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懦弱昏庸的唐高宗做了哪些事?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1-21)200

“唐高宗李治昏懦说”由来已久,这种观点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围观群众多会认为唐高宗是个比较平庸且懦弱的皇帝,随后就将目光转向他那名扬天下的妻子——武则天,高宗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传位李治的理由就透露出一股勉强的气息,据《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皇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泄,唐太宗在废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后,为了同时能够保全长孙皇后所生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子,立李治为太子,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懦弱昏庸的唐高宗做了哪些事?

在李治戏剧性成为帝王后,他更戏剧性的迎娶了武后,而武后自立为帝的行为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北宋更是无法接受,历史学者赵文润在《唐高宗再评价》一文中指出,欧阳修、宋祁所撰《新唐书》中在记述从永徽六年(655年)废立皇后之争到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一伙被诛的一系列事件中贯穿“由于高宗昏庸懦弱,受武则天的牵制,致使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上官仪等先后被贬杀,导致权归武氏,高宗成了傀儡。”

事实上,高宗亦是有为之主,其不少决策都对国家有利,唐朝在高宗统治下,国力达至鼎盛。

在国内施政上,高宗致力纠正太宗的苛政。例如他甫上位,便致力纠正太宗时代的苛政。例如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他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高宗和其父一样善于纳谏、勤于政事,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德、张文瓘、魏元忠等人,且大多是他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

永徽五年,天下大旱,他亲下诏书命令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各进封事,极言阙咎”。九月,他又对五品以上的官员说:“先前我侍奉先帝时,见你们屡屡上书言事,终日不绝,现在为什么无人上书呢?难道真的是天下无事吗?从今往后,大家仍要勤于进谏,假如无法当面奏闻,可以随时呈递文本。”

《旧唐书·苏世长附苏良嗣传》记载,高宗曾派宦官至长江沿岸采办异竹,准备移植于园圃之中。不料,这名宦官乘机作威作福,所到之处,横征暴敛,滋扰百姓。后来,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苏良嗣将他囚禁起来,并上疏朝廷说:“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高宗看到奏疏后,当众赞扬了苏良嗣的忠直,并立即让人把采得的竹子抛入江中。

这种记载并非个例,他对于民众的关心也非虚假。显庆元年(656年)二月,有人上疏称:“去年庄稼歉收,百姓有吃糟糠的。”高宗听后,马上派人实地查看,得知所言非虚后大惊失色,立即下诏减掉自己日常饮食的三分之二。这次减膳行为一直持续到三月份天降大雨后才在群臣的强烈要求下恢复了常膳。

在高宗治下,唐朝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户口数大幅度增加,物价也相当便宜。初唐户口,武德年间为两百余万户,贞观时不满三百万户,永徽三年增长到三百八十万户。永徽五年,粮食大面积丰收,洛州地区粟米每斗两钱半,粳米每斗十一个铜钱。麟德二年,由于连年丰收,一斗米才卖五个钱,麦子、豆类上市都无人问津。

高宗统治后期持续多年的歉收,咸亨元年(670年)起,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 *** 一度禁止酿酒。永隆元年(680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 *** 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

懦弱昏庸的唐高宗做了哪些事?

虽然高宗没有彻底解决经济危机,不过唐朝仍提出了控制物价的措施,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 *** 周期性地从自己的中央谷仓中拿出谷物以低价卖出,调露元年(679年)甚至用谷物换回私铸钱。更重要的措施是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常平仓,永徽六年(655年)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后世亦常质疑高宗无法阻止武后专权。其实,高宗在朝廷中掌握实权,如在位最后一年仍亲自任免宰相。而武后逐渐掌权则或可解释为,高宗在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唐朝女性地位崇高的双重考虑下的决定,不应单纯归咎于高宗个性懦弱。《资治通鉴》给出的评价为时有“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故有学者指出,高宗“这位以仁孝著称的君主对政治并没有特别独到的见解,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守成君主”。

军事方面,唐高宗在位年间,不但保住太宗打下的江山,也发动多场重要的对外战争,成功开疆扩土。他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使唐朝的疆域达到更大。

显然,一个懦弱的接班人无法完成上述政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11/95760.html

“懦弱昏庸的唐高宗做了哪些事?” 的相关文章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建成的实力,明显比李世民强得多,为何李建成反而被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政变之前,究竟是李世民的实力更强,还是李建成的实力更强,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显而易见,在玄武门政变之中,李世民最终战胜了李建成,获得了皇位继承资格,并最终当上了...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汉献帝集团奔忙一生,为何始终一事无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到三国历史,汉献帝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此人一生先后扳倒了董卓、李傕、郭汜,甚至就连老奸巨猾的曹操都差点阴沟里翻了船。但是汉献帝跟他那个小朝廷扳倒了一...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对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8年,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下了一道诏书:“朕死后,所有妃嫔一律殉葬!”就此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为什么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会恢复如此残酷的制度呢?人殉制度是殉葬制度的一种,...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一,李克用义子李嗣恩原本姓骆,是...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什么清军无法攻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宦官祸乱朝政,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恶贼当道,大明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明代的阉宦之祸,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可谓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说到明朝赫赫有...

张巡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张巡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张巡是进士出身,却成为了大唐中期的名将,这源于安史之乱。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初九,安史叛军攻入睢阳,唐军苦守9个月的睢阳最终陷落。唐将张巡悲痛地向长安叩拜说:“臣竭尽全力死守孤城睢阳9个月,再也无法坚持。臣活着不能杀尽叛贼,死了也要变成厉鬼继续杀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