唐太宗提出了批评,说他不像贞观初年那样能坚持勤俭朴素,那样体恤百姓,那样虚心听取意见了。而唐太宗听后也明确地表示接受魏征的批评。

三、历史上这一对有名的君臣果真同心同德吗?

唐太宗虽然成全了魏征“犯颜直谏”的美名,也为自己留下了“从谏如流”的好名声,可是,唐太宗一旦有机会,还是要给魏征一点颜色看看。

由于魏征的刚正,有人诬陷魏征“阿党亲戚”,唐太宗马上就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处,结果自然是子虚乌有。

但是,温彦博却做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

唐太宗得到这个结论,不仅不为魏征主持公道,反而支持了温彦博的做法,这不得不说,在唐太宗的心里,对魏征多少还是有点小心思的。

当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虽然当着众臣的面进行了一番感慨,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可是,在魏征死后不久,因他生前推荐的两个人犯了事,唐太宗竟然迁怒于魏征,不仅派人毁掉了自己为魏征写的碑文,还取消了衡山公主(后来又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看完这些,这一对君臣,在世时真的是同心同德吗?

最后,来看看清代文学批评家袁枚(1716-1798年)对唐太宗与魏征作出的一番评论:

“才智之士,非贤臣也。。。。太宗有故纵魏征之心,博纳谏之名。魏征有挟制太宗之意,彰能谏之直。。。。知其说之可以行,即不行亦无害,则谏。知其说之必不行,而又犯上所忌,则不谏。其谏太宗之心,即其谏建成之心矣。女之四嫁,而以克家称者也,谥之曰贞,愧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3/54120.html

“魏征敢犯颜直谏,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魏征?”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等人知道关羽战败后是什么表现?真相是什么

诸葛亮等人知道关羽战败后是什么表现?真相是什么

关羽是汉末三国猛将,武艺高强,因为忠勇无双,被尊为“武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以前将军之位授予镇守荆州(南郡)的大将关羽。七月末至八月初,关羽趁孙权欲攻合肥之际(曹操大军在从汉中撤往长安的路...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对诸葛亮与庞统,三国顶尖智囊,究竟谁更胜一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他们同为水镜先生的高徒,是三国中顶级谋士。那他们究竟谁更胜一筹?如果庞统不死,蜀国会是怎样的局面?其实,想知道他们谁更厉害,就得先分析他们两个...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荀彧地位与郭嘉相当。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军事上的谋略,一直和曹操南征北战,而荀彧属于朝政性谋士。战略方面,荀...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凌统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从征黄祖时,他作为先锋,阵斩张硕。在逍遥津之战,他拼死保护孙权逃生,自己则是最后一个逃生的将领。官至偏将军。凌...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还不知道:汉献帝退位后,明明没被曹丕害死,刘备却为何替他发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汉献帝却得以善终,病死于234年4月。不过刘备...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第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文明元年(684年),唐朝宰相裴炎因为被人诬陷谋反,遭到逮捕下狱。程务挺为了救好友裴炎,于是上书武则天,声称裴炎是遭人诬陷,绝不可能谋反。但程务挺的上书不仅未能拯救裴炎,反而自己也受到牵连,最后二人都遭武则天处死。...

曹丕篡位将汉献帝赶下台后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曹丕篡位将汉献帝赶下台后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后,为何要对他优待,没有对他斩尽杀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在称帝和不称帝的选择中长期徘徊,到死也没有称帝。但是这不是他良心发现,不想称帝,而是把称帝的使命留给了曹丕。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接替他成为魏王的曹丕就接受了汉献帝的...

评论列表

杨静
杨静
8分钟前

魏征敢犯颜直谏,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唐太宗不杀他更显明智与大度,这一历史佳话彰显了正直之士的勇气可嘉和明君的纳贤之智,贞观政要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君臣之间的对话和建议得失的故事背景之下,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理念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在历史的进程中这样的良臣与君主的和谐关系成为了典范值得后世学习借鉴其间的智慧和价值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