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位末代君主是什么结局?
魏蜀吴三位末代君主是什么结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西晋一统天下后,魏蜀吴三国的“亡国之君”活得都很滋润。对比东晋的末代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来说,他们是太幸运了。
一,魏主曹奂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国最后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高贵乡公曹髦无法忍受司马昭的专权,赫然带着一堆太监和宫人杀出宫门,想着司马昭的府邸推进。他大喊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名言,发出了一个王朝最后的嘶吼。只可惜,实力和雄心不想当,最后他被司马昭的部下成济弑杀!
曹髦死后,司马昭表现得异常悲痛。他不但没有顺势夺下皇帝位,还将成济碎尸万段。之所以如此,是他不想担一个谋朝篡位的骂名。于是他与群臣商议,立燕王曹宇之子、年轻的曹奂为帝,让他侍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奂有了曹髦的前车之鉴,对自己这个“皇帝”的认识很清楚,他就是司马昭的一个傀儡。所以刚一上任,他便开始给司马昭加封地、加九锡,赏赐金钱千万。司马昭对这些赏赐有所推辞,但是还是大部分接受了。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长子司马炎继承了他所有的权利和地位。曹奂知道,自己退出政治舞台的时候到了。他学起了汉献帝,要求禅让皇帝位置给司马炎。双方经过一阵“三辞三让”的把戏,司马炎正式得了魏国的天下,建立了西晋。而曹奂则被降封为陈留王,得了不小的封地,成了一个“富家翁”。后来虽然岁月荏苒,但司马炎对曹奂一直很好,就和曹丕对汉献帝一样。
太安元年(302年),曹奂寿终正寝,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
二,蜀后主刘禅
公元263年,邓艾走阴平小道,奇袭成都,刘禅以牵羊之礼投降。之后,刘禅和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被当时的曹魏大将军司马昭封为安乐公。
司马昭对刘禅不错,经常请他吃饭看歌舞。而刘禅每当此时,都会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一次,司马昭大宴蜀国旧臣,刘禅也出席了宴会。司马昭故意让乐队演奏蜀地的歌舞乐曲。所有蜀地大臣闻听之后,无不下泪痛哭。只有刘禅,不但不悲伤,还依旧频频高声叫好。
司马昭看他如此表现,便询问他说:“安乐公,是否思蜀啊?”
刘禅笑着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在座的蜀国旧臣郤正听了此话,觉得太不像话,就借着如厕的机会对刘禅说:“陛下这么回答是不对的。下次如果司马昭再这么问,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作沉思状,之后睁开双眼,很郑重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
刘禅表示记住了,于是回去继续喝酒。等到酒至半酣,司马昭再次对刘禅道:“这蜀地的歌舞,安乐公是否满意?”
刘禅赶紧按照郤正说的做了一遍,之后司马昭装作不经意地说:“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而刘禅则大感惊奇:“大将军怎么知道的?”于是,左右大臣无不大笑。这便是乐不思蜀的故事。
经此一事,刘禅得来了千古骂名,却也保了自己一世平安。从此以后,司马家父子再也不怀疑他,让他安安稳稳地做了一个县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
三,吴主孙皓
孙皓以暴虐之名著称于世,其杀人手法让人不寒而栗。他每天都会规定出要杀的人数,如果有罪的人数量不够,他就杀无罪之人充数。所以在他手下当官,可谓是人人自危。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让人把自己绑了,投降了西晋。司马炎按照父亲对待刘禅的 *** ,封孙浩为归命侯,将其带到了洛阳。
孙浩投降时,司马炎也曾经向威武一把,当着群臣的面对孙皓说:“孙皓啊,我在这里设了个座位,已经等你很久了。”可想不到孙浩硬气,回答道:“陛下,我在建邺也同样设了这样一个座位,等陛下也很久了。”
司马炎被人怼到翻白眼,他的铁杆亲信贾充为了给皇帝出气,大怒着说:“归命候,你在建邺特别经常挖人眼睛,剥人脸皮。你如此残暴,你爷爷孙权知道吗?”孙浩则说:“对待不忠于皇帝、谋杀皇帝的乱臣贼子,就应该采用这个刑罚。我做得没错。”
谋杀曹魏皇帝高贵乡公曹髦、不忠于曹魏,这正是贾充做出的事。贾充听孙浩如此揭发自己,也已是尴尬到不行,不敢说话了。
孙浩比刘禅,确实是硬气得多。而司马炎对他,似乎也没有太过怪罪,仍然让他在洛阳好好地活了4年。公元284年(太康五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至于他是自然死亡,还是吃了司马炎的暗算,那就不好说了。
需要补充几句的是,魏蜀吴三家的宗室,也是结局各不相同。曹魏宗室,早在曹丕的时代就开始饱受排挤,导致除了近枝宗室之外,其他没什么力量。西晋建立后,这些曹魏宗室大部分成了歌功颂德的闲散人员;蜀汉的宗室,实际上只有刘禅一支。刘禅多子,除了两个儿子死于蜀汉灭亡之际、一个不知所终之外,其他四子全部在西晋生活的好好地,最后均死于永嘉之乱;东吴的宗室,大部分为孙皓自己剪除,结局悲惨。而孙浩自己的子女很多,但是大部分没有活到孙吴投降。活到投降的两个,最后都死于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