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28)160

汉四年(前203年),项羽将刘邦围困于荥阳,刘邦向远在齐国的韩信求援,韩信拒绝,并上书请求加封自己为代齐王,刘邦无奈应允,派张良前往代封。

此时的韩信正如日中天,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而刘邦正逢彭城新败,又被围困荥阳,焦头烂额。项羽则四面受敌,得力助手龙且被杀,二十万楚军被消灭,英布彭越又时时袭击骚扰,人困马乏。

项羽和刘邦处于相持阶段,这时候,如果韩信帮项羽,项羽成功几率大增,帮刘邦则刘邦可能胜,所以都有拉拢安抚韩信

项羽派谋士武涉去做说客,武涉对韩信说:“今楚汉二王之争,您起决定作用,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项王如灭亡,汉王接着就要对付您。您和项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这话明显是托辞,武涉走后,韩信的谋士蒯彻又劝韩信说

“以我之见,除非有天下圣贤。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 你造就的功业天下无双,是谋略世间少有之人。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丰畏忌,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 *** 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处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我实在为您担心。俗话说: ‘野鸟捕尽,猎狗就会被烹杀;敌国破灭,谋臣就将死亡。’。”

韩信说:“先生暂去休息,我要考虑一下。”

在这之前,蒯彻也经常暗示韩信自立为王,韩信也都拒绝了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武涉之所以劝说韩信自立,三分天下,当然是为了项羽的利益,因为他是项羽的谋士,如果韩信自立为王,保持中立,项羽就走了喘息的机会,有足够的时间打败刘邦,然后和韩信争夺天下,项羽对韩信,取胜几率就大太多了。

蒯彻为了谁的利益?有人说是为了韩信的利益,因为他是韩信的谋士嘛,我想说的是,目前韩信是汉朝左丞相,代齐王,蒯彻就不过是一个参谋、幕僚、门客,一个谋士的身份,但如果韩信自立为王,然后称帝,即使不称帝,他蒯彻也有可能做到丞相的位子,比肩萧何张良,青史留名。哪个对他有利?

当然,如果韩信反叛刘邦失败了呢?他也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做谋士,看看先秦时期的说客,哪个不是朝秦暮楚,为了谁的利益?不过自己罢了

那么,韩信为什么不背叛刘邦,自己为王?真的是像他对蒯彻说的那样不忍心?还是对武涉说的感恩忠心刘邦?

韩信真的是妇人之仁,不忍心背叛吗?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是“妇人之仁,不能成事”,自己又岂会妇人之仁?再说,说武将仁慈本来就是笑话,所谓“慈不掌兵”,死在韩信手上的人不下五十万,他能仁慈?能不忍心背叛?

韩信真的是忠心?不愿背叛刘邦?古代武将能说忠心?忠臣只是帝王树立的标杆,作为臣子学习的楷模,神话而已,看看当时的各股势力是如何在项羽刘邦两边倒就知道了,没有任何忠心可言。韩信并不是刘邦嫡系班底,实力又让刘邦忌惮,她自己是清楚的,即使他自己忠于刘邦,刘邦也不会信任他的

那么韩信为什么不造反?

归根结底是实力不够罢了,刘邦对韩信势力的钳制太厉害了

皇帝总爱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对于臣子恐怕没人会信,皇帝自己也不会信,但会这样说来表示对臣子的信任,用以安抚拉拢大臣,消除其疑虑。皇帝真实想法“疑人要用,用人要疑”。能接触高层的都是精英,个个都胸怀大志,手段高超,想驾驭他们谈何容易,但又不得不用他们,比如韩信。

对于刘邦来说,要夺取天下,他不得不用韩信,但绝不可能信任韩信,即便是他的沛县的班底都不可能绝对信任,何况半路杀出的韩信?他知道对韩信来说,封侯拜将是他追随自己的目的,忠诚是不可能的,只能用 *** 制衡他。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韩信曾经两次被刘邦削夺军权,刘邦单骑到韩信军营,趁韩信睡觉的时候,偷取兵符,夺其权柄。韩信的治军才能恐怕没人会怀疑吧,可是刘邦却可以在不惊动韩信的情况下,偷出兵符,可以看出韩信在军中势力并不大,至少军中没有他的人。(对比汉文帝巡视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的事就很明显了。)

首先说权力上的制约:刘邦给了他带兵权,但没有军中人事权,他提拔不了任何人,自然就不能建立自己班底了,不能发展自己的势力了。刘邦安排的军中高层军官全部都是自己的亲信,比如曹参、灌婴、张耳。韩信军主要由曹参(步兵)、灌婴(骑兵)控制,中层少壮派也都是刘邦的嫡系,韩信对军队的权利,仅限于指挥权,想在这样的军中造反,天方夜谭。

随着战争的推进,收编的降兵和新招的军队使其发展壮大,每当这个时候,刘邦会派人来,带走大部分军队,只就给他很少一部分。

战略布局上的制约:假使韩信据齐地自立为王,形成割据,那么,齐国内部有曹参灌婴的军队制约,在齐国南方还有张耳、彭越的夹击,刘邦也会派军前往持援。

退一万步,韩信割据齐国成功了,又能三足鼎立?甚至夺取天下?

有人会说,当然会了,韩信可是兵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定能夺取天下。项羽会告诉你,骁勇善战会累死你的,东征西讨疲于奔命,论打仗,项羽和韩信都身经百战几无败绩,韩信并不比项羽强多少,垓下之围之所以能取胜,是多股势力夹击项羽的结果。仅靠他一个人打天下能打多少场战争?

夺天下会打仗是没有用的,试问有多少开国皇帝是自己打仗很厉害的?秦始皇?刘邦?刘备?杨坚?李渊?赵?朱元璋?校长?都不是。他们不需要自己会打仗,手下大将能打仗就行了,而自己能驾驭他们。

打天下需要的才能并不是会打仗,而是要会用人、有战略眼光、沉稳、睿智、阴谋阳谋并用,用曹操的话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显然,这些都是韩信所不具备,韩信的才能,不过以统帅罢了,这个他自己是清楚的。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同时,打仗还有最主要的,粮草和物资供应,军饷,军械等后勤保障,韩信一直以来这些都不用他操心,刘邦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如果自立,这些又不是他能马上搞定的,齐国虽富庶,到并不是夺取天下的根据地,关中之地才是,看看几千年来,哪个不是先占领关中之地?

有人说,应该联合项羽灭了刘邦,呵呵,一个背叛旧主子的人新主子能容他?恐怕灭了刘邦下一个就是他自己了,项羽又不是傻子。这跟仁不仁慈无关,韩信的存在就是统治的不安定因素。

若反刘邦,则取胜的几率太低,失败了则身死族灭,一切化为灰烬,即使侥幸成功,也不过是一方诸侯;但如果不反,现在是汉左丞相、齐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将来也是一方诸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权衡利弊,还是不反叛的好。(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问题,因为你们已经知道结果了)

势必韩信在心中做过推演,挣扎过,认为自立爱你不具备造反的实力,才拒绝蒯彻之言。

韩信自己当时是有野心的。在蒯通之一次建议他背汉自立时,他的回应是: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这句话点明了其真实的动机。若他真的对刘邦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没有丝毫僭越之心的话,他就会立刻打断蒯通的话并表明自己的立场,然后向刘邦报告此事,正如尉迟敬德、段志玄在拒绝 *** 收买后立刻向秦王李世民报告一样,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显然刘邦在听到韩信被俘后的“悔不听蒯彻之言”,才知道蒯彻劝过韩信自立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5/128177.html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的相关文章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那些嫔妃们有苟且淫乱的事情,致使李渊大为生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宫中对质,并且还找了一帮大臣“当裁判”。因此,第二天李...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那么这位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朝梁名将,主要战绩为征战涡阳,北伐北魏。陈庆之自幼为梁武帝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直到受命...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阴养死士三千规模那么大 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

阴养死士三千规模那么大 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

还不知道:洛阳戒备森严,司马师是如何做到“阴养死士三千”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的操作非常简单!看懂下面三个操作,把你放到司马师的位置上,你也能做到“阴养死士三千”!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可以说是曹魏乃至三国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魏...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曹丕篡位将汉献帝赶下台后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曹丕篡位将汉献帝赶下台后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后,为何要对他优待,没有对他斩尽杀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在称帝和不称帝的选择中长期徘徊,到死也没有称帝。但是这不是他良心发现,不想称帝,而是把称帝的使命留给了曹丕。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接替他成为魏王的曹丕就接受了汉献帝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