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为什么儒学在宋代会发展出程朱理学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其实任何新局面的产生,都不会是偶然的。程朱理学在宋代的出现,当然也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首先是儒学传承方式的变化。
在宋朝以前,从汉朝到唐朝,儒学要传承,主要靠两种方式,一种叫“家法”,就是在一个家族里,父亲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这样代代相传。还有一种叫“师法”,就是一些成名的儒家学者公开收徒弟,徒弟出师了,也可以再收自己的徒弟。
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后辈不能反驳前辈。儿子当然不能反对父亲,徒弟也不好反对师父。这种传承方式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思想的僵化和停滞。这种状况到了唐朝,已经非常严重了。以至于唐朝后期的文学家韩愈写了一篇文章,中学课本里有这篇文章,题目叫《师说》。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果了解它的时代背景。韩愈其实是在痛心疾首地说,学生就应该比老师更厉害,后人就应该超过前人,不然思想怎么能进步呢。
韩愈的这种呼声,到了宋朝终于激发出了回响,因为宋朝终于发育出了适合新思想成长的土壤。
儒学的传承方式在宋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自由讲学之风的兴起。唐朝末年以来,经过长期的战争,统治中国长达七八百年的士族阶层逐渐消亡。到了宋代,中国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扁平化的平民社会。世代相传的豪门大族不复存在了,代代相传的家法也自然就没了。
同时,由于唐朝后期以来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书籍的价格开始下降,大批平民百姓都有机会接触到知识了,读书人可以自学成才。比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就曾经长期住在寺院里,借寺院的书来看。当时寺院里可不是只藏着佛经,其实是综合图书馆,儒家的四书五经也有。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汉唐以来那种门派森严的思想氛围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的自由讲学风气。学者们相互切磋,相互争论,共同推动学问的进步。比如南宋的两位大思想家,理学的代表朱熹,和心学的代表陆九渊,就曾在鹅湖这个地方展开争论,争论主题是:一个人要寻找真理,究竟是应该向内去探寻自己的本心,还是应该向外去探寻宇宙万物?这场争论被称为“鹅湖之会”,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
当时一些著名学者甚至专门开辟了讲学的场所,邀请各家学者前来,进行讨论和争鸣。比如朱熹就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开辟了白鹿洞书院。书院是当时孕育新思想的主要场所,也是宋代文化发展繁荣的标志。
除了这些社会原因,程朱理学的兴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那就是儒家和佛教的竞争,咱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