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表现出的韩信与项羽的军事才华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0-05)200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公元前205年,刘邦裹挟魏、赵等诸侯国,组成56万联军攻下彭城,后又被项羽的三万骑兵打败,联军解散,魏、赵等诸侯国又都背叛了刘邦。于是刘邦以韩信为主帅,先灭魏,接着于汉三年(前204年)冬十月,又命韩信、张耳率领数万士兵攻打赵国。赵王歇和成安君陈馀闻讯,在井陉口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表现出的韩信与项羽的军事才华

图片来源于 ***

赵国广武君李左车认为,韩信、张耳乘胜远征,锋芒锐不可当,但井陉道路狭窄,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军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随军的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

因此,李左车对陈馀说:“我听说:‘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师不宿饱。’望您暂时拨给我三万人作为突击队,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这样一来,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野外又无什么东西可抢,如此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献到您的帐前了;否则便肯定要被他们二人所俘获。”

但陈馀一方面自诩自己是举义旗行义兵,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另一方面也不太把韩信的数万兵马当回事,说:“韩信兵力单薄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击,天下诸侯便会认为我胆怯而随便来攻打我了。”不听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暗中派人潜入赵军打探,得知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高兴异常,放胆率军径直前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处宿营。半夜时分,韩信命人把将士召集起来,开始部署战斗:

首先,韩信从部队中挑选出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拿一面红旗,对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而出追赶我们,你们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然后命这两千骑兵从小道上山,隐蔽起来,伺机而动。

接着,韩信命他的副将给将士们分发食物,说:“待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对于这话,众将领们都不太相信,只是假意应承道:“好吧。”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表现出的韩信与项羽的军事才华

图片来源于 ***

最后,韩信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而且他们没有看见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肯出兵攻打我们的先头部队的,因为他们怕我军到了险要的地方,遇阻后就会撤回去。”于是韩信派遣一万人打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

是日,天刚蒙蒙亮,韩信打出将旗,鼓乐喧天地开向井陉口。赵军看到汉军背水结阵,违背了连普通兵卒都懂得的行军布阵常理,哗然大笑,洞开营门迎击汉军。

于是,双方在井陉口展开激战。不久,韩信和张耳假装不敌,丢旗弃鼓,退回河边阵营。河边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鏖战。

赵军见汉军已无退路,便倾巢出动。赵军的士兵们有的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有的去追逐韩信和张耳,简直乱成了一锅粥。而韩信、张耳进入河边阵地,则率军拼死奋战,抵御赵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与此同时,韩信派出的那二千名骑兵突击队趁赵军将士全体出动之机,快速突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军的所有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

赵军见无法打败韩信等人,便想退回营地。但他们回头一瞅,却见自己的营垒中红旗飘飘,遍是汉军的旗帜。

赵军士兵们傻眼了,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全部擒获,全都惊慌失措,大乱,纷纷四处逃窜。这一乱,像是洪水决提,尽管赵将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阻止溃败之势。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表现出的韩信与项羽的军事才华

图片来源于 ***

就在赵军混乱之际,韩信马上指挥汉军前后夹击。结果数万汉军不仅打败二十万赵军,还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赵歇。

战后,汉军将领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并趁机问韩信:“兵法上说:‘布军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这次您却反而让我们背水布阵,还说什么‘待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颇不信服,但最后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呀?”

韩信说:“这战术兵法上也有,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走,如此一来,难道还能用他们去冲锋陷阵吗!”

将领们闻言,都心悦诚服,对韩信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对啊!您的谋略的确非我们所能比呀!”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井陉之战”。看井陉之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由项羽指挥的巨鹿之战。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表现出的韩信与项羽的军事才华

图片来源于 ***

公元前208年9月,王离、章邯率秦军围攻赵国巨鹿,赵国向楚国求援。10月,楚怀王以宋义为大将,项羽为次将,率五万楚军救赵。但宋义率军抵达安阳后便驻军不前,项羽愤而杀之。12月,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人马强行渡河,断秦军甬道(输送粮草的通道),割断章邯与王离的联系,继而破釜沉舟,亲率主力过河与王离所率的秦军死战,九进九出,大败秦军,斩杀秦将苏角,涉间自焚,生擒王离,逼迫章邯投降,秦王朝的统治从此濒临崩溃。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有两点极为相似:一、他们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二、他们都是背水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那么,井陉之战中的韩信与巨鹿之战中的项羽,哪位更具有军事智慧,更具有军事指挥才华呢?

我以为,巨鹿之战中的项羽,更多凭借的是视死如归的勇气;而井陉之战中韩信,不拘泥于兵法,用兵更加灵活,更重视谋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10/150607.html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表现出的韩信与项羽的军事才华” 的相关文章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唐朝初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拜上柱国、贝赵江泾四...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539年~602年),字长熙,敦煌效谷人,隋朝官员,北周骠骑大将军令狐整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性严谨,颇有雅量,博览群书,精通《三礼》。北周时期,门荫入仕,历任吏部上士、夏官府都上士、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隋朝建立后,迁鸿胪少卿,册封武康郡公。出任桂州...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 此战结束后联盟关系还用修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后,吴蜀联盟还有必要修复吗?到底是谁得利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吴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因为担心魏会趁机进攻,吴国很明智地停止了攻蜀,孙权还主动遣使向刘备请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懿初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刘备选择传位给刘禅 刘备传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备选择传位给刘禅 刘备传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对刘备为何选择让刘禅继位,难道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只是说有了汉室后裔这个名号,他有了一个出师有名的理由。在建立自己的势力和招揽人才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尽管刘备什么都没有,但他最后还是成功建立蜀汉,与魏吴两国三分天下。按理说能够做到这一步,刘备...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演义》中有“周鲂断发赚曹休”的经典桥段,描写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石亭之战。228年曹魏方面出动十多万大军,陆逊率五万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不久曹休羞愧而死,第二年孙权凭借此战声势称帝。石亭之战的主角是陆逊和曹休,...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还不知道:三国的此人几乎耗死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搅动了天下风云,其中曹操的军事能力最强,刘备次之,孙权最差。也就是说,单纯看军事能力,其实孙权是毫无机会一统天下的,真正有机会一统天下之人只有曹操,然...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确短寿。开创“文景之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