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权举吴国之力征黄祖,为何没能获得成功呢?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05)140

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让孙权送“质子”一事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一个特点:遇事谨慎且优柔寡断。每遇大事,必先听取众人的意见,等所有的人畅所欲言之后,他才从中加以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决策。虽然这样的决策含金量很高,但是往往会由于过于谨慎小心而延误更佳时机。

但凡是都有例外,孙权在与鲁肃合榻对饮之后,却唯独对鲁肃的定国安邦之策不争不疑、乾纲独断、奉为至上。从这件事不难看出:孙权对鲁肃的信服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据《三国志鲁肃传》中记载:由于鲁肃深得孙权的重用,招致张昭的嫉妒,所以,张昭不时在孙权面前诋毁鲁肃。“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那么,孙权的是如何反应的呢?“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这段记载也足以说明了孙权对鲁肃的态度,即使当朝重臣的“善意”提醒,他也心静如水、岿然不动。

孙权举吴国之力征黄祖,为何没能获得成功呢?

据《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权西伐黄祖。”这是孙权根据鲁肃提出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之一步骤:“剿除黄祖。”

黄祖是荆州刘表的手下大将,时任江夏太守,领重兵驻守着夏口(今湖北武汉市境)。而夏口又是扼守长江的要冲之地,位于荆州的上游地带,占据夏口,为征伐刘表图谋整个荆州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对于孙权来说,“剿除黄祖”还有另外一层特殊的意义:自黄祖射杀孙坚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跟孙氏家族结下了世仇,不死不休。孙策在时,就把诛杀黄祖作为平定江东之后的之一要务,曾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围剿过黄祖,当时由于刘表的救援而未能如愿。孙策死孙权继,剿灭黄祖为父报仇,依然是孙权的头等大事。

此次出征,于“公”关系到东吴的发展,于“私”又兼顾着报私仇,所以,孙权对于此次行动非常重视。据《三国志》中记载:孙权命征虏中郎将吕范与张昭留守吴郡,亲率荡寇中郎将程普,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吕蒙等从陆路进军,周瑜、徐盛等率水军同时向黄祖发起进攻。从孙权这样的部署来看,当年跟孙策一起打江山的老将们几乎全部出动,水陆并进,同时出击,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征剿黄祖,大有一举荡平江夏之势。

据《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这说明:刚开始的进攻开展得非常顺利,孙权大军一路推进,势如破竹,黄祖的水军被击垮。但黄祖的大本营沙羡,由于城防坚固,黄祖又据守不出,孙权大军没能攻克。那么孙权精心部署的如此大规模攻势,为什么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山寇复动”国内局势不稳,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这里的“山寇”指的是“山越族人”,泛指居住在山地的越族人。越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同时这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据《汉书》中的记载,关于山越族人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自越族被楚灭国之后,一度再没有形成过统一,分散的各部,遍布东南各地的山区地带。他们相互之间不存在统属关系,完全是一种割据自立的状态,为了自保还修筑了壁垒,建立了的武装。经过长期的发展,山越族人的规模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对地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各郡县又因为兵力所限而无力征伐,所以山越人的问题一直延续了下来。

孙权举吴国之力征黄祖,为何没能获得成功呢?

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就曾对山越族人进行过集中的清剿行动。孙权接掌江东之初,也将“镇抚山越”作为了一项主要的工作。经过孙氏兄弟几年的治理,山越族人大多都能安分守己。不过让孙权没想到的是,在征剿黄祖的关键时刻,山越族人又开始蠢蠢欲动,并且已经危及到了东吴的统治。所以,在这个时候,孙权只能很无奈地退兵。

其次,从征战的过程来说,黄祖以及部下军士们的战斗实力也是不弱的。从孙坚开始,到孙策,再到孙权,孙氏父子跟黄祖历时多年,交战多次,都没有能够将其剿灭。并且每次征战,双方各自都有不小的损失,这足以证明黄祖的军事实力并没有那么弱。孙权大军攻到沙羡城下的时候,除了城防坚固之外,黄祖部下军士们的战斗力,也是没能及时攻下城池的一个方面。孙权在这次攻伐黄祖的战斗中,更大的损失就是破贼校尉凌操被甘宁射杀。据《吴书》中的记载:“宁以善射,射杀校尉凌操。”这也为之后甘宁投奔东吴,埋下了一个伏笔。

综看孙权的这次军事行动,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孙权大军锐猛无比的表现声震荆州,在很大程度上沉重打击了黄祖的士气,为之后的复剿黄祖,征伐刘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7361.html

“孙权举吴国之力征黄祖,为何没能获得成功呢?” 的相关文章

王濬的一生有何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濬的一生有何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濬(207年~286年) ,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人。西晋时期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康熙和乾隆孩子都那么多 最后三代皇帝为何没有子嗣

康熙和乾隆孩子都那么多 最后三代皇帝为何没有子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康熙乾隆那么能生,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后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清朝的历史一直为大家所熟知。对于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这三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是非常...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年(19...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钱换来的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因为影视剧而大火的著名官员李卫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也是一个名人,但是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咖位明显不够,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竟然凭借两部电视剧成为清朝时期...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死后没多久,嘉庆就刺死了和珅,最终和珅在狱中自尽身亡。乾隆生前为什么不保护和珅,乾隆宠信和珅不假,但是他也明白和珅是怎么样的人,他更明白如果和珅不死,政治天秤失衡,嘉庆也难以掌握实权,嘉庆杀了和珅既可以重振朝...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谁更胜一筹?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谁更胜一筹?

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打的匈奴闻风丧胆,这两位都是千古一帝,那么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大家并不陌生,他统一六国,奠定中华基本版图。其自觉功过三皇、德盖五帝,故始创皇帝尊号,其施行车同轨、书同文,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格局。秦始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