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崖山海战的意义超过任何改朝换代!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01)110

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崖山海战的意义超过任何改朝换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公元1279年,南宋守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最后一个据点崖山(今天广东江门一带),与蒙元追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战,战斗结果:宋军覆灭,十万军民殉国,丞相陆秀夫背着宋朝最后一个皇帝——八岁的宋少帝赵昺投海自尽。

这场战役,史书称为“崖山海战”。“崖山海战”不仅是宋亡标志,而且还被很多国外史学家视为“华夏陆沉”“中国古代历史的终结”。即“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依我看来,作为一个地域,中国何时都客观存在,无论统治者是谁,称“宋”抑或称“元”,不能说元不是中国,即便是中国被征服史,也是中国历史。但对中国主体民族华夏族即汉族而言,元灭宋,确是亡种危机,准确地说,是“崖山之后,第二纪华夏人亡(注:之一纪是先秦远古华夏人,第二纪就是以汉唐宋为代表的中古华夏人)”。

关于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海战,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历史小说《海啸》描述得惊心动魄:

公元1279年,人类古代史上规模最为宏大、战局最为惨烈的一场海战不可避免的在新会崖门海域爆发。交战的双方一方是由草原兴起的强大蒙古帝国,它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踏遍亚欧大陆,集中全力准备给敌人最后致命的一击。另一方是国力衰落的南宋帝国,积弱不振的它已经苦苦抵抗了近半个世纪。这是两个民族之间异常残酷的一场绝世之战,对垒双方共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600多艘。蒙古帝国已经吞并了大陆上若干个咤叱风云的国家,意图借这场战争彻底消灭这片广袤土地上最后的强劲敌人。而南宋帝国在蒙古铁骑的大举入侵之下, 一批忠贞的大臣拥立幼帝从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卫着保卫江山的最后一丝希望。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壮士们,慷慨赴国难,踏上了历史留给他们的最后舞台。一群宋王朝仅存的精英,就这样置身于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卫着风雨中飘摇不定的流亡政权。

然而勇气终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英雄壮志亦不能阻挡波涛般的蒙古铁骑。宋军在初次交锋得胜后,其被动的战术使自己陷入了敌军的围困。数日后,在滔天的巨浪中,缺乏补给的宋军在蒙古军团强劲的攻势下兵败如山倒,全军覆没,结束了这场持续二十多天的海战。

落日的余晖是何其悲壮!“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被囚禁在元军船中的文天祥,目睹了崖山海战中最惨烈的一幕——无力回天的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年幼的皇帝,背负着他为之坚持的沉重理想投海而亡。其余宋朝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后,海上浮尸十余万,山河为之变色。

田中芳树的这段描述十分生动,但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灭宋的元军,主力不是蒙古铁骑,而多为 *** 水军。因为蒙古军队不善水战,所以,这一次是 *** “带路党”张弘范领军主攻。灭宋后,张在崖山石上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后来有人在这十二字前加了“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表达了“ *** 灭 *** ”的千古悲愤——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蒙古灭宋,开启了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先河。汉民族遭受了第二次亡种危机,甚至可以说是“亡种之难”。

在宋朝之前,汉民族从来没有被外族征服过,游牧民族虽在汉朝时就很强大,但充其量与华夏并立平行。“五胡乱华”虽然征服了中原,但不足以征服全中国。而崖山海战这一仗,导致南宋政权灭亡,则是中国全境再无一个汉族政权,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民族彻底成为被征服者,史学界所言的“华夏陆沉”盖因如此。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记录,蒙古帝国太宗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当初进占中国北方的时候,本打算是想将北方 *** 全部杀掉,因为他的近臣别迭说:“ *** 无益于国,不如空其人,以其地为牧地。” *** 没有任何用,不如杀光他们,把地空出来,变成我们的牧场,让我们这里放牛马羊。但窝阔台的另一个近臣,契丹人耶律楚材出来劝阻,说不可, *** 有用,可以给我们种粮纳税。你杀了 *** ,谁给你当牛做马?于是,窝阔台打消此念,将 *** 当作农奴使用。

史料显示,蒙古人征服前的南宋,人口约6500万,基本全为汉族;北方汉族人口1000万,而蒙古总人口约100万。

也就是说,总人口不足100万的蒙古人,征服并统治了7000多万的 *** ,人数对比超过1:70。无疑,这是继“靖康之耻”后的又一次巨大民族耻辱。华夏的两次灭顶之灾,旷世之耻,俱为两宋创造。

为什么唐朝创造了汉民族无尚荣光,宋朝却两次把汉民族送入羔羊境地?

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崖山海战的意义超过任何改朝换代!

这里从政治层面做个小结:

比之大唐总结两宋,至少有国家政治方面的“三大失策”:

其一,保皇权之至高无上,不受“有动手能力者”威胁。就像2013年新编历史剧《精忠岳飞》中,秦桧在宋高宗赵构面前,给出杀岳飞理由的经典台词——“不在于他想不想反,而在于他有没有造反的能力。”此言一语中的,赵宋皇室搞崇文抑武,就是要彻底扼杀国民“尚武精神”及“造反能力”。

其二,保皇权之高度统一,思想收紧、儒家接受理学改造。宋朝臣民不仅统一受教儒学,还要戴上更加趋于保守的理学紧箍咒——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比“崇文抑武”更具杀伤力的洗脑运动,令宋版 *** 失去“人之本能”,无欲无力,日渐衰萎。对于游牧军队,北宋军队尚有还手之力,南宋军队却已无招架之功。南宋一降,塞外铁骑南下攻城掳掠犹如探囊取物。原因就是“以儒立国”的副作用到了南宋已经积重难返,经过“理学”洗礼的儒教嬗变为“ *** 文化”,儒家文化“刚”的一面消失,原来的兵家文化不见了,刚柔相济的华夏文明变成了阴柔见长的雌化物,南宋军民已整体雌化。宋军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

其三,中原文化与胡人文化的融合被割断。大唐中国,奉行对外开放式的“海纳百川”“胡汉合流”,而两宋中国,却奉行自成一统的内敛“小国策”,对于游牧民族部落国,宋人是鄙视加卑微——“牛并孙子着”。

例如,宋人当时对女真统帅的称谓是“狼主”,如果以“狼主”称中原将帅,那可能是一件大不敬的事。中原大臣谁与“狼”粘上干系,那就难逃奸逆贰臣。而在游牧民族当中,“狼主”可以成为尊称,比如在传统评书《岳飞传》中,岳飞老对手完颜宗弼的帐下 *** ,便人以“狼主”称之,如此称谓女真统帅,除了表面的“尊重”,不能排除其中暗含对敌首的讥讽。

对于这一点,完颜宗弼可能也心知肚明。不知“狼主”这个称呼是从中原而来还是塞外叫起的,他不拒而笑纳。 *** 的嘲讽称谓,丝毫没影响到牧马人的自信心。

而历史反复证明:你怎么称呼对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实力上真正藐视对手。以称呼之污,掩盖现实之怯,其实是一种弱者文化的表征。宋朝由君及臣,既不能战胜敌人,又不想学敌人之强悍精神,只想花钱买和平,在文化上藐视对方,所以最后只能沦为野蛮人的“战俘”。

关于精神,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会被打败。对应海明威这句的,是中国一句古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首先不是经济崩溃、军事失败,甚至不是文化落后,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此言可基本概述出两宋亡因,以及宋版汉民族出了什么问题。宋朝时的华夏文化登峰造极,但却开启了华夏被征服的历史,乃至古华夏人的被灭,正是政治保守、精神衰败、血性消弭的结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3/176088.html

“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崖山海战的意义超过任何改朝换代!” 的相关文章

宰予是什么人?他多次被孔子骂是因为什么?

宰予是什么人?他多次被孔子骂是因为什么?

宰予,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孔子究竟为什么要辱骂自己的学生宰予,宰予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孔子和宰予的对话,我们会发现,宰予其实一次都不该骂。第一次是关于“孝”的讨论。宰予说,守孝...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对刘禅已经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于他,上朝时还要带甲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因听闻汉献帝刘协遇害(实际上是谣传)而愤愤不平,但群臣却劝谏他自立为帝。刘备开始还不太愿意,但在诸葛亮的极力劝谏下,刘备这才于221年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身折...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还不知道:刘邦明明担心吕雉图谋不轨,为何在世时不杀吕雉,反而杀樊哙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在历史上给人的形象就是两个字:狠毒。刘邦与吕雉是多年的夫妻,虽然两人聚少离多,再加上刘邦又是皇帝,后宫妃子不止吕雉一人,但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整个秦末时期,没有...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对康熙为何不传位给年纪长且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去世时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就像康熙第三子胤祉文武双全,且还比雍正年长。最关键的是胤祉的身体素质还比雍正要好,雍正自幼文弱,体弱多病,胤祉却身体健康且骑射能力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