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明末诗人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人物生平
夏完淳于大明崇祯四年(1631年)生于华亭(今上海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夏完淳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初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十二岁起,从陈子龙为师,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弘光元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满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汉奸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的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夏完淳就义于南京西市,所谓罪名归纳为“通海寇为外援,结湖泖为内应,秘具条陈奏疏,列荐文武官衔”。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过了很久,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钱栴等三十余人一同在南京就义。夏完淳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不幸夭折,一代忠良绝嗣。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占地二 亩余。1956年,夏墓被当时的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松江县划归上海市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并立墓碑,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写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总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
出生
夏完淳出生于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这时的大明朝离灭亡只有13年了,可谓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在文化思想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理学桎梏的时代精神也在广泛发展,许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的士人按照文学观念或活动地域形成各种流派或社团,与阉党进行斗争。这里面就有著名的东林党。继东林党之后,又有组织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及小市民的复社和几社,而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就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一代奇才夏完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在大雷雨即将来临前的江南,松江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
夏完淳出生后,夏家上下欢天喜地,亲朋好友也纷纷前来祝贺,祝贺夏允彝35岁喜得贵子,更祝贺夏家单弱的门庭终于有了生机。
家庭教育
夏允彝从儿子懂事时起就教他四书五经、天下诗文,而且在讲授诗文的同时更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那些为了国家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的名字和他们的佳作例如《正气歌》、《满江红》一起深深地铭刻在小完淳的心中,而父亲及其朋友们为匡救天下,恢复优秀儒家传统和阉党进行斗争的情景更是给了他现实的教育。夏允彝正妻、完淳的嫡母盛氏的教育与爱护也是小完淳成长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