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李斯是成就秦始皇的功臣?也是出卖秦始皇的奸臣?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28)190

为什么李斯是成就秦始皇的功臣?也是出卖秦始皇的奸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人的一生总是有功有过,但李斯一生功过的反差太大了,而且影响力太大了,直接关系中国的历史进程。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就是一个时代的成就,他的过失是一个时代的过失。

李斯的一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他在被囚后写给秦二世的信中自己作了总结,计有七条:之一条罪(功以“罪”说)是,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时秦国领土还很狭小。

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又在国内准备兵力,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之一条罪状。(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民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

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

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政权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 建立国家,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

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

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 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满足皇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李斯上书的“罪”实为功。功还可以再加一条,写有名篇《谏逐客令》,主张人才流动。这是中国人最早的开放意识的体现。 可惜,书上诉后,赵高使吏“弃去不奏”,说“囚安得上书”,即赵高派人把李斯的信扔掉了不上奏,还说什么一个囚犯怎么有资格上书皇帝呢?李斯最终被五刑,腰斩咸阳。夷三族。

李斯的更大过错是被动参与了胡亥、赵高的篡夺国家更高权力的活动。秦始皇在出游中于沙丘病重,令赵高写信给长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赵高密而不发,秦始皇就死了。赵高与胡亥密谋篡权,但没有丞相李斯的配合是不能成功的。

赵高找来李斯,说:“今秦始皇已经死了,死之前留下给长子扶苏的信,要他回来奔丧并立他为继承人。但是信还没有发出。现在并没有人知道皇上死的事,皇上留下来的书信、兵符、印章都在胡亥那里。决定谁当太子,就决定在你及我赵高之口。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之者。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及高之口耳。事将如何?)李斯说:“安得有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从这句话看,李斯开始是反对赵高伙同胡亥篡位阴谋活动的,将赵高的话视为“亡国之言”,认为这种事不是下面大臣所能议论的,而是由皇帝确定的,也就是认为应该长子扶苏接位。

赵高接着说:“你自己好好考虑,与蒙恬相比,你的能量怎么样?与蒙恬相比,你的功劳怎么样?与蒙恬相比,你的谋略远见怎么样?与蒙恬相比,你的得天下民心怎么样?蒙恬是长子扶苏的旧臣,与扶苏的亲近,你与蒙恬比又怎么样?”(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李斯说:“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赵高说:“长子扶苏即位后必用蒙恬为相,而你最终将失侯回到乡里。这是很明显不过的事了。”(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

赵高抓住了李斯保全爵位的私心,终于使李斯就范。 是国家为大,还是一己爵位为大,李斯作了错误的选择。其结果不仅国亡,而且己亡。 李斯的第二个过错,力主舆论一律,造成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行为。

在《秦始皇本纪》中载:“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始于李斯的这一席话。岂止影响秦朝,而且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代的帝王,总是用一种思想统治全国,而不能存在第二种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空气从此不复存在,乃至发展到明清,大兴文字狱,压抑不同意见。由于思想沉闷,国家失去生机,在明中后期以后,中国就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第三个过错,行所谓“督责之术”。也就是用严刑峻法对待国人。秦二世当权,民怨沸腾,李斯儿子李由的治所三川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秦二世简直没有办法,李斯提议:“只有五丈之高的城没有人敢上,但百仞之高的泰山却有跛足的羊牧其上,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陡峭程度不一样。”(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羊牧其上。夫楼季也而难五丈之限,岂跛头羊也而易百仞之高哉?峭堑之势异也。)这是为严刑峻法设喻。然后李斯又说:“圣明的君主为什么能独霸天下,独享其利,就是靠独断和从严执法,所以天下才不敢犯法,从而长治久安。”(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此术,秦二世听了十分高兴。

执行的结果是,“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长治久安?李斯的认识实在粗浅,没有能越出旧时法家的思维,或者说把法家的思维僵化了。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孔子。在各个国家都在寻求使本国变得强盛的 *** 时候,也就是都在重视法家的时候,孔子却把视野放在了另一面,一个国家强大以后,如何治理这个国家,这就是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等级社会,要求统治者做到“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但是当时的儒家学说并不受各国统治者的欢迎,孔子也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连他自己也叹息“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在旷野上奔波不停,无人理睬自己的学说。就是这样的学说,后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汉朝当然也因这个学说而得到巩固。

李斯对儒家学说是断然否定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积极参与者。 所以,在思想领域也决定了秦朝是不得持久的。 第四个过错,由于李斯的提议,秦朝过早地在全境实施郡县制,成为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郡县制的推行,这在好多人看来是秦始皇的政绩,因为“百代都行秦政制”,其实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条件并不成熟。由于不实行分封制,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子女及所有功臣都没有分封,在秦朝中央政权受到打击的时候,没有诸侯王国作羽翼,应对动乱,国家很快灭亡。

由于没有分封制,使得赵高胡亥的篡位一步成功,顺利得手,而且使得胡亥一下子杀去了自己二十多个兄弟姐妹,杀去了为秦统一六国立了大功的重要功臣。秦朝,实在是被秦自己灭掉的。

刘邦建立汉政权接受了秦朝的教训,在打江山的过程中就不断的封王,以此为诱饵,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他的起义军,如韩信、彭越、黥布等,宁可以后再一个个镇压下去,“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刘姓而王,又不太平,后有七国之乱。是汉武帝解决了封国问题。前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郡县制才得以在中国推行。

李斯只看到分封制可能导致诸侯国之间战争的一面,但没有考虑到没有分封制会使秦政权很快被推翻的另一面。在先王的成熟经验与后王的非成熟经验之间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再大的权威,再高的威信,都得承认这一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2/175938.html

“为什么李斯是成就秦始皇的功臣?也是出卖秦始皇的奸臣?”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对武则天和李治的地下恋情,李世民知道吗?知道后他是怎么想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个说法,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发觉武则天的不同凡响。他之所以不宠幸武则天,就是怕她会扰乱李唐江山。还有的说,唐太宗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太子李治和武则天的畸恋,所以才把武则...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还不知道:刘备手稿出土,昔日三国名将赵云竟被说成是女儿身?究竟是真是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曾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然而...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康熙能够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什么做不到除掉曹操

康熙能够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什么做不到除掉曹操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与曹操没有可比性,而汉献帝与康熙帝处境也不同。鳌拜与曹操没有可比性首先,鳌拜曾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在顺治主政时,鳌拜、索尼等人就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而...

雍正和年妃合葬是因为真爱吗 雍正陵墓有没有被盗

雍正和年妃合葬是因为真爱吗 雍正陵墓有没有被盗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不是因为真爱,雍正不会与年世兰合葬的。影视作品中的年妃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年妃,差距还是挺大的。1735年8月20日,58岁的雍正皇帝还正常在上班,21号紧急宣告病重,仅仅第...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司马迁到底是什么人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司马迁到底是什么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问群臣该如何处置?群臣都认为李陵贪生怕死,应该重重惩治。汉武帝见只有司马迁不作声,于是问司马迁,“李陵投降匈奴你怎么看?”司马迁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