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之一个被废的太子刘荣,成女人斗争的牺牲品!
汉景帝长子刘荣,是景帝庶出长子,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为皇太子,年少被立储君,按理说应当是离皇位最近的人,只要安心等待景帝驾崩,自己即可顺利即位,但天有不测风云,一系列的政治变故和错误选择,使他从太子变为临江王,又从临江王沦为阶下囚,最后在狱中自尽身亡。
刘荣最后的凄惨结局与其身边的几个各怀心思的女人是分不开的,而他不过是这几个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一、一个自私跋扈的姑姑
在讲刘荣的姑姑——馆陶公主之前,先说一下刘荣这位皇太子当时的处境。汉景帝在他即位的第四个年头,册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而此时刘荣的母亲栗姬恩宠正盛。
刚刚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王朝正值恢复期,国内局势平稳,安定祥和,储位之事自然成为了朝野内外关注的重点。
纵观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就会知道皇太子其实是个高危职业。太平庸会被废,太优秀又遭猜忌,“皇太子”的名头就像是一个标靶,是所有宫廷内明枪暗箭共同指向。所以说,看起来像是即将走向人生巅峰的刘荣,其实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一路下去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起初,馆陶公主与刘荣素无瓜葛,并未想针对他做些什么,甚至还想拉拢他,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做太子妃。可坏就坏在刘荣的母亲栗姬自恃恩宠,加之儿子又是太子,丝毫没把馆陶公主放在眼里,栗姬本就对馆陶公主经常给景帝介绍美女之事多有不满,于是毫无情面地拒绝了这么亲事。
向来心高气傲,说一不二的馆陶公主哪受得了这个,自此便与栗姬正式决裂,两人也变为了敌对状态。
而馆陶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窦太后唯一亲生女儿,窦太后对她十分疼爱。作为景帝的姐姐,姐弟关系也是十分的好。栗姬与馆陶公主决裂后,馆陶公主经常向景帝说栗姬母子的坏话,尤其是在景帝犹豫是否册封栗姬为皇后的关键时期,就是馆陶公主暗示景帝若立栗姬为后,后宫恐永无宁日,待他百年之后,栗姬或成为下一个“吕后”。
在吕后残杀刘氏子弟刚过去没多久的时代,这句话的分量相当的重,就算景帝再宠爱栗姬,也不敢以身后大汉国运作为筹码。
不仅如此,馆陶公主还逐渐与景帝的夫人王娡走到了一起。先不说王娡这个人的心机有多深,单是他的儿子胶东王刘彘,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大帝刘彻,在年仅5岁时便能说出“金屋藏娇”的话,足以见在审时度势,宫闱斗争上,栗姬的眼界还不如一个孩童。
二、一个偏爱小叔的皇祖母
刘荣的皇祖母窦太后其实算不上是刘荣的敌人,相反,她对刘荣还算比较疼爱。只可惜这个老太太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她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能当皇帝。
窦太后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自小聪慧过人,能文能武,在平定七国之乱时还立下过大功,最主要的是他十分孝顺。窦太后早年失明,十分疼爱这个既优秀又孝顺的儿子,以窦太后的看法,于亲于国,梁王刘武都是皇位合适的继承人。
于是,在馆陶公主和王夫人挑拨离间,挤兑栗姬母子的同时,窦太后和梁王也在一旁煽风点火。
要知道,与栗姬母子敌对的这群人全部都是景帝的至亲之人,在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之下,栗姬母子失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然而栗姬尚未意识到自己已是处境艰难,自打刘荣当上太子,薄皇后被废,栗姬便一直盯着皇后之位。其实一开始的她圣眷正隆,景帝也有意让其做皇后,但在馆陶公主等人极力反对下,景帝迟迟没有决定。
栗姬对皇后之位的志在必得,景帝是看在眼里的,可他又十分担心栗姬善妒跋扈的性格在将来会成为第二个“吕后”。就在他比较烦的时候,掌管宾客之礼的大行上了一道奏请册立栗姬为皇后的奏疏。景帝看后,勃然大怒,把大行找来怒斥一番就直接下狱问斩了。
景帝认定是栗姬授意大行上的这道奏疏,于是不顾周亚夫、窦婴的反对,下诏废皇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即日出京奔赴属地,并把栗姬打入冷宫。
整个事件窦太后一直作壁上观,孙子无辜被贬,作为祖母肯定会有可怜之情,但储君之位空缺,梁王继位的可能性就变大了。为了给梁王求取一个皇太弟之位,窦太后直接给景帝设了鸿门宴,在宴席上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让景帝同意百年之后,由梁王继承大统。
景帝其实心里根本不赞同兄终弟及这一套,但碍于窦太后,对此事只好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如今一看,躲也躲不过了,只得先不情愿地答应一声,退席后立马召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的反对之声自是不少,但真正让窦太后死心的是梁王自己闯的祸。自恃有功的梁王平日起居出行的礼仪规格与皇帝无二,行事也越发骄纵任性起来。他听说袁盎劝说窦太后放弃皇太弟的想法,十分恼怒,冲动之下竟派刺客把袁盎给杀了。景帝闻讯大怒,要重治其罪,多亏了馆陶公主和窦太后几番求情才没有杀身之祸,但皇太弟一事却再也没有希望了。
三、一个居心叵测的王夫人
从刘荣被废,栗姬病亡,梁王失势,一直“与世无争”的王夫人表面上是这一系列事件的看客,实则却是始作俑者。从一开始,她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在栗姬风头正盛时,王夫人避其锋芒,韬光养晦。馆陶公主被拒亲后,经常向景帝的嫔妃数落栗姬的不识抬举,王夫人乘机在一旁附和:“可惜我的小猪儿没有这等福分,娶不到阿娇这样的好姑娘啊。”
馆陶公主闻言,心中细想,王夫人虽不及栗姬得圣宠,却也是位份不低的妃嫔。她的儿子胶东王刘彘也是亲王之身,虽然年幼,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何况栗姬宫内没有强大的政治后援,太子地位也还不稳固,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当“金屋藏娇”的话语从刘彘的口中说出,馆陶公主便更加坚定的自己的想法。
在大行上书奏请立后一事上,景帝猜测是栗姬授意所为,但其实是王夫人在暗中做局。在馆陶公主对栗姬的猛烈进攻之下,王夫人算准了景帝心里的“敏感时期”,故意对大行说起皇上一直没立皇后,是因为没有大臣给他上书。大行应为群臣表率,上书请奏册立栗姬为皇后。可怜这个大行还傻傻地以为王夫人心胸宽广,十分有气度,没成想被人下了套,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后来刘荣因盖房侵占了文帝宗庙的地,被人告发。景帝闻讯大怒,下诏召他入朝接受审问。刘荣一到长安就被押入中尉府,由当时的酷吏郅都负责审讯。
养尊处优惯了的刘荣哪里见识过郅都的手段,没多久就请求郅都给他纸笔,他要写信给景帝,郅都不肯,魏其侯窦婴得知刘荣处境后,暗中托人为其送去纸笔。本以为刘荣是要写一封申辩书给景帝,哪成想他留了封遗书后,就在狱中自尽身亡了。
四、一个只坑队友的老妈
同样是为人母,王夫人为其儿子精心谋划,步步为营。栗姬却自恃恩宠,傲慢善妒,最终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母子二人相继凄惨离世。
刘荣死后谥号为“闵”,是怜悯、痛惜的意思。纵观其一生,因母亲受宠被封为太子,又因母亲失宠被废,最终被逼自尽。他的命运完全在其母亲的影响之下,无法由他自己掌控。不幸的是,他的母亲栗姬是个愚蠢之人,拒绝馆陶公主的求亲,嫉妒排挤其他嫔妃,甚至对唯一可以依靠的景帝都恶语相向。
一日病中,景帝想要试探一下栗姬的心思,对栗姬说:“若有一天我死了,你一定要善待其他妃嫔。”景帝此话明显是有想立栗姬为后的意思。哪成想一听到景帝病中还在惦念着其他小老婆,栗姬立刻暴怒起来,不仅表示不会善待其他嫔妃和她们的子嗣,还对景帝出言不逊,恶语相向,两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自此,景帝打消了立栗姬为皇后的念头。后来发生的大行奏请立后事件,让景帝对栗姬更为厌恶,不仅将其打入冷宫,还牵连太子刘荣被废,着实无辜。
风光多年的栗姬最终得了个郁郁而亡的下场,直叫人唏嘘不已。
如果说栗姬的死完全是其性格缺陷,不懂得审时度势造成的。那刘荣的死就只能说是有些人想他死,他才活不了的。这些人里就包括了他的父皇——汉景帝。
刘荣被废后不久,刘彘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当了太子,王娡成为了皇后。按照王娡缜密狠绝的心思,不可能不希望刘荣死掉。
之前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是因受到牵连,他本身并无过错,且自小学习储君治国之道,德行颇佳,在朝中还有周亚夫这样的重臣支持,在封地也颇有人望。不除掉刘荣,刘彻的太子之位始终都有隐患。
王娡能想到这些,汉景帝自然也能想到。之所以说景帝也希望刘荣死,是因为判刘荣入狱的侵占宗庙事件,晁错也做过。晁错为上朝方便,在文帝庙的围墙凿开一个门,每天由此出入,后被人告发,景帝竟替他开脱罪名,最终无罪。但刘荣只是占用宗庙之地就直接下狱,并以酷吏相逼,入狱良久不见景帝过问。如果景帝没有杀刘荣的心,又何故至此?
最后,本来想写申辩书的刘荣在狱中可能也明白自己的处境,那就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罪,而是自己活着就是更大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