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和刘光世的关系怎么样?宋高宗为什么会出面劝架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和刘光世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所作的一首七绝。韩、岳分别是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
时光如白驹过隙。陆游写这首诗时候,中兴四将都已作古,岳飞、岳云父子遇害已有数十年,碧血化为杜鹃。
南宋中兴四将的说法由来已久,最早出于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按画中顺序分别是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和岳飞。由于刘松年供职于南宋京师画院,这个排位可以看作南宋后期的官方版本。刘松年在这幅画的题跋中又写道“世称张、韩、刘、岳”。后面还有一句,“自王公大人,下至牛童、马走、妾妇、稗官之口,无不称道其武勇忠义”。稍微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知道,“武勇忠义”这个定语跟张俊和刘光世其实没什么关系。
我们暂且不说排名的问题,为避免引起误会,首先说明,本文的主角是韩世忠和刘光世。
但既然说起中兴四将,不得不简单说两句,为什么张俊和刘光世两人能跻身其中,尤其是刘光世。须知当年在川蜀、秦陇地区抗金的名将吴阶、吴璘兄弟二人,也比张、刘二将的战功大得多。个中缘由说来话长,不妨让清代的一个诗人沈采石,用简约又明快的笔调点评。
沈采石其实是个才女,她写的《中兴四将歌》有这么两句:“中兴有四将,韩岳乃可称。……张骄刘惰不足道,握兵乃比韩岳早。”这个颇有豪气的女子一语道破了天机。张俊和刘光世起家早。张俊暂且不说,刘光世出自将门世家,他的父亲刘延庆是一方镇将,相当于军区司令。刘光世不用奋斗就“荫补”为官。
但刘光世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惧怕金兵,金兵从来没有机会跟刘光世交手。因为刘光世跑得快。刘光世面对金兵,只有两种状态,要么在逃跑的路上,要么正在收拾盆盆罐罐准备跑。刘光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对付农民起义有一套,立过几次功。刘光世还善于招降流民,实力一步步坐大。流民也喜欢投奔刘光世,因为他这里军纪涣散,大伙儿不受什么约束。
韩世忠是宋代有名的猛将,极为勇悍,凭本事熬出来的。宋徽宗年间,韩世忠以偏将的身份参与平定方腊,上演了一段传奇。他孤身闯入深山中的义军老巢,凭一把长矛杀了方腊身边几十个人,然后把方腊捆起来一路扛了出去。后来韩世忠抗击西夏和金兵屡立战功,威名远播。
宋高宗接班之后,刘光世因平定叛民之功,成为南宋分封的之一个节度使。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高宗皇帝逃往临安(杭州)。皇帝的宠臣王渊身为枢密使,掌管军国大计,却与一帮官员趁机搜刮民财争相跑路,引发了兵变。中兴四将里的张、刘、韩三人响应号召带领兵勤王,解救宋高宗于危难,由此奠定了“三大功臣”的地位。
事后刘光世加封太尉,韩世忠也获封武胜军节度使。这就是张、刘、韩三人荣宠一生的原因所在。《文献通考》记载,宋高宗年间只有三个人获赐“功臣”称号的殊荣,韩世忠是“扬武翊运功臣”,张俊“安民静难功臣”,刘光世“和众辅国功臣”。
刘光世打仗不行,偏偏嫉妒比他强的张俊、韩世忠等人。他尤其看不惯韩世忠,凭什么资历没自己高,“靖难”之后就一跃而起,几乎与自己比肩。那会儿韩世忠还没加封太傅,不如刘光世的地位,但作为一方镇将来说是平级的。韩世忠性情刚烈,也很不待见刘光世。日后两人一度爆发争端,兵戎相见,宋高宗不得不出面调停。这事儿是刘光世挑起的。
建炎四年(1130),刘光世又获得加官进爵,仍不知足,请求“便宜行事”的权力,高宗没有答应。由于刘光世兼任两浙路安抚使,而韩世忠和张俊也兼任浙西制置使,三人共享了浙西一带征调物资等权力以供军需。刘光世上表请求罢免了张俊和韩世忠的 *** ,自己独掌两浙地区。《宋史》载“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三大将本就互有嫌隙,刘光世的种种举动无疑让张俊和韩世忠更为不满。
韩世忠是个倔脾气,往往意气用事。当时有个文官叫季陵,很有气节,力主抗金。他给高宗上书指出刘、张、韩三大将的微妙关系,“胜不相逊,败不相救,大敌一至,人自为谋耳”。就是说金兵打过来,三大将都是等着看对方的笑话。而高宗皇帝对此毫无办法。刘光世则早晚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不等金兵到眼前他就先蹿了。
刘光世有个得力部将叫王德,原本在张俊麾下,可谓身经百战,不光与起义军打过仗,还跟金兵正面较量过。有一次是刘光世架不住皇帝督促,只得派王德带领少量人马袭扰金兵。但王德既然敢去,说明是有胆量的,后来也有出彩表现。王德还在平定叛民的战场上救过刘光世一命,可谓刘光世跟前的头号红人。但是跟着刘光世这样的上级,王德学不了什么好,习惯了骄横跋扈。
绍兴三年(1133),朝廷下诏让韩世忠和刘光世换防。韩世忠从邓州调往镇江,刘光世从镇江调到建康(南京)。主要是为了防备金国扶持的伪齐军队进犯。刘光世的部将王德在换防的过程中,与韩世忠的一个部将起了争执,王德当场就把对方杀了。韩世忠闻讯怒不可遏,咽不下这口气,决定给刘光世点颜色看看。
刘光世正在镇江收拾盆盆罐罐,韩世忠率部赶往镇江。此时镇江城中府库失火,一查是故意纵火,抓到了几个人。刘光世亲自审讯,纵火者声称是韩世忠麾下。纵火一事《宋史》记述的太简单,真相不明,也没有后续报道。如果是韩世忠派人干的,为什么要烧府库物资,难以解释,可以说是烧自己的东西。如果烧的是刘光世的个人财物,那就说得过去。但以韩世忠的为人来说,这又不像他的风格。因为接下来韩世忠直接动手了。
韩世忠带着大批将士驻扎到镇江登云门,按理说刘光世也要经过此处,但此时的情况,刘光世怎么敢见韩世忠,也顾不上办理交接手续,吓得绕道而去。韩世忠闻讯,立即派出人马追了过去,与刘光世的殿后队伍干了一架。可想而知,刘光世的乌合之众怎打得过韩世忠的凶悍将士,被修理了一顿落荒而逃。韩世忠扳回了一局。
刘光世惊魂甫定,立刻上表告了韩世忠一状。期间韩世忠仍不解恨,派兵攻打建康,一度占领了建康官署,刘光世狼狈逃窜。由此两大镇将摆出一副随时开战的架势,朝廷上下目瞪口呆,群臣纷纷上书谴责刘、韩二人,要求严办。
宋高宗见状也是哭笑不得,又不忍处罚两大将。韩世忠好说,刘光世几次不听朝廷号令,高宗对他有点无可奈何。于是宋高宗派人把群臣呈上的厚厚一摞奏书拿给韩、刘两人看,告诫他俩不准再生事端,赶紧和解。还传了口谕对刘光世说:你和世忠不该闹成这样,应当英雄惜英雄,以国家大事为重。刘光世哭着点头。
刘、韩两人的冲突因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部将而起,高宗下令宰相赵鼎督办此案,拘捕王德,但不了了之。王德见事情闹大,展现出明事理的一面,主动前往韩世忠处请罪。韩世忠反而欣赏他的胆识,跟他痛饮一番,尽释前嫌。这就是古语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但韩世忠和刘光世驻地相距太近,高宗终究放心不下,不久之后又把刘光世调任江东、淮西宣抚使。为了安抚刘光世,还赐给他十万串钱。刘光世这一次没有抗命,很快就走了。
韩、刘两人的冲突,我认为暴露的是朝廷的虚弱,也是无奈。因为那会儿南宋内忧外患,金兵在江北虎视眈眈,江南各地大小农民起义不断。不计其数的流民都归附了刘、张、韩等几个镇将,三人拥兵自重,逐渐尾大不掉。特别是刘光世,部众远超韩世忠,不停伸手跟朝廷要粮饷,高宗很是头痛。刘、韩两人性情迥异,高宗息事宁人,一来是感激他们当初勤王的表现,二来也不敢动他们,担心惹出大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