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军师主要负责什么事务
你真的了解古代军事职务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军师,没人陌生,有关朝代更迭题材的电视,经常有这样的角色出现。最熟悉的一部“三国演义”,里面从事军师职业的人没有一千,也快有八百。
军师的出现
军师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没人说得清。有关军师最早的文献记载,应该起源于战国时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
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说的就是,田忌将孙膑举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讨教有关兵法的事儿,觉得孙膑是个人才,便拜孙膑为军师。此处的“师”具体作何解,也不好说。有可能是老师的“师”,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有可能是咱们认为的是军师的“师”。无论是哪个“师”都没关系,反正齐威王是拜了。
有部词典叫“三国演义辞典”,当中解释“军师”说,它是个官名,三国时期最盛行,往往是个将军出谋划策的角色,相当于五品的官级。按照咱们自己的理解,差不多也是如此。军师是最早的军事参谋,负责给主将出出主意,实际上与师爷并无二异,就是一个幕僚的职业。
三国时代,是军师最盛行的时期,给军师由幕后走向前台提供很大的契机。无论是蜀汉的诸葛亮、庞统、法正,还是曹魏的郭嘉、贾诩等人,这些不怎么光彩夺目的职业军师,却深深地影响着一个时代。唐朝文史学家杜佑曾做过考究,发现曹魏政权给军师的发展提供的机会更大,“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只要是曹魏的军队,基本上每个层级都会设置军师职务,到清朝洪饴孙再次考究后,说“公府之属增至百余,军师之名遍列诸署”,言外之意是曹魏设置的军师职务泛滥成灾。
军师具体从事什么
军师的首要职责是出谋划策,这是最基本的素养。每当上司遇到棘手的难题,轻则帮忙梳理规划一下,甚者还要代表主子参加一些交际活动。比如,“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爆发前,诸葛亮代表刘备前往江东,与东吴会晤商议破敌之策。
另外,平时那些边边角角的私事,有时候也要去麻烦军师。毕竟军师一般都是深谙世道、智商超群的一类人。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总能优于别人。比如,东吴招亲刘备,诸葛亮担心刘备乐不思蜀,临行之际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妙计,实在是操碎心、磨破嘴。
军师通常还掌管部队的法令。同样是杜佑撰写的“通典二百卷”中提到,汉末三国的军师还有“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军师还拥有考察文武百官和掌管部队法令的工作。当然,杜佑说的是三国曹魏时的军师,是在曹植和曹丕父子的重视下,军师的地位才逐渐得以提高。
军师的消失
军师曾经作为十分吃香的职业,备受割据势力喜欢。随着汉末三国割据时代的结束,军师也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三国相继灭亡后,由司马氏完成华夏大一统。司马氏建立晋朝后,由于家中兄长叫司马师,二者异字同音。为了避讳司马师的名字,整个晋朝将军师更名为“军司”。
司马氏更改“军司”,也不是单纯地改名换姓,使得军师与军司二者,在职责有着一些不同。军司成为军队的二把交椅,若是主帅更换或阵亡,军司可以直接接替其位。令人奇怪的是,自东晋以后,军司突然陡崖式消失于史籍中,特别是南北朝时期,曾经叱诧风云的军司居然没有笔墨提及。
再到后来,特别是隋唐之际、元明之间由于义军的出现,很多小说演义又开始提及军师一词。此时的军师真的就是个“师”,他们大多是胸有抱负的读书人,由于生不逢时有志难伸,才投靠到军旅生活中,他们也已经不再是名正言顺的“官职”,就是一个尊称而已,比如朱元璋打天下时期,所重用的李善长。
军师的基本素养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师,至少具备4个基本的素养:一是口才要好;二是深谙世道;三是谋划周全;四是善于外交。听起来很像是今天的公关公司,帮人家做做经营规划,有什么难题帮人解决攻克一下。
只是说明清时代,演义小说盛行,很多知识分子天马行空,将笔下的军师刻画成“近乎夭者”一类的人物,不但可以运筹帷幄,还能改变时令运转,这未免有违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