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陈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侯安都最后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4-28)230

陈朝名将侯安都

陈朝名将侯安都是始兴望族,在南朝梁侯景之乱的时候,侯安都聚集了三千多人,归附陈霸先讨伐侯景。在讨伐侯景的过程中,侯安都得到陈霸先的赏识,逐渐担任军中的重要职位,并且得到了陈霸先的信任。

为陈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侯安都最后是怎么死的

陈朝名将侯安都雕像

陈朝名将侯安都跟随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后,又跟随陈霸先同北齐军队交战。侯安都在与北齐交战的时候,兵力虽然不多,但是足智多谋。他率领军队在江苏一带沉重打击了北齐军,使得北齐军不敢南下。

侯安都作为陈朝名将,为陈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陈霸先在建立陈朝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对手,是王僧辩。陈霸先与王僧辩激战的时候,侯安都作为先锋。侯安都派人秘密进入石头城,直奔王僧辩的卧室,将王僧辩剁为肉泥。王僧辩死后,陈霸先建立了陈朝。

陈霸先当上皇帝后,有很多地方不服从陈霸先的统治。陈霸先委任侯安都为征南大将军,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陈霸先去世后,侯安都辅佐陈霸先的儿子陈文帝登基,帮助陈文帝治理天下。

侯安都在陈霸先活着的时候非常守规矩,但是到了陈文帝的时候,侯安都变得骄横起来。他在自己馆舍中经常聚集大臣们玩乐,并且纵容手下犯罪。在一次宫中失火的时候,侯安都带领侍卫进入宫中,这让陈文帝非常震惊。陈文帝骗取侯安都进宫,将侯安都用毒酒赐死。

侯安都的功绩

侯安都的功绩中最为著名的是跟随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侯景之乱使得南朝梁国发生震动。侯安都在始兴聚集了三千人,跟随陈霸先北上平定侯景之乱。侯安都亲临战场,异常勇猛,平定侯景之乱后被封为猛烈将军。

为陈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侯安都最后是怎么死的

侯安都像

打退北齐兵也是侯安都的功绩。南朝梁发生侯景之乱的时候,北齐趁机进攻南朝梁。侯安都在陈霸先的命令下到石头城一带与北齐鏖战。侯安都挑选出壮士三百名,直接攻入石头城,将北齐的精英部队打垮,一举打退了北齐军。

拥戴陈霸先建立陈朝也是侯安都的功绩。平定侯景之乱的功臣有两个,一个是陈霸先,还有一个是王僧辩。二人执掌了南朝梁的大权,王僧辩的势力在江西一带,陈霸先的势力在江浙一带。侯安都率军讨伐王僧辩,将王僧辩斩杀。王僧辩死后,陈霸先没有了政敌,直接建立了陈朝。

南讨萧勃也是侯安都的功绩。陈霸先当上皇帝后,豫章太守萧勃反对陈霸先。对于萧勃的反对,陈霸先命令侯安都率军攻击萧勃,侯安都南下后,指挥水军进攻豫章,终于打败了萧勃。

侯安都在陈文帝时期的功绩是讨伐王琳。陈霸先去世后,陈文帝登基,在新旧交替的时候,一些反对陈家的人开始起兵,王琳就是其中之一。侯安都奉命讨伐王琳。侯安都在这次战争中被王琳俘虏,最后通过贿赂回到都城,后来又带兵征讨王琳,直接将王琳打垮。

侯安都的过失

侯安都的过失中,纵容手下作奸犯科被当时的梁朝上下所诟病。侯安都拥立陈文帝以后,被陈文帝委以重任,侯安都成为了两朝元老。侯安都日益骄奢,他手下的文官和武将开始骄横起来,犯了错以后就找侯安都寻求庇护。

为陈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侯安都最后是怎么死的

侯安都像

侯安都的过失中,冒犯皇帝尊严是让皇帝所不能忍受的。侯安都仰仗着自己对陈霸先、陈文帝两代皇帝都有功劳,就经常在陈文帝面前夸赞自己的功劳,还向陈文帝述说自己拥戴陈文帝都登基的功劳。这让陈文帝非常不高兴。侯安都还向陈文帝借用宫中的殿室,用来举办自己的家宴。这些都冒犯了陈文帝的颜面。

带侍卫进入宫中也是侯安都的过失。有一次,皇宫失火,侯安都带着侍卫进入了皇宫中。按照当时的法律,官员是不可以带着侍卫进入皇宫的。况且当时是着火的情景,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图谋不轨。陈文帝因为此事对侯安都有了疑心。

打听朝廷大事也是侯安都的过失。陈文帝对侯安都越来越不重视,在邓迪叛乱的时候,陈文帝没有派遣侯安都去征讨。侯安都对此心中不安,他派遣自己的手下张宏去朝廷中打听事情,这件事情被陈文帝知道后,陈文帝更加痛恨侯安都。

侯安都的过失最终导致他被赐死的命运。他的日益骄横让陈文帝有了除掉他的心思。陈文帝借着一次宴会扣押了侯安都,紧接着将侯安都赐死。

侯安都之死

侯安都之死源于他的日益骄横。侯安都在陈霸先时期就立下了汗马功劳。陈霸先的儿子陈文帝登基后,册封侯安都为征南大将军,而侯安都为陈文帝平定了王琳之乱,因此侯安都变得日益骄横起来。

为陈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侯安都最后是怎么死的

侯安都画像

侯安都在自己家中大量招募文人武夫,并且经常举办宴会。他的部下还经常作奸犯科,遇到朝廷追究的时候就找侯安都寻求庇护。陈文帝对此很不满,但是侯安都却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这成为了侯安都之死的起因。

侯安都之死的原因中还有侯安都对于陈文帝的不敬。侯安都在一次宫中宴会上,询问皇帝如今的情况,意在表现自己功劳,陈文帝不说话,侯安都再三去问,陈文帝只能说全赖候公的功劳。侯安都还向陈文帝借用宫中的殿室,用来举办家庭聚会。这些事情让陈文帝非常不满。

侯安都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一次宫中着火,侯安都带领侍卫进入宫中,陈文帝怀疑侯安都想要谋反。后来周迪谋反,陈文帝没有派遣侯安都去征讨,侯安都认为陈文帝对自己失去了信任,就派周宏打听宫中的情况。周宏将侯安都的情况报告给了陈文帝,说侯安都意图造反。

侯安都之死发生在皇宫中。陈文帝召回侯安都,在宴会上拘捕了侯安都。在第二天将侯安都的部将骗进宫中,夺下兵器后释放。接着,陈文帝宣布了侯安都的罪状,将侯安都赐死。侯安都死的时候年仅四十四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4/122994.html

“为陈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侯安都最后是怎么死的” 的相关文章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传奇的女人 两人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传奇的女人 两人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后专权惨遭清算,武则天却当皇帝,两个传奇女人命运为何不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吕后家族被清算,武则天家族却没有?其实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因为武则天其实是被清算了的,只是事情搞得没有吕后那么大,另外说句题外话,慈禧也没有被清算。来,我们一个个...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鸿门宴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在学习高中课本上鸿门宴一课时,大家对于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场景也好像身临其境,后世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假设如果项羽在宴会上杀了刘邦,或许也就...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后梁,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朱温所建。都开封。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占有重要席位,在历经了“永徽之治,武周夺权,再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就像风雨...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

李文忠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后代是什么结局?

李文忠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后代是什么结局?

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朝开国著名功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文忠是洪武三年时,朱元璋封的六位公爵中(死后追封的不计),除常遇春之子常茂外最年轻的。不过,常茂是凭借父萌,以及姐妹常氏将要嫁给皇太子朱标的原因成为国公,李文忠是实打实的凭借战功入选。当然,李文忠的另两重身份也起...

许平君相貌平平又克夫 汉宣帝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许平君相貌平平又克夫 汉宣帝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宣帝为什么会选择一个相貌平平,又克夫的女子许平君为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宣帝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才知道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有一个知心人在身边。许平君与汉宣帝有着类似的经历,因此格外珍惜眼前人,两人一同经历生死,一起共享人间繁华...

李左车:秦汉之际谋士,曾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左车:秦汉之际谋士,曾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