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8)200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太史慈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多人大概都会非常敬佩他的舍生取义吧,印象中的太史慈应该是一个非常豪迈的人,他对于人生意义的言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不过他的身份,很多人只认为他是一位江东猛将,地位就算再高也是别人麾下的将军。但其实,如果真的从他的地位而言,或许他可以称得上是一方诸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起来看看。

提起太史慈,或许读者们都记得他和孙策单挑战成平手的精彩场景,以及他在演义中临死前说的一番豪情万丈的遗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三国志》注引《吴书》原文为:“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后世对于太史慈的印象,基本都是重义轻生,慷慨豪迈的一员猛将。但笔者今天无意间翻看《三国志》,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太史慈的身份,似乎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员猛将,而更像是一方诸侯。

生平经历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电视剧以及游戏中太史慈的形象要么留着一撮小胡子,要么是个小白脸,而实际上太史慈应该是个大胡子。(其实古人都有蓄须的习惯,差别只是胡子多少与美观。)

太史慈青年时曾在东莱郡任主奏议事的属官,东莱郡太守与青州刺史有嫌隙,互相上书攻讦,谁的奏折先到就会在朝廷那先入为主留下好印象,州里的奏折已经先走一步了,于是郡中派遣太史慈去当投书的使者,赶快追赶。太史慈在洛阳公车门前碰到了州里送奏折的人,于是诓骗那人拿出奏折,检查一下署名题头之类的是不是都写好了,结果那人拿出来之后就被太史慈给毁掉了。然后太史慈继续骗他,说你把奏章拿出来给我看的,就算你去告状自己也有责任,要不然咱俩一起逃跑吧。那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和太史慈一起跑了,然后太史慈又偷偷跑回洛阳,将郡里的奏折递交上去,州里知道后再次上奏已经晚了。因为走章先到的关系,朝廷站在了东莱郡的一边。太史慈因此得罪了州里,避祸辽东,那年仅仅二十一岁,但也由此可见太史慈之心智机谋。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箭无虚发的太史慈

孔融在任北海相的时候,听说了太史慈的很多逸事,于是几次派人去太史慈家中慰问他的母亲。后来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正好太史慈从辽东回到家中,在母亲的告知下,决定去助孔融一臂之力。太史慈趁着围困不严密的时候混进城中,见到孔融后本来太史慈想趁着敌军不多,与对方交战,但孔融不听,后来敌军越围越多,已经打不过了,只能请救兵。于是太史慈每天早上出城,到城墙外面练习射箭,射完就回城,以此迷惑敌人,刚开始敌人还比较警觉,后来太史慈出来的次数多了,就不怎么注意了,于是有一天太史慈出城后,突然射死几个敌人,冲出了包围圈,请来刘备的援兵,拯救了孔融与北海。太史慈救孔融,孝义完备,智勇双全,堪称完美。

北海救孔融

后来太史慈的老乡刘繇在江南任扬州牧,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太史慈决定暂时去刘繇那里看看有没有好的发展,正好赶上孙策攻打刘繇,于是太史慈义不容辞就帮老乡对抗孙策。后面的事大家都清楚了,太史慈单骑外出侦查,正好碰到孙策领着几个人也出来侦查,于是一番激烈的打斗,孙策夺了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算是平手。要知道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武艺超群,太史慈与孙策战成平手,可见其身手也是非同一般。再之后,太史慈和刘繇跑到豫章郡(大致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先藏到芜湖里,后又躲进山中。

孙策继续进讨,终于俘获了太史慈。太史慈此后效忠孙策,帮助他收拢刘繇死后(刘繇自己病死的)的败兵散卒,别人都说太史慈去了不会回来,但孙策很相信太史慈。果然太史慈在期限内顺利收拢残部,按时返回,其重义守信可见一斑。后来又抵抗刘表的骚扰进攻,将刘表的侄子刘磐打服了,不敢再来侵袭。太史慈跟从孙策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著楼棼(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竟然贯穿手腕,牢牢钉在楼棼上,其勇武善射大抵如此。甚至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威名后,都曾经亲自写信招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史慈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地位之谜

关于太史慈的地位,不能仅仅把他当成孙策、孙权手下的一员猛将看待。通过《三国志》上的种种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太史慈也是汉末三国中的一方诸侯。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太史慈在《三国志》里是和刘繇、士燮合传,并且是单独具名成传。位于后妃宗室列传的前面,而大都督周瑜、鲁肃,以及所谓的十二虎将等等,列传都在宗室之后。我们知道,刘繇是东汉朝廷任命的扬州牧,是孙策在夺取江东之前这一地区的更高领导人,在汉末曾是一方诸侯,而士燮则是交州牧,是统领着广东广西以及云南、越南部分地区的地方割据势力,后来投降孙权,使得吴国占据了交州广大的土地。同时这一章节里还提及了江东曾经的一个小诸侯笮融,属于刘繇的敌对势力,后被刘繇击败。那么太史慈和这几个人放在一起,很显然他也是一方诸侯。

有人说太史慈是刘繇的部下,所以和刘繇放在一起说,但太史慈后来也投降孙策了,《三国志》中其他的降将,比如张辽、张郃、马超等也没单独立传或者和旧主的传在一起,怎么单单太史慈这疏忽了呢?况且古人写史书的时候是很注意身份地位的,陈寿在身份地位这方面拿捏得很准确,比如说《魏书》中在记叙玩曹魏历代帝王后,接着就写了曹魏领土上曾经出现过的诸侯,董卓、袁绍、袁术、刘表、吕布等等,这其中也有投降的割据势力,比如黄巾军残余势力的领导张燕,曾经差点杀掉曹操的张绣,以及割据汉中一心修道的张鲁。同样,《蜀书》中,在写刘备之前,先将四川的前任统治者,刘焉刘璋父子合传放在最前面。因此,太史与刘繇、士燮合传,就已经说明了他的地位。

据我个人的猜测,很有可能是太史慈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出了很大力,甚至两人最开始只是盟友关系,后来太史慈分析形势与自身实力,以及有感于孙策的个人魅力,才正式向孙策称臣。孙吴的后人为了凸显孙策高大形象与出众的能力,刻意隐去了太史慈的很多功绩与历史地位,但陈寿出生距离太史慈去世还不到30年,因此很多事虽然没有书面文字,但仍在口口相传,于是陈寿根据事实,将太史慈放在了一方诸侯的地位。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那么我的这种猜测有根据么?我们还是在《三国志》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首先,太史慈见刘繇时,提到了他俩是老乡,陈寿提这样一句,我觉得是为了显示二人的平等地位,而不是上下级。原文中还有一句“(太史慈)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一个“暂”字说明了,太史慈来江东只是临时起意,看看老乡,并没有投靠的意思。后面“未去”也说明了这一点,太史慈想走但还没来得及离开的时候,正好赶上孙策攻过来了,出于朋友义气,才帮刘繇对抗孙策,并不是将刘繇当成主公了。刘繇手下也有人劝他让太史慈当大将军,只不过因为太史慈没有得到过当时风评人物出名的徐子将的夸赞,刘繇没同意,只是让太史慈帮着侦查一下敌情而已。因此,在刘繇那里,太史慈就只是作为朋友、盟友出现,而不是部将。

后面太史慈和刘繇一起逃亡到豫章的山里,“称丹阳太守”,这里也很值得琢磨,如果他统属于刘繇,应该是刘繇封他为丹阳太守,而一个“称”字说明,这个太守是他自封的,并不归刘繇管,即使两个在一块逃亡。随后太史慈被孙策抓获,孙策大笑对太史慈说,“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居然要和太史慈一同打天下,且不论这话的真假(基本是假的),但孙策这一番话是把太史慈摆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而非手下败将,这只能说明,太史慈手下有很强的实力,他本人在江东很有威信,这才值得孙策以平等的姿态对他。这让我想到朱棣忽悠宁王朱权,要与他中分天下的鬼话,而那个时候朱棣和朱权是平等地位的藩王。

再往后看,刘磐经常出兵骚扰江东,“策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分六个县给太史慈,又统帅其他将领,这其实相当于在江东小天地里封了一个诸侯王,如果太史慈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怎么会有这种待遇。后面孙权继位,“遂委(太史慈)南方之事”,孙策孙权基本上都给了太史慈高度的自治权,自 *** ,而后面的周瑜陆逊等人并没有这样的自由。太史慈很像是刘邦封的韩信、彭越、黥布几个异姓王,有事商量着来,自己拿主意,听调不听宣,当然只是由于太史慈很听话,忠诚度很高,因此给人以只是孙吴治下一员猛将的感觉。

大黄评论:通过《三国志》里种种迹象表明,太史慈应该算是东汉末年江东地区的一个小诸侯,他以入股加盟的身份,半合作半效忠的听命于孙策、孙权,具有高度的自 *** 利,其地位在周瑜等高级将领之上。但不论如何,太史慈智勇双全,忠义无双的形象并没有改变。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个人分析,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如果觉得我有道理,那我这篇文章写得就很成功了,如果觉得我是胡说八道,也欢迎交流不同的意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79243.html

“三国猛将太史慈是什么身份?有人说他是一方诸侯?” 的相关文章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界性大帝、谋权篡位、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促成者、下令修撰世界性名著……提到这些标签,各位...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既是明君也是暴君,但他不是昏君。何谓昏君?荒淫无道曰昏君,昏聩不明曰昏君。昏君并无误国害民之心,昏君只是要满足他们自己的荒唐欲望。比如陈朝后主陈叔宝,写得一手好辞赋,聪敏又伶俐,会玩懂生活,只是不愿意去好好地治...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还不知道:项羽败给刘邦后,为何宁死也不肯过乌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帝,名垂青史。但一旦有了战争,那就会产生成王败寇的结局。最终只有一人能笑着迎接胜利。至于那些失败者,也就在岁月的流逝下,逐渐被遗忘。不过...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对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们,直接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为传奇的一位帝王了,完完全全的草根逆袭记,从毫无背景毫无资本的农家孩子起家,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终一步步地走上了九五之尊之位。正如我之前所说,每一位开国皇帝都...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弥留之际为什么坚持斩杀魏延?魏延到底该不该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在汉中之战过后,魏延由于战功卓著,被升为汉中太守兼任镇北将军,后来魏延一直在汉中替刘备镇守城池,并且在汉中魏延发明了一个战略,叫:“错守诸围之法”,...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兵力在汉中之战中有没有优势?为什么还是被刘备打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代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在陕西汉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汉中之战。这场战斗以刘备获得胜利、占据汉中而结束。但是,这场战争给历史留下了很多悬念,让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比...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柴绍之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柴绍与平阳公主都是唐朝名将,为唐朝立足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那柴绍与平阳公主是如何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呢一,结为夫妻柴绍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冠军县公柴烈之孙,隋朝太子右内率、钜鹿郡公柴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