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28)80

汉四年(前203年),项羽将刘邦围困于荥阳,刘邦向远在齐国的韩信求援,韩信拒绝,并上书请求加封自己为代齐王,刘邦无奈应允,派张良前往代封。

此时的韩信正如日中天,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而刘邦正逢彭城新败,又被围困荥阳,焦头烂额。项羽则四面受敌,得力助手龙且被杀,二十万楚军被消灭,英布彭越又时时袭击骚扰,人困马乏。

项羽和刘邦处于相持阶段,这时候,如果韩信帮项羽,项羽成功几率大增,帮刘邦则刘邦可能胜,所以都有拉拢安抚韩信

项羽派谋士武涉去做说客,武涉对韩信说:“今楚汉二王之争,您起决定作用,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项王如灭亡,汉王接着就要对付您。您和项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这话明显是托辞,武涉走后,韩信的谋士蒯彻又劝韩信说

“以我之见,除非有天下圣贤。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 你造就的功业天下无双,是谋略世间少有之人。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丰畏忌,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 *** 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处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我实在为您担心。俗话说: ‘野鸟捕尽,猎狗就会被烹杀;敌国破灭,谋臣就将死亡。’。”

韩信说:“先生暂去休息,我要考虑一下。”

在这之前,蒯彻也经常暗示韩信自立为王,韩信也都拒绝了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武涉之所以劝说韩信自立,三分天下,当然是为了项羽的利益,因为他是项羽的谋士,如果韩信自立为王,保持中立,项羽就走了喘息的机会,有足够的时间打败刘邦,然后和韩信争夺天下,项羽对韩信,取胜几率就大太多了。

蒯彻为了谁的利益?有人说是为了韩信的利益,因为他是韩信的谋士嘛,我想说的是,目前韩信是汉朝左丞相,代齐王,蒯彻就不过是一个参谋、幕僚、门客,一个谋士的身份,但如果韩信自立为王,然后称帝,即使不称帝,他蒯彻也有可能做到丞相的位子,比肩萧何张良,青史留名。哪个对他有利?

当然,如果韩信反叛刘邦失败了呢?他也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做谋士,看看先秦时期的说客,哪个不是朝秦暮楚,为了谁的利益?不过自己罢了

那么,韩信为什么不背叛刘邦,自己为王?真的是像他对蒯彻说的那样不忍心?还是对武涉说的感恩忠心刘邦?

韩信真的是妇人之仁,不忍心背叛吗?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是“妇人之仁,不能成事”,自己又岂会妇人之仁?再说,说武将仁慈本来就是笑话,所谓“慈不掌兵”,死在韩信手上的人不下五十万,他能仁慈?能不忍心背叛?

韩信真的是忠心?不愿背叛刘邦?古代武将能说忠心?忠臣只是帝王树立的标杆,作为臣子学习的楷模,神话而已,看看当时的各股势力是如何在项羽刘邦两边倒就知道了,没有任何忠心可言。韩信并不是刘邦嫡系班底,实力又让刘邦忌惮,她自己是清楚的,即使他自己忠于刘邦,刘邦也不会信任他的

那么韩信为什么不造反?

归根结底是实力不够罢了,刘邦对韩信势力的钳制太厉害了

皇帝总爱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对于臣子恐怕没人会信,皇帝自己也不会信,但会这样说来表示对臣子的信任,用以安抚拉拢大臣,消除其疑虑。皇帝真实想法“疑人要用,用人要疑”。能接触高层的都是精英,个个都胸怀大志,手段高超,想驾驭他们谈何容易,但又不得不用他们,比如韩信。

对于刘邦来说,要夺取天下,他不得不用韩信,但绝不可能信任韩信,即便是他的沛县的班底都不可能绝对信任,何况半路杀出的韩信?他知道对韩信来说,封侯拜将是他追随自己的目的,忠诚是不可能的,只能用 *** 制衡他。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韩信曾经两次被刘邦削夺军权,刘邦单骑到韩信军营,趁韩信睡觉的时候,偷取兵符,夺其权柄。韩信的治军才能恐怕没人会怀疑吧,可是刘邦却可以在不惊动韩信的情况下,偷出兵符,可以看出韩信在军中势力并不大,至少军中没有他的人。(对比汉文帝巡视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的事就很明显了。)

首先说权力上的制约:刘邦给了他带兵权,但没有军中人事权,他提拔不了任何人,自然就不能建立自己班底了,不能发展自己的势力了。刘邦安排的军中高层军官全部都是自己的亲信,比如曹参、灌婴、张耳。韩信军主要由曹参(步兵)、灌婴(骑兵)控制,中层少壮派也都是刘邦的嫡系,韩信对军队的权利,仅限于指挥权,想在这样的军中造反,天方夜谭。

随着战争的推进,收编的降兵和新招的军队使其发展壮大,每当这个时候,刘邦会派人来,带走大部分军队,只就给他很少一部分。

战略布局上的制约:假使韩信据齐地自立为王,形成割据,那么,齐国内部有曹参灌婴的军队制约,在齐国南方还有张耳、彭越的夹击,刘邦也会派军前往持援。

退一万步,韩信割据齐国成功了,又能三足鼎立?甚至夺取天下?

有人会说,当然会了,韩信可是兵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定能夺取天下。项羽会告诉你,骁勇善战会累死你的,东征西讨疲于奔命,论打仗,项羽和韩信都身经百战几无败绩,韩信并不比项羽强多少,垓下之围之所以能取胜,是多股势力夹击项羽的结果。仅靠他一个人打天下能打多少场战争?

夺天下会打仗是没有用的,试问有多少开国皇帝是自己打仗很厉害的?秦始皇?刘邦?刘备?杨坚?李渊?赵?朱元璋?校长?都不是。他们不需要自己会打仗,手下大将能打仗就行了,而自己能驾驭他们。

打天下需要的才能并不是会打仗,而是要会用人、有战略眼光、沉稳、睿智、阴谋阳谋并用,用曹操的话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显然,这些都是韩信所不具备,韩信的才能,不过以统帅罢了,这个他自己是清楚的。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 配图

同时,打仗还有最主要的,粮草和物资供应,军饷,军械等后勤保障,韩信一直以来这些都不用他操心,刘邦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如果自立,这些又不是他能马上搞定的,齐国虽富庶,到并不是夺取天下的根据地,关中之地才是,看看几千年来,哪个不是先占领关中之地?

有人说,应该联合项羽灭了刘邦,呵呵,一个背叛旧主子的人新主子能容他?恐怕灭了刘邦下一个就是他自己了,项羽又不是傻子。这跟仁不仁慈无关,韩信的存在就是统治的不安定因素。

若反刘邦,则取胜的几率太低,失败了则身死族灭,一切化为灰烬,即使侥幸成功,也不过是一方诸侯;但如果不反,现在是汉左丞相、齐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将来也是一方诸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权衡利弊,还是不反叛的好。(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问题,因为你们已经知道结果了)

势必韩信在心中做过推演,挣扎过,认为自立爱你不具备造反的实力,才拒绝蒯彻之言。

韩信自己当时是有野心的。在蒯通之一次建议他背汉自立时,他的回应是: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这句话点明了其真实的动机。若他真的对刘邦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没有丝毫僭越之心的话,他就会立刻打断蒯通的话并表明自己的立场,然后向刘邦报告此事,正如尉迟敬德、段志玄在拒绝 *** 收买后立刻向秦王李世民报告一样,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显然刘邦在听到韩信被俘后的“悔不听蒯彻之言”,才知道蒯彻劝过韩信自立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5/128177.html

“武涉和蒯彻都劝韩信反 他真有实力造反吗?” 的相关文章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国因为实施“商鞅变法”,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后来,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却开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之下,被逼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商鞅被杀后,秦惠王还对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秦惠王虽然对商鞅处以极刑,但是...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执政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因丈夫去世而成为皇太后,得以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可过了不到一年,阎姬就被宦官孙程推翻,遭汉顺帝囚禁而去世。阎姬深得安帝宠信,入宫仅一年就成为皇后,不仅害死了情敌李氏,还将安帝唯一的...

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有哪些与王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平啊

有哪些与王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平啊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马超、张飞、赵云和黄忠,被刘备封为了自己帐下的五虎上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史为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当关羽知道五虎上将中有黄忠时,非常不高兴,当即撂下狠话,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这明显是公开看不起黄忠。既然公开了,黄忠肯定知道,那么,黄忠服关羽吗?关羽死后,...

朱元璋临死前安排好了一切 朱允炆为何没有能安享天下

朱元璋临死前安排好了一切 朱允炆为何没有能安享天下

儿孙自有儿孙福,朱元璋安排得那么好,为何朱允炆却不能安享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元璋真是个称职的家长,为了让儿孙们安享天下,他几乎杀光了所有开国功臣,制定了一整套完美的制度。他安排好了一切,为什么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却无法安享天下?朱元璋安排...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朱标是明太祖和孝慈高皇后的嫡长子,深受朱元璋看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说朱标的权力最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朱元璋让几乎全部的朝廷大臣,都担任东宫的大臣。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上的皇帝,...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在古代的官职设置中,讲究虚实结合,既有实际品级的职事官,也有虚衔的荣誉称号。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帝王跟正常人一样,并非生下来就具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知识与经验。为此,皇室十分重视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与培养。即便太子(或其他皇子)做了皇帝,也需要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