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4-28)150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贾诩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曹操打击袁绍的军事力量。为此,曹操说贾诩是使他“信重于天下者”。贾诩归附曹操以后,在曹操官渡之战、关中平定马超韩遂等诸侯叛乱时多有奇谋,尤其是在曹操立储和曹丕争位的时候,贾诩寥寥数语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边,其智谋的确非同凡响。另外,贾诩在自己遇难脱险、助李傕攻长安、帮助汉献帝东归、帮助张绣打败曹操等事件上,贾诩也多有奇谋。为此,有人说贾诩才是三国时期的之一谋士。本来,谋略这东西要想搞一个排名本身就很难,因为你不能给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如果给武将排名,人们还可以有一个力量对比、击败对手的量级、斩获敌人多少等指标来衡量一下,即便如此,人们心中也是各有各的所爱,何况这没有统一标准的谋士呢?不过,既然有这种说法,那我们就来看看贾诩的谋略究竟有多高,他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三国之一谋士?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贾诩少年时就有人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谋。他曾经州郡举荐为孝廉,做过郎官,因为有病离开了官位。在西行回乡走到汧(qian)县时,遇到了反叛的氐人,贾诩和同行的数十人都被捉了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把我埋了,我家必定会拿厚礼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是段颎(jiong),曾长期为边关大将,威震西部疆土,所以贾诩拿这种话来吓唬他们。氐人还真的听吓,果然不敢害他,并且还和他结盟送他走,而其他人却都被处死了。

这就是贾诩的遇险自救。

董卓时期,贾诩升任为讨虏校尉,住在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军中。董卓败亡,牛辅也死了,原来董卓的部众都很恐惧,李傕、郭汜等人想解散兵众逃归乡里。贾诩说:“听长安城中的人议论说,要把董卓手下的凉州人全部杀光。你们这样舍弃兵众单独行走,是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捆绑杀掉的。我看不如率领兵众向西,一路上再扩大队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侥幸事成,我们就奉持国家来征服天下;事若不济,那时再逃走也不迟。”李傕等人认为有道理,于是进攻长安,果然杀了王允、赶走吕布,把持了朝政。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也就是三辅地区其中的一个州郡长官。李傕等人想给他封侯,贾诩认为自己这不过是保命之计,并不是什么功劳,因此坚决不受。李傕等又想任命他为尚书仆射,贾诩说这是一个众官的师长,自己名望不重,坚决予以拒绝。李傕于是任命贾诩为尚书,负责管理官吏的选拔举荐。李傕等人对贾诩是又敬重亲近,而内心又非常惧怕。因为遭遇母亲去世,贾诩需要奔丧守孝,就辞去现任官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回归乡里。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城中争斗不休,李傕就请贾诩出任为宣义将军。李傕、郭汜等人言和、从军营中将汉献帝迎出、朝廷大臣受到保护等等大事,贾诩都出了不少力。等到汉献帝离开西安东行,贾诩也交还了官印。这时候将军段煨屯兵华阴,贾诩和他是同郡老乡,于是就离开了李傕前去依托段煨。这时候的贾诩,已经有相当的名气,段煨的军众非常仰慕他。段煨虽然外表敬重贾诩,礼节也是特别周到完备,但心里却是非常害怕,总担心军众被贾诩夺走。贾诩知道这种情况,心中也是不能自安。

在这一时期,贾诩有军职,他没有自己拉队伍自立,这就是把自己定位于辅佐他人。李傕等人曾经给过他高官,贾诩知道这些都是虚名,并没有实权,拒绝不受是一种务实的表现;李傕、郭汜等人不管国家怎样恢复,只顾争权夺利,相互攻战,是既没有远大的眼光,也没有治国治军的才能,选择离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贾诩知道段煨终不能容纳自己,这时候张绣驻扎在南阳,便暗中结纳。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是董卓死后部众犯长安的将军之一,这样一说,贾诩和张绣还是有些过从交往的。知道贾诩要离开段煨,张绣也派人前来迎接贾诩。在贾诩将要离开时,有人对他说:“段煨对待您已经够优厚了,您怎么要离开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已经有了猜忌我的意思。他对我的待遇虽然优厚,但却不是真心,也就不可能长久,我要过于依赖,时间长了有可能被他谋害。我现在离开,他反而会欢喜,还巴望我替他在外联结强大的支援,因而必定会厚待我的妻、子。张绣正没有人为他设谋作主,也愿意得到我贾诩。这样,我的家室和自身就必然两相俱全了。”贾诩到了张绣那里,对他执以弟子之礼,段煨也果然善待贾诩的家室。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到了张绣那儿,贾诩劝他联合刘表。曹操征讨张绣不久,在一天早晨却主动撤军了。张绣要亲自带兵去追赶,贾诩劝阻说:“不能追赶,追赶必败。”张绣没有听从,进兵与曹操交战,果然大败而归。这时候,贾诩却又说:“赶紧再追击曹军,必胜。”在贾诩的坚持下,张绣率兵追赶,果然取胜。事后分析原因,张绣认为贾诩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规的预言却都一一得到验证,十分不解。贾诩对张绣说,曹操进攻并没有失策,这时候撤军必定是因为国内有事。曹操害怕追击,必定率领最精锐的部队断后,而张将军您还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交战必定失败。曹操既然已经打败了我们的追兵,必然要让军队轻装快速前进赶回国内,这时候即便是部署将领断后,这个将领即便勇猛,也不是将军您的对手,所以您才会取胜。张绣听后很是信服。

对于曹操来说,贾诩更大的功劳是他成功地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

建安四年(公元199),袁绍在兼并公孙瓒后,拥有冀州等北方四州,军队十多万,准备进攻许都。曹操分兵驻守官渡,两军大战即将上演。这时候,袁绍派人招降张绣,并且还给贾诩写了一封信,要与贾诩结为外援。张绣想答应袁绍的要求,这时贾诩在座,公开对袁绍的使臣说:“请回去代谢袁绍,他们兄弟都无法相容,还能容纳天下豪杰吗?”张绣顿时又惊又怕,说:“您如何要把话说成这样呢!”私下里又对贾诩说:“事情弄成这个样子,我们应当归往何处呢?”贾诩说:“不如跟从曹公。”张绣说:“袁绍强大而曹操弱小,我们曾经又和他有仇,跟随曹操又会怎么样?”贾诩说:“这正是我们跟随曹操的理由。曹公以天子号令天下,这是我们应当跟随他的之一条理由。袁绍强盛,我们以这么少的兵众跟随他,他必定不会把我们看得很重。曹公兵众弱少,他要是能得到我们必定欢喜,这是第二条理由。凡是有霸王志向的人,一定会抛却私怨来向天下表明他的恩德,这是我们要投靠他的第三条理由。”并希望张绣不要迟疑。张绣听从了贾诩的话,在这年十一月投降了曹操。曹操果然十分欢喜,为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更是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扬,说:“使我信义在天下得到显重的,就是您哪!”曹操上表举荐贾诩为执金吾,封他为都亭侯,任命为冀州牧。因为这时候冀州还没有平定,就暂时留下来作司空参赞军事。而同时期的谋士荀彧、荀攸等人,是在建安八年(公元203)才被封为亭侯。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贾诩留在曹操身边,同样展示了不凡的才智。官渡相持,曹操粮食将尽,向贾诩问计,贾诩说:“明公您的贤明胜过袁绍,勇武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临战决断军机胜过袁绍。有这四点胜过他,然而半年多却未能平定他的原因,是由于您只是顾虑到要追求万全的缘故啊!若必要时能果断地决断战机,一瞬间袁绍就可以被平定。”曹操采纳了贾诩的计策,果断派兵出击,大败袁绍。再一次展示贾诩超人智慧的是曹操平定关中叛乱,著名的事件就是在马超和韩遂之间行使反间计。

贾诩不但在军事上计谋出众,在帮助曹丕争夺太子之位和促使曹操立曹丕为继一事上也是有独特的智慧。当时,曹操在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谁为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而在两人的身边,似乎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拥立派系。曹植在才气、名望上似乎更强一些,曹操似乎一时间也更倾向于曹植。曹丕派人请教巩固自身地位的办法,贾诩说:“我愿将军(曹丕时为五官中郎将)能崇尚发扬仁德气度,亲身力行素常人的行为学业,朝朝夕夕,孜孜不倦,不违背人子的正道常礼。”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像平常一样,不要表现出刻意追求;二是说先做好一个儿子该做的。曹丕接受贾诩的建议。曹操也曾为此单独询问贾诩,贾诩沉默不答。曹操说:“我问你话呢,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属下刚才正好有个问题在思索,所以没有顾得上立即对答。”曹操说:“你在思索什么?”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呢!”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身后事业报废,曹操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会心大笑,于是决定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当皇帝后,贾诩升任为太尉,爵位也由亭侯升为乡侯。

贾诩不是曹操的旧臣,由于计谋深长而为曹操父子所重,《三国志·贾诩传》也说:“天下谈论有智谋的能人都首归贾诩。”那么,是不是可以据此认为,贾诩就是三国之一谋士呢?

其实,贾诩智谋全面,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所论计策也可以说是所言皆中,但不能就此说他就是当时的天下之一。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所谓谋士,就是说是为他人谋划,那么,之一位的就是选择一个值得辅佐的主公。在贾诩的早期,先后辅佐过董卓的女婿牛辅以及李傕、段煨、张绣等人,一个人的眼光总是在这样一些军阀当中转来转去,很难说是智谋远大。如果说当时的曹操还不是那么出类拔萃,而袁绍、刘表这两人,肯定要比李傕等人强吧?假如开始是为了保命,等看出李傕等人不仅目光短浅,而且还烧杀抢掠作恶多端,为什么不选择早一点离开李傕?当一个人的智慧总是用来保命上,说明他的选择很成问题,所以,就凭这一点,总感觉贾诩不是个大智之人,就更难说是天下之一了。

一个人计谋高深,是体现在对于某一件事提出的计策谋略正确,它必须是经过实施并在事后得到验证,否则,听起来再合适的计策也只是空谈。这就带来了一个附加条件,好计策必须要经过实践检验。因此,自己的主意能够让主公听从,也是谋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你有好货物还必须要有人识货。在这方面,贾诩显然是稍逊一筹。比如说曹操大破荆州后,想借机攻打东吴的孙权。贾诩劝阻曹操,说曹操已经灭了袁绍,今天又收复了荆州,靠着曹操的威名和荆楚之地的富饶,只要安抚好百姓,不用劳师动众就能让孙权臣服。曹操没有采纳。赤壁之战失利,曹操回军途中说,假如郭嘉还在,就不会让他有此之败。为什么不说如果听贾诩计策就不会有此失败?关键他的谋略不能打动人,也就是谋划方面出了问题。同样的情况,建安三年(公元198)曹操征讨张绣,荀攸主张缓攻,等待刘表和张绣分离,再诱降张绣。曹操不听,结果进军失利。事后曹操检讨说:“不采用你的建议才弄到今天这步田地。”同样是失利,曹操为什么不向贾诩认错?关键是事后曹操也不认为贾诩的话正确。仔细分析荀攸和贾诩所说的话可以看出,荀攸的计策,不仅和曹操目标上的一致,路线上也是一致,不同的只是 *** ,即缓与急的问题;而贾诩的计策,不可能被曹操认可,你即便是再实行德政,若不对东吴实施足够的军事压力,孙权会老老实实地来“稽首拜服”吗?总之,贾诩所出计谋,主公多有不从,也就难说其智慧是更高。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还有,贾诩在曹操处,无论是所起作用还是所出主意,都不是唯一,或者说不是不可替代。比如说官渡之战,曹操想退兵,写信给荀彧,荀彧回信说,这正是“用奇制胜”的好时机,这和贾诩的不能“顾虑万全”是一个道理。再譬如帮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在曹操出征时,面对曹植的出口成章歌功颂德,吴质让曹丕“流眼泪就可以了”,这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心疼老爹的表现,和贾诩的“不违子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评价谋士论功行赏时曹操说过:“忠心正直,密谋谋划,安抚宁静内外大势的,是荀彧,仅次于他的是荀攸。”在曹操集团内部都算不上是之一,又哪来的三国天下之一?《贾诩传》所说,“天下谈论有智谋的能人都首归贾诩”中的“天下”,仅仅是局限于魏国而已,它包括不了东吴和蜀汉国。就整个三国来说,他比周瑜、诸葛亮等人差得远了,何况这两人除了谋略超群,人家还有治军统兵的才能呐!

易中天: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4/122959.html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的相关文章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交战,先锋张辽和凌统大战五十合回合,不分胜败,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也想立功,于是,向孙权建议只带领一百人偷袭曹营,孙权为了挫曹操士气,同意了。于是,当天夜里,甘宁带着一百个骑兵,突...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对樊哙为刘邦出生入死,鸿门宴上还救过场,为何最后要投靠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顾茅庐是三国中的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亲自去请了三次,态度非常谦恭、诚恳,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但是,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孙权是三国中称帝最晚,也是最年轻的领导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称帝。孙权在称帝前,娶过两个女人,谢夫人和徐夫人。下面说一说孙权的原配发妻谢夫人的故事。谢夫人出身江东的书香门第会稽谢氏,她的父亲是谢煚是东汉尚书郎、下邳徐县县令,叔父谢贞是建昌县长。谢煚在黄巾起义后辞官回乡,而孙权的父亲孙坚,...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