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玄手握重兵,为什么要投降司马懿?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夏侯玄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曹睿死的时候,将幼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曹爽,希望他们可以辅佐曹芳安定曹魏江山。司马懿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则被任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这样一来,实际上的军权就归于曹爽之手。
夏侯玄是夏侯渊的后人,和曹爽是姑家之子的关系。在曹爽当政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这个任命也是有深意的。后来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夺权,诛杀曹爽并夷三族,而此时远在长安的夏侯玄,手握十万重兵,却为何也不战而降?以下依据相关资料,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司马懿如何夺权的。
司马懿后来被任命为太傅。我们从这些任命中,可以看到曹家对司马懿的疑忌。司马懿被剥夺了军权,被任命为华而不实的太傅。夏侯玄被曹爽任命为征西将军,也是对付司马懿的一个举措。司马懿久在雍凉,他的军事资本大多是在雍凉培养的。让夏侯玄坐镇雍凉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但是司马懿并不是等闲之辈。他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隐忍不发。他甚至还积极为曹爽出谋划策,阻止曹爽的骆谷之役。但是曹爽在大权在握之后,渐渐丧失了谨慎,开始胡作非为。
司马懿退居幕后,为了麻痹曹爽,他假装得了重病不参与政事。对前来试探的曹爽的探子李胜,司马懿表演了一出诈病的喜剧。被司马懿的表演蒙蔽过去的李胜,回去后报告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因此曹爽不再防备司马懿。
谁知道到了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曹爽兄弟们都跟从魏帝去参谒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了政变。他让司马师兄弟招来了三千死士,控制了京师。举奏永宁太后,废除曹爽兄弟的官职。
在经过一番斗争后,曹爽兄弟向司马懿妥协放弃抵抗,交出军权,免去官职,以侯归第,企图自保。不久之后,司马懿自食其言,以曹爽兄弟意图谋反的罪名,把曹爽兄弟和他们的党羽全部杀死,并夷三族。
其次分析夏侯玄为何按兵不动。
在这场政变进行时,夏侯玄身为征西将军,他掌握着雍凉的兵权,可却毫无动作。后来,夏侯玄被征召回朝,司马师替代了他的职务。从此,关陇的军队落入司马家族之手。留下的夏侯霸见势不妙,投奔了蜀汉。而夏侯玄则不久后也被司马懿杀死。夏侯玄之所以没有动作,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 曹家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这场政变的后果由认识。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整个朝野对这场政变都不重视,大家都认为,这只不过是曹魏体制内部的一次争权夺利的斗争,是权力的重新洗牌而已,并不危及曹魏社稷的根本。
曹爽在大权在握之后,倒行逆施,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而他自己还不自知,很多人对他劝谏,他都不听从。虽然他对司马懿有猜忌之心,也采取了手段限制了司马懿的权力,可是,却对司马懿的行动一无所知。
在司马懿以退为进,诈病退隐是时候,被他的表演所蒙蔽,失去了警惕。在去拜谒高平陵时,竟然没有在京师留下主事的人员,被司马懿钻了空子。最后,还心存幻想,以为这只是一场权力斗争,以为放弃权力就可以保命,自动认输。
连曹爽都是这样认为,旁人更是如此了。由于曹爽的倒行逆施,丧失了人心,其他人也就冷眼旁观,不予以干涉。夏侯玄也是如此认为的,他就根本没有兵戎相见的想法。
二、 整个政变时间短,夏侯玄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时间。
由于曹爽的软弱,造成了高平陵事变的快速解决。当时,史书记载:
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果然,曹爽兄弟没有听从桓范的计划,反而被司马懿派来的说客说动,主动放弃了抵抗。如果曹爽兄弟听从了桓范的建议,即便没有能够立刻镇压司马懿的政变,夏侯玄也可以以勤王的名义调动兵马去攻打司马懿。
可是,曹爽的很快认输,使得司马懿成为胜利者。而且,司马懿打着拥戴曹魏大义的名分,夏侯玄既没有时间起兵,也没有起兵的名义,所以只有袖手旁观了。
三、 部下不听从。
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关陇军队一直是司马懿起家的资本。在对抗诸葛亮开始,司马懿就用心经营这支部队。他在这支部队里培养了许多的亲信部属。
夏侯玄虽然在名义上统帅这支部队,但是他却没有统帅这支军队的能力。史书记载:
(夏侯)玄代(蒋)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景王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
我们可以看到,这支军队在内心只听从司马家的指挥,无论是蒋济还是夏侯玄,都不能让这支军队归心。只有司马师指挥,这支军队才能听命。
如果夏侯玄真的起兵,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曹爽兄弟背负罪名,他的手下又听从司马家的指挥,他如果起兵,很可能是给曹爽帮倒忙,给司马懿送去一支生力军。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无法起兵的。就算是夏侯霸,因为曹爽兄弟被杀,与郭淮不和,最后也只能单身逃亡蜀汉,连一兵一卒也没有能够带走。所以,由于上面的原因,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夏侯玄虽然手握重兵,也只能鞭长莫及,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