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伯温比李善长名气大得多,为什么成就却不如他?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1-11)18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国民间,刘伯温的知名度可与诸葛亮比肩而立,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智者。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俗话又说,前朝军师诸葛亮,后世军师刘伯温,可见在人们心中,刘伯温简直是诸葛亮再生,但成就却超过诸葛亮。

当然,民间传说并不等同于历史,事实上,历史上的刘伯温并没有民间传言的那么神乎其神,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不假,但却不是明朝立国的关键人物。刘伯温的成就,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至少远不如李善长。

李善长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不过,相比刘伯温的家喻户晓,李善长的名气要小许多。然而,李善长却是不折不扣的明朝首功之臣,朱元璋称帝后,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年禄4000石,子孙世袭。

而刘伯温的封赏只是:封诚意伯,年禄240石。与李善长相比,爵位上,两者相差两个等级,伯爵之上是侯爵,侯爵之上才是公爵;俸禄上,两者更无法相提并论,李善长的俸禄是刘伯温的16倍有余。

至于两者的职位,李善长官拜左丞相,居百官之首,晋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等一系列荣衔,而刘伯温的官职只是御史中丞,乃明初监察机构御史台(后改为督察院)的三品副职。

在人们印象中,刘伯温既然比李善长名气大得多,按说,刘伯温的成就应该远在李善长之上,为何却反而远不如李善长?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有一种说法是,刘伯温太聪明,让朱元璋产生忌惮之心。刘伯温神机妙算,经天纬地,朱元璋一方面既佩服他的才能,又担心他对自己不利,所以有意冷落刘伯温,功高赏低。当然,这其中还有纯粹的感性作祟,嫉妒刘伯温的才华,有意打压他。

刘伯温比李善长名气大得多,为什么成就却不如他?

还有一种说法是,刘伯温不是淮西集团成员。明朝有两大集团,一个是淮西集团,一个是浙东集团,前者以李善长为代表,后者以刘伯温为代表。朱元璋出身于淮西集团,而他又偏偏是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在论功行赏时,自然更偏重淮西集团的李善长,而冷落作为浙东集团的刘伯温。

但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刘伯温成就不如李善长的真正原因。首先说之一种说法,正史上并无记载,完全是后世的揣测。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可能性极低,如果朱元璋是个嫉贤妒能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就大业。

其次说第二种说法,朱元璋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岂会不懂得平衡各派势力?如果朱元璋心中真有地域圈子之见,就应该重赏刘伯温,提高浙东集团的势力,唯有如此,才能钳制如日中天的淮西集团(朱元璋虽然出身淮西,但成为皇帝后,坐大的淮西集团显然不利于其统治,这也是后来诛杀功臣的原因)。

刘伯温成就不如李善长的原因,我认为是这两点,其一,刘伯温投奔朱元璋时间较晚,因此,至少资历远不如李善长等人。千万不要小看资历,在“任何时候”,它都是论功行赏的重要参考标准。而且,刘伯温投奔朱元璋前,一直对元朝忠心耿耿,且瞧不起义军领袖,甚至征讨过义军。

其二,我们来看朱元璋本人如何说。评价李善长时,朱元璋说,“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而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评价却是,“学贯天人,资兼文武……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

在给李善长的评价,朱元璋提到了出身草莽,提三尺剑,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刘邦也是这样形容自己的。朱元璋时刻以刘邦自诩,把刘邦当做自己的创业偶像,刘邦有名相萧何,朱元璋自然也需要萧何——那就是李善长。事实上,李善长也确实充满了萧何的角色,将后方处理得井井有条,解决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

而刘伯温的主要职责,只是充当朱元璋的谋士。朱元璋还特意提及,“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意思是说,刘伯温的出谋献策,但也是经过朱元璋深思熟虑后执行,刘伯温无法取代朱元璋,他只是一个出色的僚佐。既然如此,刘伯温的成就不如李善长,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绝非朱元璋蓄意打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1/93925.html

“刘伯温比李善长名气大得多,为什么成就却不如他?”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偏爱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偏爱

对朱元璋子嗣众多,为什么唯独对朱标这么偏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了解明史的读者都知道,朱元璋最宠爱的皇子就是朱标。在朱元璋的眼里朱标是特殊的,没有人能比得上朱标的位置。朱元璋明明有很多儿子,为什么唯独对朱标这么偏爱?首先,朱标处理兄弟关系,让朱元璋深感宅心仁厚。朱...

咸丰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咸丰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和历史上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位居万人之上。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外人看来,皇帝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位,可以说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但不可否认,皇帝确实又是个“高危职业”。细数封建...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懿是曹魏后期重要的大臣,少年就有大志向,面对东汉末年乱世(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有总齐八荒,一统天下的志愿。而且司马懿也并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司马懿政治、军事能力都很强,但是司...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那些嫔妃们有苟且淫乱的事情,致使李渊大为生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宫中对质,并且还找了一帮大臣“当裁判”。因此,第二天李...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对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为何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政治斗争,一向都是很残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三国后期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双方是司马懿和曹爽。有意思的是,在曹爽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不会杀掉他。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为什么曹爽这么蠢...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其他人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