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弗陵为何突然暴亡?刘弗陵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1-08)260

刘弗陵为何突然暴亡?刘弗陵是怎么死的?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来讲讲在“贤臣”辅佐下,为什么聪明能干的汉昭帝最终没有成长为其父汉武帝式的伟大皇帝,还落得个英年早逝郁郁而终的下场,这个正好涉及到霍光“是奸是忠”的终极话题。

我们也知道,英明神武、阅人无数的汉武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挺住压力废长立幼,就因为看中了小小年纪的刘弗陵聪颖过人,很有点他本人的影子。所以,不惜一切残忍冷血地把貌美如花的钩弋夫人赵婕妤处死,就是因为从吕后和自己的母亲王夫人长袖善舞好弄权的阴影中,出于政治需要“子少母壮而杀母”,以便清除他的继任者的施政障碍,有个平稳而少干扰力的统治环境,可以说汉武帝排除万难这样做,是对刘弗陵的政治作为寄予了不一般的厚望。

刘弗陵为何突然暴亡?刘弗陵是怎么死的?

从史料来说,刘弗陵的出生就充满了神迹。因为很多人都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我们可爱而聪明过人的名爸之后刘弗陵,居然是在美若天仙的赵婕妤肚子里14个月才人间落地,可谓是姗姗来迟,这当然是神迹一桩,据说帝尧也是其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的。换句话说,这刘弗陵肯定也会是尧那样的英主。所以喜不自胜的汉武帝还煞有介事地把钩弋宫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这用意太明显了,属于不言自明的那种。

而且,最奇的是,刘弗陵的父母亲相识也是一地传说,充满了神迹色彩。话说有一次汉武帝外出,有点迷信的他当时身边就带着会忽悠人的神棍方士。走着走着,突然很会来事的方士就有点夸张地大叫一声,报告皇帝说通过望气知道附近有一个绝色美女,于是有点好色的汉武帝立马兴致勃勃地派人去找,也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那种,喜得皇帝都有点把持不住了,还猛放电眼。最令人惊奇的是,此奇姝还粉拳紧锁,谁也扳不开,直到她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刘彻走过去,轻轻一掰就能打开,果然皇帝才是她那一把人生中最合适的钥匙也,神得不能再神了。而最神的是,她的粉拳一掰开,居然就在她掌中发现了玉钩,于是钩弋夫人之称便由此得来。

发现了此等绝色佳人,汉武帝当然不会暴殄天物,立马带回宫中播种洒阳光雨露,宠爱有加,再加上14月怀胎才生了帝尧一般特别聪明的刘弗陵,那个狂喜之情就更加不用说了,所以让汉武帝有了废储另立太子的意思,也由此诱发了“巫蛊之祸”的政治惨剧,皆因刘弗陵太有英主的素质了。

关于刘弗陵的处事有力,我们可以援引史书来说明,这也是他政治素质超群的一个经典细节。

那还是燕王刘旦联合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调兵遣将积极觊觎皇权的非常时期。据《资治通鉴》报道,大约在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当时大权独揽的霍光检阅郎官和羽林军时,突然发现一个校尉长得挺帅挺有男子汉气概,内心十分欢喜(原来以貌取人古代也是常态),心动之余,一向行事谨慎的霍大人也不记得向朝廷通报一声,就私自收归麾下,带回了自己的大将军府侍奉(不知霍光是否也有汉武大帝一见帅哥就两眼放光的通病)。

这一下,就让想取代他的一班政敌乐坏了。哼,原以为站姿从来不偏离方向的“小心王”霍光会没有把柄可抓,居然位高权重之后也得意忘形原形毕露了,原本他那些正直持重就是装给老糊涂了的汉武帝看的,这回还不“趁你病索你命”,机会只给有心人准备着。所以今人也说,任何一个烂得流脓的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责别人不是圣人,因为是人都会有错。

于是,一直和霍光有矛盾的上官桀等人,立马就给霍光下套子,赏个热辣的“政治火锅”让其享受一番,顺便取而代之。

经过一番密谋,上官桀等命人伪造了一封想当皇帝想晕了的燕王的奏折,等到霍光休假不在朝中时,连忙派人冒充燕王使者送给汉昭帝。信中当然是大肆诋毁霍光如何不经皇帝同意私调校尉,这此中的磨刀霍霍意味当然是连傻瓜都能看得出来,阴谋大大的。明眼人谁不见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的霍光在出外校阅郎官及羽林军时,派头比皇帝还大,又是交通管制命人清道,又是驱赶行人什么的,连伙食都是皇家的排场,这哪是一个做臣子的作派?还不是当自己是天子了?这还不是全部,他还积极培植自己的亲信,以权谋私,大忠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牧羊十九年,回朝后只不过当了一个区区典属国的官职;而没有功名的大将军长史杨敞却无功受禄,被任命为搜粟都尉,其胡作非为的狼子野心早就暴露无遗。为了刘汉天下安全计,我宁愿舍身成仁交还燕王的印玺,回京城侍卫在皇上左右,以防奸人作乱,不让汉家江山变色,坏了朝纲,云云。

上官桀等人送完信就在一旁偷笑,看皇帝如何收拾自己的政坛“拦路虎”霍光。因为他们原以为年少无知的小皇帝会听风就是雨,基本上是会照本宣科,甚至于已经憧憬着保江山心切的小皇帝立马下诏查办霍光,计划由“经济能臣”桑弘羊与各大臣一起逮捕霍光后,弹冠相庆呢!

殊不知,人小鬼大、心里倍儿清的的汉昭帝一接到奏章,看了一眼就能察觉其奸,不仅没有召来有关官员查办,还有意把之束之高阁。

第二天,不明就里的霍光要进宫面见皇帝,而听到燕王刘旦上书告发他的爆炸性新闻后,几乎是吓破了胆,只能木然地停在画室中发呆,脑子一片空白,不敢贸然进殿去“送死”。

而这边厢,正在急切地等着首辅进宫议事的小皇帝,却不知霍光因为怕皇帝大兴问罪之师而不敢进殿。

“大将军今何在?为什么不上朝听政?”有一肚子话要和亲如父亲的霍首辅说的汉昭帝连忙问左右侍臣。

“据微臣所知,只因燕王控告大将军有欺君之罪,怕被皇上降罪,故不敢进殿是也。”有心加害霍光的左将军上官桀连忙不失时机地给霍光上眼药。

心明眼亮的汉昭帝也早就看出了个中道道,于是立马宣人去把霍光召来。

霍光心里七上八下战战兢兢地进殿面圣后,也收敛了以前威风凛凛的骄矜姿态,连忙毕恭毕敬地脱下官帽,伏在地上向小皇帝叩头请罪。

“大将军请起,而且即管戴好帽子。朕也知道燕王的奏章是假的,是有人故意陷害你,以兜售其奸,将军根本没罪。”看到惶恐不安的霍首辅,汉昭帝立马安抚道。

“皇上英明,微臣确实没有做过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只是皇上是怎样判定这奏章是假的呢?”霍光大惑不解的样子。

“这还不简单,是有人连谎都撒不圆也。你们用脑子想想,大将军校阅郎官和羽林军,是最近的事,而且在长安附近。同时选调校尉也是最近的事,甚至还不到十天,那么远在北方的燕王怎么就能如此之快地知道这些事了呢!这在时间上来说根本就说不过去(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啊)。退一万步说,就算燕王知道了,要修书送到遥远的京城长安来,这么短的时间也根本不可能送到我的手上。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是有人在长安假冒燕王写信陷害大将军无疑。因为大将军如要谋反,也用不着只选调一个校尉就能作乱,此中必有蹊跷。由此不难判断,是有人想陷害大将军,所以燕王的奏章是假造的。”这么逻辑严谨地条分缕析,此时的汉昭帝简直就成了判案如神的福尔摩斯了。

最令人震惊的是,此时汉昭帝才十四岁,在现代估计连初中还没毕业呢,他就有如此锐利的洞察力和政治智慧,于是听了小皇帝的一席话之后,尚书及左右官员全都惊呆了,然后被深深地折服,难怪英明的汉武大帝选他为革命接班人了,这不是一般的聪明也。也不知心中有鬼的上官桀们听后会不会惊出一身冷汗。

皇帝这样一发话,于是有司立马着手调查,而且调查结果正好与汉昭帝的分析完全吻合。

当办案人员发现呈递假奏章的人心虚地逃之夭夭之后,官府立马着手紧急追捕。

此时怕被追查下去追到自己头上的上官桀们,也立即就想方设法劝阻天子的查案行动。因为呈递假奏章的人一旦落网的话,也意味着他们的阴谋会败露,会惹火烧身。

所以上官桀等人心中害怕,便拼命阻止汉昭帝对这一造假事件的追查,可汉昭帝不听。可能也察觉到这帮人有异样,心里倍儿清的小皇帝,后来还禁止上官桀的同党说霍光的坏话,正告那帮人要尊敬先帝钦点辅政的大忠臣霍首辅,谁再造谣中伤霍大将军,就问他的罪!云云。

皇帝放狠话,那可不是玩儿的,于是上官桀等人怕吃不了兜着走,从此以后噤声,不敢再攻击霍光。

于是,原本要兴起的十级政治风暴,因为聪明小皇帝的明察秋毫,四两拨千斤地轻易消弭于无形,也充分展示了汉昭帝非一般的视政能力。

为此,汉昭帝博得了唐朝“万古之良相”李德裕的赞不绝口。关于这,李德裕论曰:“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蔽矣,汉昭帝是也。”也就是盛赞汉昭帝明察秋毫,洞悉奸诈,所以不被任何奸佞所蒙蔽。接下来,李德裕还认为在这一点上,不仅汉昭帝的伟大先祖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不如,甚至于周成王还应当惭愧,因为“成王闻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东。汉高闻陈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汉文惑季布使酒难近,罢归股肱郡;疑贾生擅权纷乱,复疏贤士。景帝信诛晁错兵解,遂戳三公。”

大意就是说,因为周成王听信了管叔、蔡叔的流言,而使辅政的周公进退两难,只好东征。当初汉高祖刘邦听说陈平离开魏国又背叛西楚而起疑心,于是要舍弃这位心腹之臣。宽厚仁爱的汉文帝也曾经听信旁人挑拨,误认为一诺千金的季布爱发酒疯,难以担当中央大员要职,将别人推荐而召来京城考察的欲提拔的季布再放回地方作郡太守;天才少年贾谊也因为别人进谗言,而怀疑他想专擅权柄,便疏远甚至于放逐了这位贤士。汉景帝更是因为相信某些大臣鼓噪只要杀死晁错就能结束“七国之乱”,所以将位列三公的晁错杀死,酿成大错。

由此,同样是古代出色政治家的李德裕也大胆放言,假使当时小小年纪的汉昭帝,如果能得到像伊尹、吕尚等古代贤人的辅佐,那么周成王、周康王都不足以与之相比,喜爱之心溢于言表。

所以,大家不禁要问,这么一个14岁就处事十分圆通的政治小天才,为什么会在被誉为大忠臣的霍光的辅佐下一事无成、郁郁而终呢?这就牵涉到了某些历史学者所说的霍光的那种“大奸似忠”上。

且不说霍光在朝中如何经年累月地装纯,也不说他在朝中扶植霍家帮,最后还因骄横霸道谋夺帝位被灭族,就单说他在立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后上的惺惺作态,便折射出了此公不一般的装逼能力,也不易察觉地照出了其内心深处的不忠不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装逼犯”。

话说霍光的政治死对头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和霍光之女结婚之后,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后来的上官皇后。据说上官安在女儿六岁那一年,亲自跑去老丈人那里,就是为了让权倾朝野的霍光同意自己的外孙女当昭帝的皇后。原以为霍光会吐饭响应,因为这毕竟是他自己女儿的女儿,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哪有拒绝的可能?

然而,事情发展的结果,居然正是霍光义正严词地加以否决,他说我也想我的外孙女当皇后啊,关键是她还这么小,还在吃奶,怎能担当得起“母仪天下”的重要角色?我看还是算了吧,确实不合适,这叫做帮理不帮亲。而经过看似十分忠心耿耿的直大臣霍首辅之口凝重地说出来之后,效果更佳,可谓是振聋发聩。当时满朝官员一听到此事,立马为霍光的一身正气感动得眼泪哗啦啦,这才是一心为公的好官员啊。

如果事情至此就完结的话,那么霍光一心为国家社稷的忠臣形像立马就会定格在尘封的历史里不容更改。可惜,这只是怀有私心的霍光的一次比较成功的政治作秀而已。

因为据史料显示,其实这只是霍光的另一次惺惺作态。他之所以阻止自己的外孙女当皇后,就是因为怕自己的女儿当不上皇后。再怎么说,也就是从血缘上来说,自己的女儿怎么都比自己女儿的女儿近一点,这内外有别也,就这么简单。

因为其时,霍光也有一个仅3岁的女儿,叫霍成君(后来也成了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光当然更想自己的女儿成为昭帝的皇后,这样以国丈的身份辅政会更好些,政治筹码更大。原本,如果按照霍光的如意算盘发展下去,后来政坛可能没有搞出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霍光的亲家上官桀可能也不会死得那么惨,族灭啊。

关键是,同样利欲薰心的上官桀却不信邪,没有你霍光同意,我也能让自己的孙女当上皇后,于是处心积虑地通过与自己交好的盖长公主的渠道,不仅成功地把自己的孙女送进了后宫,还于始元四年三月当上了汉昭帝的皇后,也从此埋下了被灭族的祸根。

及至外孙女当上了皇后,而且以谋反之罪灭了政敌上官桀一家之后,以前强力反对外孙女当皇后的霍光,立马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仅不杀上官皇后,还十分工于心计地限制皇帝的性生活,只许上官皇后专宠,不准他人染指,以便能生出有霍家血统的帝位继承人,可谓是算计多多。

正因为如此,到了元平元年四月(公元前74年)汉昭帝突然死去,而令昭帝无子嗣,膝下空虚。可以说,这也是作为辅政大臣的霍光的一大罪状之一,正如某些历史研究者所言:“后嗣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就是延续香火的问题,而对于皇帝来说,则是关乎江山是否得以承继,社稷是否稳定的问题,而霍光这样一个因一己之私就可以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的人,真的可以算忠臣吗?”这是其一。

而且,从曾经聪明伶俐又体格强壮的刘弗陵,在亲如父母信任得一塌糊涂的霍首辅的“强力辅佐”下,却逐渐变成了“病秧子”,最终郁郁而终,以21岁的大好年华暴亡,此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不禁也使人浮想联翩,猜测不断。这个问题正如《剑桥中国史》一书中说:“年轻的皇帝死时只有21岁,死得可疑;他显然还没有子嗣。他是否流露出什么迹象,致使霍光或其他人希望把他除掉,则不得而知。”于是霍光之忠也因此大打折扣,这是其二。

再一个就是霍光的所谓“还政问题”。汉昭帝八岁登基做皇帝,由于还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汉武帝托政于霍光,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关键是颇有政治智慧的汉昭帝成年之后,对于一个14岁时就明察秋毫救过自己一命的天才少年,霍光似乎没有多少意愿还政于皇帝,做急流勇退状,而是继续恋栈权力,陶醉于自己的一言九鼎之中,把可能成为一代英主的汉昭帝当木偶来操纵。虽然在昭帝死前一年有“昭帝既冠,遂委任光”的记录,但并不是他离开政坛,而更像是一种假意让权的权力游戏而已,与嗣后的假意归政于汉宣帝如出一辙,让宣帝“若有芒刺在背”。此后还因为自己女儿当上皇后纵容家人做了很多缺德事,以至于死后其家被族诛,说到底还是专权惹的祸。从这一点上来说,把他与周公、伊尹一代圣贤相提并论,明显是一种拔高,甚至于称其为“难得的贤明无私的忠臣”也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这是其三。

当然,何为忠何为奸,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也大有不同,我们就不再纠结于此。至少,后来霍光顺应历史潮流把“淫邪悖乱”、奔皇帝丧期间还让手下搜罗美女苟合的刘贺废掉,换上草根出身的刘询做汉皇帝,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汉景帝选择了刘彻),最终也得到了被历史证明是英主的汉宣帝的尊重,切切实实是做了一件好事,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1/93498.html

“刘弗陵为何突然暴亡?刘弗陵是怎么死的?” 的相关文章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苏麻喇姑一个在史书中并未留下太多痕迹的宫女。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1705年九月初七,清宫中一位年长的宫女病逝,康熙的心情十分沉痛,下旨为该宫女举办隆重的葬礼。这位宫女不是别人,正是93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苏麻喇姑的话,肯定是“传奇”无疑。苏麻喇姑的特别之处至少体现两方面:苏麻...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对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没有攻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得神乎其神,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似乎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神人。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治国理政和带兵打仗方面非常有才能而已。他的宿敌司马...

汉中之战曹操损失大将夏侯渊 刘备又损失了哪些武将

汉中之战曹操损失大将夏侯渊 刘备又损失了哪些武将

还不知道:汉中之战时,曹操失去夏侯渊,那刘备失去了哪些武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宦官弄权、导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致使大批的农民起义,地方军阀诸侯,纷纷招兵买马割地而治,存在将近两百年的帝国大厦将倾。在这个战乱不堪的时期,数不胜数的英...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把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他能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复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一路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其展现出来的魄力和眼光,是很多人都无法匹及的,而提到大明朝的覆灭,也会有不少人十分心疼崇祯皇帝,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的话...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时期,袁术为何敢率先称帝,称帝之后为何又迅速败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黄巾起义之后,汉室已经摇摇欲坠,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是那个时代真实写照,而除了我们熟知的曹孙刘三家之外,还有两个诸侯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就是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而袁术也是...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苍梧广信人,士燮之弟,汉末至三国时期人物。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终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士壹是士燮的弟弟,起初为郡督邮。刺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