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三老制度是什么?皇帝都要给他们倒酒夹菜?
但是你知道吗?古时候有这么一种职业,即使贵为天子,见了他也得作揖,还得给他倒酒,给他夹菜。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据史料记载,公元59年冬十月,汉明帝在辟雍,之一次举行养老礼。
什么是辟雍呢?就是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环水为雍,圆形像辟(璧),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在这次盛会上,汉明帝任命李躬(给刘秀的诸皇子当过老师)为三老,桓荣(给汉明帝当过老师)为五更。
说到这里,大鹏觉得应该着重说明一点:三老不是三个人,是一个人;五更也不是五个人,而是一个人。
这一点上,大鹏和郑玄的看法是一致的。而蔡邕认为三老是三个人,五更是五个人,这恐怕是望文生义了。
当三老李躬、五更桓荣坐着车来到太学讲堂的时候,汉明帝刘庄亲自站在屏风前迎接,并互致礼仪。
然后,汉明帝走东阶头前引路,三老李躬走西阶随行。进屋之后,汉明帝又给李躬作揖,请他入座。
于是,李躬面朝东方坐下(汉朝以东为上,这是尊位),三公上前为李躬摆放几案,九卿上前为李躬放鞋。
汉明帝赶紧挽起袖子,亲自操刀,切割祭肉(祭祀时供奉之肉),然后蘸上酱料,请李躬食用,并敬酒。
这还不算完,汉明帝一边进献酒肉,一边嘴里还要碎碎念:您慢慢吃,别噎着;您慢慢喝,别呛着。
至于五更桓荣,待遇就要稍微差一点了,只能面向南方坐,由三公进献酒肉,但所受的礼仪和三老一样。
汉明帝还下令让李躬、桓荣终身享受二千石俸禄,同时赏赐全国的三老(郡、县、乡)每人一石酒、四十斤肉。
由此看出,三老制度在当时是有一个完整体系的。国有国三老,郡有郡三老,县有县三老,乡有乡三老。
那么,这个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相传是周天子为提倡孝悌,设此位以父兄之礼尊养年老德高的退休官员。
那为什么非得叫三老五更呢?郑玄认为,将这一制度以三五命名,是取三辰五星可以照亮天下之意。
那三辰五星又是什么呢?在古代天文学中,三辰是指日、月、星,五星则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当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将这一制度以三五命名,是因为担任这一职务的老人更知道三德五事。
那么,什么又是三德五事呢?据大鹏所知,三德就是正直、刚克、柔克。五事呢?貌、言、视、听、思也。
这一制度建立之后,一直连绵不绝。秦置乡三老,西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设郡三老,并置国三老。
有史料为证:陈胜攻下陈之后,曾召三老、豪杰来商量大事。在他们的支持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据史料记载,刘邦登基之后,也曾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然后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这使刘邦成为设置“县三老”的之一人。
那么,乡三老主管管什么呢?汉代十里一亭,设亭长。汉高祖刘邦在造反之前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
然后,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或啬夫、游徼。三老负责教化;有秩或啬夫掌管诉讼,收赋税;游徼负责治安。
由此看来,汉代的“乡三老”、“县三老”虽然处于基层,但绝对都是在当地有名望的人,有一定的号召力。
首先,他们掌管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乡党舆论,对“乡举里选”的察举,征辟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汉代的乡三老、县三老可以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绩,实际上又担负着对朝廷官员的监督职能。
再者,三老还是制定地 *** 律法规的立法会。就连朝廷政策法令在地方上的实施,也要取得三老的支持。
三老不仅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动中有足够的影响力,有时甚至能引起皇帝的高度重视,影响中央决策。
汉武帝时期,江充借巫蛊事件,诬陷太子刘据。太子又气又怕,就杀了江充,并发兵自卫,结果兵败。
汉武帝认为太子这是公然造反,大臣们也纷纷附和。在“这种情况下,壶关三老茂大胆上书,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太子是为江充所逼,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所以才起而杀充,以救难自免,并无邪心。
三老茂的上书,使汉武帝刘彻有所触动。后来车千秋复为太子伸冤,于是,汉武帝遂族灭江充家。
由此看来,三老的地位、身份很特殊。既是官,又不是一般的官。既是老百姓,又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尤其是县、乡两级的三老,都是从老百姓中选出来的,具有民间代表的性质,是一种朴素的人民自治制度。
但他们又不是一般的老百姓,除了可以免除徭役之外,还经常和宗室、高官一起,被皇帝加赐米、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