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杀妻招待刘备食之,刘备是怎么做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安杀妻招待刘备食之,刘备是怎么做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中国老百姓的观念“民以食为天”源远流长,早在《汉书》中就提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所以数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历朝历代君王若想做出功绩,势必要大力发展农业,为农民轻徭薄赋,我们可以看到再无能的皇帝也总会在农业上颁布法令,虽然收效甚微。
农业往往是一个国家之基,但农业又是最脆弱的,古代科技落后,天灾人祸时常有,一旦发生饥荒,国家极有可能发生动荡,细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之所以能够得到农民百姓的响应正是因为他们给了农民吃穿不愁的保证。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多方因素促成,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聚集起义,黄巾起义最终虽然失败了,但东汉也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由此可见百姓的力量不可小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每个王朝都需要谨记的箴言。东汉末年的大旱饥荒一直持续到三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深浅程度不一的饥荒问题。
比如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刘安杀妻割肉以招待刘备,故事的背景正是因为战乱年代下,农民无法安居乐业,无法发展农业,就算有粮食,也被军队征收充当军粮,古代粮食只能是在自然环境下自然生长,百姓农民手中不能凭空变出粮食,他们去田里山坡上四处觅食,糟糠树皮,野菜泥土,这些都是在饥饿难耐下的无奈之举,否则就无法活命,那段时间人数锐减。
在那个恐怖的年代,人的死亡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比死人更恐怖的则是“人吃人”,在现代人听来很不可思议,但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活下去就是更大的事,易子而食,吃掉妻子、老人等。即便是王公贵族也或多或少面临着饥荒困境,就比如上述提到的刘备在断粮时吃人肉,其实很有可能在历史上发生过,作者写小说之时,为了不损刘备“仁义“的名声,所以才美化了这段史实。
吕布先后投靠袁术、袁绍,之前更是效力董卓、王允,他虽勇猛无敌,但忠心实在不可靠,后来他被曹操打败,投靠刘备。当袁术率军攻打徐州之时,双方势力僵持不下,袁术用计有势有勇无谋的吕布袭击下邳,吕布果然中计,当地张飞和曹豹正在相争,吕布反水,亲自率军攻城,指挥军队大破张飞,俘虏刘备的妻妾儿女及其部曲的家眷,吕布雄踞徐州。失去后方阵营的刘备被袁术击败,逃亡海西,饥饿疲惫,无奈之下,他向吕布请求投降,骄恣的吕布让刘备担任豫州刺史。
刘备不甘寄人篱下,投降只是暂时之举,刘备很快招募到了万余人军队,想要攻打广陵取一立足之地,岂料遭到了袁术和吕布的阻挠,刘备被困于广陵,军需断绝,手下将士“大小自相啖食”。
在小说中写到:刘备一路逃亡,身上绝粮,于是寻了一处人家讨要食物,村里的人一听说刘备就是久负盛名的“刘豫州”,皆跪进粗食,刘备到一家投宿后,这家的主人为猎户刘安,听闻刘备是同宗豫州牧到来,为了好好招待一番,刘安想要为其打野味,但遍寻野味不得。
刘安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义,“杀其妻以食之”,刘备吃到肉后,他问刘安这是什么肉,毕竟这人肉的味道定然与动物肉有着较大的差别,或许刘备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吃过,刘安回答说:“这是狼肉”,刘备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但他还是吃完了肉,等到酒足饭饱后,刘备去后院取马,打算离开,他看到刘安的妻子在厨房被杀,尸体胳膊上的肉都被割掉了。
看到此情此景,刘备问了刘安,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当即失声痛哭,为了感念刘安的忠义,他想要带走刘安,但刘安顾及着家中老母,委婉拒绝远行。
刘备出了梁城后,他遇到了曹操的军队,投靠曹操,诉说了自己的悲惨经历,“失沛城、散二弟、陷老小,操亦下泪”,还将刘安为他杀妻献肉一事告知曹操,曹操听闻此事后,十分佩服此人,命令孙乾以金百两赐给刘安。
通过曹操和刘备对刘安杀妻一事的反应对比,这两位日后的帝王果真还是不一样的,刘备待人宽仁,心系百姓,是位明君,而曹操则是一位杀伐果断的枭雄,人命在他眼中并不重要,所以他能够让魏国日后成为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