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11)110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西汉时期名臣。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既是汉武帝的铁杆发小,他爹还是太子的老师,自己又没有犯什么大错。但是其本人却是个倔脾气,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但每过一段时间之后汉武帝又会发现他说的是对的。

对于这样一个人,汉武帝会不会容忍他呢?

历史上真实的汲黯,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汲黯是一位唯唯诺诺的文人形象,其实这与真正的汲黯大相径庭,真正的汲黯,其实是一位正直到有点执拗的热爱挑毛病的忠臣。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刘彻既欣赏汲黯的耿直,又害怕汲黯的耿直。汲黯的耿直能够让刘彻听到真话,但是汲黯的耿直来得太过热烈,几乎是追着汉武帝挑毛病,搁谁谁能受得了,如果汉武帝不是皇帝,他或许能跟汲黯打一架,骂一顿,但是刘彻是皇帝啊。

皇帝要是这么做,底下的臣子就会认为汉武帝是一位心胸狭窄,听不进去话的人,如此一来就没有几个人敢跟汉武帝说真话了。

根据史书记载,汲黯的职位是太子洗马,也就是太子的伴读一类的,这样的职位都是皇亲国戚和名门望族才能得到的,毕竟从小跟皇子们读书,等于是提前跟未来的皇帝培养感情,这样的机会是很抢手的。

史书上并没有提及,汲黯有什么显赫的家世,所以有人猜测,汲黯的父亲很有可能就是刘彻的寒门老师,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儿子,让汲黯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读书。

因为没有具体史实,我们姑且就这样相信吧。

因为汲黯从小跟刘彻一起长大,一起念书,一起淘气,所以和刘彻的感情非同一般,刘彻非常了解汲黯,知道自己这个发小并没有什么坏心思,只是脑子有点愚,只知道直臣相谏那一套。

可能因为汲黯的父亲就是这样追着皇帝和太子这样做的,所以汲黯有样学样,认为这样才是忠君爱国,可是为难了汉武帝,对汲黯打不得骂不得的。

后来刘彻和汲黯长大了,汲黯从小和自己一起读书,刘彻对汲黯的学识是了解的,但是不知道该把汲黯放在什么职位,就让汲黯先做谒者。

谒者这个职位,听起来像是仆人,其实也差不多,主要是负责传话,工作性质就是跟班。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最开始,刘彻把汲黯放在身边,只是想观察一下,汲黯适合做什么而已,没想到汲黯做跟班,跟着跟着就盯上了自己。

汲黯在做谒者的时候,还发生了几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有一次,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混战,汉武帝派汲黯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汲黯还没有到地方,走到吴县就折返而归,并对汉武帝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可以想象汉武帝当时都傻掉了,我让你干活,你不干,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让刘彻都哑口无言。

大家听到这,大多数人的之一反应就是汲黯是在偷懒吧。

也不知道刘彻是怎么处置汲黯的,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是汲黯就是这么干的,换做一般人,即使百般不愿,也会听话地过去查看一下,但是汲黯就是没有。

还有一次,河南郡发生了火灾,因为古代都是木头盖的房子,所以,火烧起来就很难控制住,以至于一连烧了一千多户人家。

汉武帝又派汲黯前去查看情况,这次汲黯也是很快回来了,但是不同的是,这次汲黯将事情办得很漂亮。

怎么办的呢?

汲黯回来报告汉武帝说:“居民区失火,是由于居民的房子盖得很紧密,火势蔓延开来,烧了一千多户人家,但是陛下不用担心,情况已经控制住了。我路过河南郡的时候,见当地居民深受旱灾之苦,田中颗粒无收,饥民遍地,甚至到了亲人相食的地步。

我就凭借陛下赐给我的符节,下令开放当地的粮仓,赈济灾民。我知道假传圣旨是死罪,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汉武帝一听大为感动,自己的发小终于干了一件像样的事,为了赈济灾民,竟然能够不顾个人生死,假传圣旨。虽然不合程序,犯了死罪,但是却救了无数的灾民。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虽然这件事可以按照程序走,但是路途遥远,多晚一天,就会有更多的灾民死去。汲黯这么做,可以说真的是将百姓放在心上了。

当然汉武帝最后没有将汲黯治罪,还准备将汲黯这个爱护百姓的优点发扬光大,让汲黯做荥阳的县令。

汉武帝想得很好,就是没想到汲黯不乐意了,汲黯认为汉武帝让自己从中央到地方,去做一个芝麻小的县令,跟流浪没有什么区别,简直是耻辱。十分不愿,于是便称病,向汉武帝请求辞官还乡。

汉武帝一听,这时嫌弃县令官小,想撂挑子。以汲黯的性格应该是来真的,不如就封个大一点的官,将汲黯封为中大夫。

中大夫是负责建议的,与朝政有关的事,都可以发表见解,如果皇帝采纳了,就是立了功。就跟现在的督查一样,负责挑毛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职位其实是汉武帝随便封的,没想到却正对汲黯下怀。汲黯从小跟着汉武帝,在汉武帝的皇权下,受了不少气,还对很多官员的所作所为看不惯,现在正好能够名正言顺地出口气了。

于是,在汲黯任中大夫的期间,汉武帝就开始饱受汲黯摧残。

汲黯这个人,性格刚直,对廷尉张汤非常看不惯,他认为张汤有利用汉武帝的心思,制定律法讨好汉武帝,是个曲意逢迎的人。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他甚至当着张汤的面,向汉武帝告状,抨击张汤的所制定的律法太过严苛,对于富国强民并没有帮助,不过是讨皇帝的欢心。

张汤便用史书典故来跟汲黯争辩,汲黯丝毫不让,据理力争。

最后搞得两人不欢而散,就此结下了仇。

因为汲黯不停地挑毛病,汉武帝也受不了,但是又拿汲黯没有办法,于是就想着将汲黯外放,这样自己的耳朵就清净了,汲黯的才能还能得到施展,之前让汲黯做县令,汲黯不愿意,不如就让汲黯做个太守也不算辱没他了。

于是汲黯就做了东海郡太守,管理一方百姓。

因为之前汲黯赈济灾民的事,汉武帝早就想着让汲黯做个父母官,如今终于实现了。汉武帝想到了汲黯会是个好官,没想到汲黯好到让汉武帝出乎意料。

怎么个出乎意料呢?

汲黯崇尚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并将道家的这套东西,用在了治理官府和处理百姓的事物上,物色一些有能力的得力干将,将大部分事情都交给了手下人去办,也不知道汲黯是怎么管的,都管了什么,反正就是将东海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汲黯在职期间很少到单位去处理公务,大部分都是在家里休息,对,所谓休息,就是躺着,因为汲黯从小体弱多病又很懒。

汲黯做太守,足不出户处理公务,还将东海郡管得很好的事情,不仅传到了汉武帝耳中,还传遍了天下。

汉武帝知道汲黯这样的政绩,很是欣慰地说,汲黯终于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后来,因为汲黯政绩斐然,汉武帝认为汲黯的性子应该能收敛一些了吧,就将汲黯又从地方召回中央,封汲黯做主爵都尉。

汲黯本来在东海很开心的过着养生的生活,被汉武帝一个命令就打断了,于是喜滋滋的收拾家当回长安了。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汲黯虽然做太守做得很开心,但是能够做一个清流文臣才是汲黯毕生的梦想。

于是,汲黯就开开心心地回长安了。

汉武帝本以为汲黯经过磨砺,性子已经改了,没想到汲黯还是那副死样子,整天追着自己挑毛病。

汲黯追着大臣挑毛病不算,连汉武帝都难逃汲黯的恶爪。

有一次,汉武帝想要用儒学来加强自己的权力,招揽文人学士为朝廷效力,正说到如何如何的时候,汲黯打断了汉武帝的畅想,并对汉武帝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汉武帝听了之后,脸色都变了,生气地停止了会议。

众大臣都为汲黯捏了一把冷汗,这不是当面打汉武帝的脸么?

果然退朝之后,汉武帝还生气地对人说,汲黯简直是愚蠢憨直。

汲黯这个人非常仰慕慕傅柏和袁盎的工作作风,能够直言相谏,认为文官的风骨就在此,但是这些文人大多都有因为将刀插到了汉武帝的心坎上,而得罪了汉武帝不得重用。

可见汲黯并不是学的什么好东西,但是还依然如此行事。

时间久了,汉武帝也很喜欢汲黯,但是念及汲黯是自己老师的孩子,又是自己的发小,又实在没什么过错,就宽容了汲黯,但是人的宽容都是有限度的。

而这一次,汲黯则触及了汉武帝的底线。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能折腾的主,也是汉朝建立以来,最硬气的主,从小汉武帝刘彻就立下宏愿,一定要将匈奴打服,打到他们再也不敢骚扰边境。

汉武帝之所以有这样的志向是因为匈奴实在过分,从高祖时期开始,汉朝就与匈奴交好,送金送银嫁女儿,匈奴却多次出尔反尔,骚扰汉朝边境。

汉朝一直用怀柔政策,来维持表面和平,刘邦,吕后,文帝景帝都是这么干的,忍辱负重,到了汉武帝这里,以汉武帝的暴脾气,实在忍不了,用汉武帝的脾气来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打匈奴。

大家听这句话可能是认为比较夸张,但是汉武帝确实是这么做的。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虽然汉朝经历了几朝皇帝的休养生息,使民生恢复,国库充裕,但是打仗是一件要耗费大量钱财和军队的事,是以成堆的金山和成堆的尸体为代价,才能做的事。

人可以凑,那银子呢?国库的银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汉武帝为了凑银子,想出各种办法,比如收盐铁税,收船只和车辆运送税,卖爵赎罪,诸侯进宫变相收税。

汉武帝为了打仗真是什么招都想了,所以打仗这件事是势在必行。

任何阻拦的话,汉武帝都是听不进去的。

而在这时,汲黯却不同意汉武帝讨伐匈奴,汲黯不同意的原因无非是我们国家还不够兵强马壮,没有那个实力跟匈奴硬碰硬。

汉武帝怎么会听得下去呢,于是并不理会汲黯,君臣因此离心。

从汲黯的角度考虑,他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汉武帝受不了那个气,不顾什么理智,哪怕倾全国之力也要打匈奴。

这一点上之前跟汲黯有过不愉快的张汤,就十分领会汉武帝的意图,利用自己制定律法的权力,帮助汉武帝敛财,十分得汉武帝的赏识。

汲黯反对汉武帝打匈奴的事情,已经让汉武帝很不满了,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汉武帝接受不了,更是触及了汉武帝的底线。

汉朝在打匈奴的时候,因为缺少马匹,就命令长安县令向百姓征集马匹,有的百姓支持打仗,很乐意献出马匹,可是有些百姓出于私心,却不支持汉武帝打匈奴,认为这件事让自己家中的男丁死在战场上,所以不愿献出马匹。

汉朝和匈奴的仗正打到节骨眼上,马匹征收不上来,汉武帝生气了,认为是县令能力不足,就想杀了县令,一来让百姓知道自己要打匈奴的决心,自愿献出马匹,二来,则是为了杀一儆百,让官员敬畏,三来就是泄愤了。

而汲黯曾经做过父母官,体恤长安县令,所以谏言阻止汉武帝。

其实这一次汉武帝虽然不满,但是也理解汲黯的初衷,虽然认为汲黯不理解自己想要打匈奴的决心,但是并没有什么问题。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可是下一件事情,汲黯就彻底点燃了汉武帝的怒火,也将汲黯打入深渊。

汉朝想要扼制住匈奴,除了用兵还有经济制裁,就是禁止匈奴和汉朝做生意,尽管汉朝出具法令禁止了,仍然有商人唯利是图,和匈奴私下交易。

这就破坏了汉武帝想要用经济制裁打压匈奴的策略。而私下与匈奴交易的涉案商人有五百人,汉武帝盛怒之下竟然想将这五百人全部处死。

因为处死五百人这件事的影响实在太大,恐怕汉武帝会背上一个残暴的名声。汲黯出于保护百姓和维护汉武帝名声的角度,对汉武帝进行劝阻。

其实这样的劝阻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汉武帝不一定采纳,但是汲黯也不至于因此触怒汉武帝,坏就坏在,汲黯在劝说汉武帝的时候,带出了对张汤迎合汉武帝制定了一个并不公平的法条。

这个观点对汉武帝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为什么这么说呢?

汉武帝同意张汤制定的法律条款是因为,张汤的法律条款有助于汉武帝敛财,和支持汉武帝打匈奴,而汲黯对张汤的否定,就意味着汲黯十分不认同汉武帝打匈奴,并且汉武帝奴完全就是失败的。

这时汉武帝对汲黯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所以汉武帝发飙了,为了耳朵清净,找了个理由将汲黯贬为判罪,后来汉武帝大赦天下,汲黯因此被免罪,贬为平民。

汲黯经历了牢狱之灾,心灰意冷的回到来家种地去了。但是汲黯的日子并没有过的很好,他依然牵挂着汉武帝,牵挂着朝政。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汲黯都要绝望了。却没想到得到了汉武帝的再次任用。

因为楚地淮阳郡私印钱币很严重,汉武帝认为淮阳郡治安问题十分严重,于是想到了汲黯,汲黯不是有个超级能力吗,再家躺着也能将地方治理好,于是就派人任命汲黯为淮阳郡太守。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汲黯是个多有性格的人,头很铁,所以因为之前被贬的事十分介怀,不可能接受任命。

汉武帝知道汲黯不肯接受任命的事,叹了一口气,汲黯这人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想做的事没人能勉强他,自己还要用汲黯管理淮阳郡怎么办?

自己的发小自己哄吧,于是就将强行命令汲黯接受任命,回到长安面见汉武帝,汲黯才接受。

见到汉武帝后,汲黯先是诉苦,后来又说到,自己不想做什么太守,只想做为汉武帝纠正过失的中郎。

汉武帝一听,冷汗都要下来了。心想,我让你做淮阳太守是因为,淮阳治安混乱用的上你,并不是让你到我耳边来烦我的。但是汉武帝并不敢直接说,怕汲黯在起什么幺蛾子。

于是和缓的说,现在淮阳郡治安混乱,急需你去治理,你就躺在家里把淮阳郡治理好吧,过段日子我会召你回来的。

就这样汲黯被汉武帝哄住了,打算启程去淮阳郡上任,临走的时候去探望了大行令李息。

为什么去探望李息呢?

因为汲黯还记挂着张汤这个佞臣投机取巧,讨好君王的事,经过了牢狱之灾,汲黯知道汉武帝听不进去自己的话,于是就想着让别人向汉武帝进言。

于是就找到了李息,对李息说,张汤不固定天下大局,只讨好汉武帝为生,这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情,你作为九卿之一,有职责劝谏汉武帝。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但是李息因为不敢违逆汉武帝,并没有劝谏。

后来张汤做事越发悖乱,不久就身败名裂,汉武帝知道了当初汲黯对自己的劝告是对的,十分愧疚,而汲黯劝李息上谏的事情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认为李息渎职,将李息治罪。

汉武帝因为张汤的事对汲黯十分愧疚,于是赐汲黯享受诸侯的待遇。因为汲黯将淮南郡管理的很好,依然让汲黯管理淮南郡,并未将汲黯召回,七年后,汲黯死在了工作当中。

虽然汲黯是累死的,这个死法有点惨,但是对比汉武帝的大儿子和部分功臣,这个死法就算是善终了。

这就是汲黯的一生。汲黯虽然经常顶撞汉武帝,但却一直都是一个正直的大臣。对于这个一个人,汉武帝自然会尽量容忍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8355.html

“汲黯经常直言顶撞汉武帝,为什么汉武帝还称其为社稷之臣?” 的相关文章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商鞅相比,主导魏国变法的李悝为何名声不显?在提起魏国崛起的历史时,最不应该忘记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乐羊、吴起和西门豹。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魏国不是因为李悝变法而崛起的吗...

都说有卧龙凤雏可安天下 刘备为什么没有能夺得天下

都说有卧龙凤雏可安天下 刘备为什么没有能夺得天下

对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任何一个时代,想要成就一番霸业,除了要有高瞻远瞩的预想、计划之外,还离不开人才的辅佐。三国时期,无论是曹操、刘备是孙权,都十分注重对于人才的招揽以及培养。尤其是刘备,麾下更是有卧龙凤雏两大人才。水镜先生司马微更曾说过...

王皇后最后为何会被李隆基废掉?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王皇后最后为何会被李隆基废掉?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王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王皇后不仅是患难夫妻,还是他平定韦后与太平公主乱政时的革命战友,颇有当年长孙皇后的风范。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隆基继位之后,却毫不顾念夫妻感情、革命友情,很快废黜了王皇后,这是...

朱高炽的弟弟敢争夺皇位 朱瞻基的弟弟们为何都很安分

朱高炽的弟弟敢争夺皇位 朱瞻基的弟弟们为何都很安分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高炽的弟弟敢夺位,而朱瞻基的九个弟弟皆安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网友看《大明风华》还以为朱高炽就朱瞻基一个儿子,张氏一个妃子,但是其实历史上,朱高炽有八个妃嫔,十个儿子。张氏是朱高炽的妻子,所生子女为嫡出,他为朱高炽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朱...

李自成兵败被杀之后 妻子高皇后又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兵败被杀之后 妻子高皇后又是什么下场

对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下场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政权的交替,明朝灭亡后便是清朝,可在这其中却有一个人曾经短短地称帝了数十天而后才是清军入关,夺得帝位。明朝也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朝建立者皇太极亲手覆灭的,真正覆灭清朝的是一个叫做李自成的...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徐州起兵讨伐专权的司马颙。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击败司马颙,攻克长安,迎侄孙晋惠帝回洛阳,结束了八王之乱。虽然司马越成为八王中最...

历史上关羽和张辽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过交集吗

历史上关羽和张辽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过交集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关羽和张辽作为汉末三国名将,武艺高强,正史中,关羽被称为万人敌,解白马之围,在万马军中斩杀猛将颜良,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些自然不用细说,而张辽也不差,正史记载张辽武力过人,逍遥津之战,以七千人击败孙权十万大军,差点活捉了孙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