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贞观之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专家学者都向往?
唐代的贞观之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专家学者都向往?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大唐王朝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如果小编问一些专家学者,最想回到中国哪个朝代生活,小编不用猜他们一定说:唐朝贞观之治。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最向往的时代,没有之一。
公元627年开始的22年间,正值大唐贞观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生活殷实、民族之间和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唐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任皇帝,他历精为治采取一整套积极政策和手段。比如:
在政治上:他举贤不避仇,执法不避亲,诚信待天下,信赏必罚。以此调动臣民的积极性。
在法度上:他变重为轻,以宽简的精神立法,并率先遵守。
在经济上:他实行轻徭薄赋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在军事上:他尽可能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在教育上: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科举制,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几乎被称作是政治上的完人。尤其是他的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吏治清明、政绩卓著,更成为历代君王的楷模。
小编举个例子:魏征,曾为李元吉出谋划策与李世民争夺皇位,可太宗登基后,不计前嫌反而重用魏征,常和魏征在寝宫通宵达旦,商讨治国方略。魏征有胆略,时而犯颜极谏,有时太宗恼怒,他还是面不改色的执意坚持,弄得李世民都怯他三分。
有一回,李世民正玩弄着一只鹞子的鸟,忽然。看见魏征从远处走来,因怯魏征说他不务正业,赶紧将鸟塞入怀里,等魏征说完事离开,那只鹞子已经被捂死了。
贞观年间,形成了一个君明臣直的开明风气。当然,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的远不止魏征一人。隋朝有个善于奉承隋炀帝的大臣叫裴矩,隋灭亡后,李世民让他当了民部尚书。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忠于职守,敢于李世民当面力争。
李世民曾说过如果当皇上的为私利搞欺诈、弄权术,怎么要求臣下忠诚直言呢。由于李世民肯于倾听大臣的批评和建议,用贤良,退奸佞(nìng)。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
唐王朝取代隋王朝是历史的必然,但作为统治者,唐王朝更注意汲取和借鉴前朝的经验教训。李世民常和大臣们谈经论史、议政论古,“取鉴于亡国”。
当年,他还是秦王时,一次在攻下东都洛阳后,参观了隋炀帝在洛阳的宫殿,隋炀帝穷奢极欲的生活,使他感到震惊。他对随从说:这样荒淫无度的生活,哪有不亡的道理。
耳闻目睹的事实,日后常使李世民以亡国之君为戒。他认为秦、隋之际,国不可谓不强,兵不可谓不坚。象秦始皇横扫六合、雄居海内,但晚年不能善守,这就是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为此,他常用的水与舟的比喻,劝戒自己的子弟。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居安思危、慎终如始是大唐统治者的另一个特征。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们,谨慎地治理着自己的帝国。他们倡节俭、减赋税、选良臣,与民修养生息。十多年以后,海内升平、边陲安定、民富国强、四夷臣服。
李世民登基之后,与大臣们探讨守成之道,朝臣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应“独用权威、威慑四海、讨伐四夷”,也就是说用武力打出的天下,还应用武力来统治。而魏征坚决反对,他提出“偃武修文,施行教化”。最后,他采用了魏征的提议,把以文守成定为国策。
当李世民被周边地区的各民族,共尊为天可汗时,曾得意地对群臣说:当初有人劝我以武震威,统治天下,幸好我听了魏征的劝说,“偃武修文”才有今天的局面。
以文守城的方略很少发动对外战争,在100年的和平环境中,李唐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四海之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lěi sì)亦满。人口也从初期的1000多万,发展到5280多万。
如果小编说,秦汉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行统一。那么,隋唐则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汉民族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壮大,
李唐王朝顺应了这个时代的潮流,并从根本上掘弃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和“华夷尊卑”的狭隘心理。以中国历代君王,从未有过的博大政治胸怀,视四海为一家。
当年李世民遣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并与松赞干布结为美好姻缘,更为两族之间的和睦往来开了先河。公主信奉佛教,她从大都携带的释迦牟尼像,现存在布达拉宫的大昭寺中。
由于公主入藏,使得松赞干布愈加羡慕大唐文化,他先后派遣吐蕃贵族子弟入长安学习诗书。并向朝廷请求蚕种,以及制造纸墨和造酒的工匠。
继隋代之后,大唐朝廷不仅为国内的文人士子,提供入学、科举、登台拜相的机会。还招纳许多外国留学生,并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
与此同时,也吸收他们中的品学兼优者,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充分显示了大唐帝国,勇于开放、容纳百川的自信心。宽松的外交和民族政策,奠定了大唐帝国在世界上的优越地位和民族自尊心。
贞观之治,严格的说只有20几年,但其影响所及达数百年之久。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最为开明、最为强大、最为辉煌的时代。
在此基础之下,出现了中国之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泱泱封建大国中,能够允许一个女人充当皇帝,并长达15年之久。如果没有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决不会成为现实。
贞观之治,促进了唐王朝的开放和强大,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络绎不绝,城市建筑颇具规模,长安、洛阳以及后来的扬州,都已成为国际性的商埠。长安城中的居民已多达百万,当时与大唐王朝有交往的国家70多个。
贞观之治之后,中国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绝无仅有的辉煌。特别是唐诗将中国古代诗歌推上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其中,白居易、李白、杜甫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而柳宗元、韩愈是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大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至今仍奉为书画界的珍品墨宝。
景德镇制瓷的崛起,印刷术的发明,西域歌舞的传入,并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一派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
还有纷争多年的儒道佛三家,到了唐代趋向合流。从印度传入中土的佛教与中华本土产生的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以及后来由道家演变而生的道教,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谓之三教合一。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民族的文化、宗教也涌入中华大地,包括: *** 教和基督教,都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的。
贞观之治,是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对外关系等都全方位地反映。所以,它是一种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一种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它就不仅仅是在东方具有很大的影响,它在全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世纪初,一位西方学者曾讲,唐初所开辟的局面,是一个文化腾达、威力远被。并且在十几个世纪当中,赢得了在全世界伟大的领先地位。
贞观之治,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李世民毕竟是人,不是神。特别是在贞观后期,他逐渐追求享受,在用人、执法、纳谏等方面,都不如以往的励精图治。
无论如何,从整体上看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代明主。而且,贞观之治在推动中华文明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