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初的时候,北京的城市人口还只有9.6万,洪武八年(1375年)的时候是14.3万人。到了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当上皇帝,为了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方便抗击蒙古人的南侵等,朱棣就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史上称之为永乐迁都。
迁都后,北京的地位也就陡然提升了,朱棣将北京城按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各城安排兵马指挥司,隶属都察院,户籍人口也属该机构管理。
之后,随着移民政策的不断推进,北京城的人口也就不断增加,到嘉靖年间后期至万历年间初,北京城的居民约13.4万户,以每户5口人计,此时期的京城总人口约68万人,还要加上驻京的军人和宫中各种服务人员,到明朝后期,京城人口就已突破80万大军了。
开始是揽人进来,进行填充,现在皮球涨了,也该瘦瘦身了。于是,朝廷从弘治年间开始,就着手疏解京城人口,进行人口调控,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数字上。
那么,朝廷是如何调控人口的呢?
首先,是对当初从外地移民到京城的部分人口进行劝返。当初会出现移民涌入,也是因为朱棣刚刚搬过来,想稳定自己的政权,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屯兵、屯民,一下子涌入了上万户。
但随着他政权的稳定,人口也达到了合理的数目了,朝廷就寻思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给都城瘦瘦身,毕竟人多也不好管理嘛。于是这些当初移民过来的人便成了朝廷的主要目标了。
当然也不能白白地把人赶回去,否则这跟过河拆桥有什么区别,就像拆迁要补偿一样,让他们回去,也会给他们相应的补偿,居民的原住地有多远就给多少相应的盘缠,还有一些安置费,所以,也有很多人愿意回乡,其中来自山西的移民居多。
其次
,朝廷让大量的外迁京畿卫所军士去边戍屯居。这些军士呢,也同样是当初迁移过来的,而且数量十分庞大,军士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自然不能随便遣散,他们用处大着呢,分派到各处去驻守防御,是更好的选择,这样既能纾解人口压力,也能加强防范。
不过这些卫所军士灵活性比较高,他们亦兵亦农,镇守在长城沿线的九个军事重镇边上,战时打仗,和平的时候便搞搞农业,种种庄稼,养养牲畜。现在北京周边地区那些以“营”“堡”“卫”等作为称呼的地名,有很大一部分也和当时的这些卫所军士有关。
最后
的举措是整治关厢,遣散游民。这“关厢”,笼统来讲,就是指城门外两三里之内的居民聚集地。当时朝廷主要整治的是北京城的四个门,永定门、德胜门、西直门、朝阳门关厢,这四个门附近聚集的人口最多。毕竟人流量大的地方生意也比较好,所以人口也原因聚集在这些地方。
当然也不能随意就把人撵走,朝廷规定,没有本地户口的,必须搬离至少百里之外;有房子的可以拆,不想拆可以补贴;有营业执照的,营业者不得超过五人。等等,措施实施下去,没过几年,周边的人口确实减少了很多。
,也一直在进行人口大瘦身,当时京城人口一是关外的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居民增多;二是外地来京城谋生的商户增多;三是进京投靠亲友的人口增多。
为了应对北京城“户口日繁,待食者众,无余财给之,京师亦无余地处之”的压力,清 *** 多次采取了疏散人口的措施。
比如它将部分驻防在内城的八旗兵丁及家眷移至外城或郊外,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和镶蓝等旗分别定居城郊,移内城兵丁携眷分驻。
而随着京城八旗人口的膨胀,其他闲散旗人的生计也越来越困难。京师闲散旗人“举数十万不士、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于王家,而可以为治者”,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白吃白喝,仗着家里有势力,所以这些闲散旗人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视为重点疏解对象,毕竟不为社会做点贡献,当米虫可是要被重点整治的。
要治理这些闲散旗人也简单,要么他们卷铺盖远离京城,要么把他们当作劳动力,雍正年间,也确实弄了许多井田,让无业旗人屯种。
清康熙及雍正年间初期
,还有大量外地人涌入北京以谋取生计,这些人被称之为“流民”,这也是北京城人口剧增的一大主力军。于是,朝廷开始对外来人口进行严格控制。
京城毕竟是首都,经济文化和各种政策肯定会让许多人挤破脑袋想进来,这个时候,有一张京城户口是多么重要啊,其实这也很像现在大城市的户口,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因为本地户口有很多优惠政策啊,比如买房方面,比如孩子的教育资源分配上面。
户口这么重要,当时也出现了一些为了取得“京籍”而行贿受贿的事情,当时就曾出现过“流民”私下里贿赂兵马指挥司官员的事情,朝廷自然是对此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一经发现,那些受贿官员不仅会受到查处,还可能遭到刑罚,而后流放。
还有一个,当时的退休人员,一般也实行回原籍地养老的措施,当然,也有不少人想留在北京的。
比如当时官至东阁大学士的陈宏,因为年老退休了,想要留在北京城,乾隆还亲自到陈府给他做“思想工作”,劝他返乡,前前后后亲自张罗了不少事情,比如为他设酒席饯行,吩咐其他人在陈宏回乡路上要一路进行悉心照料,等等,结果陈宏挺感动的,就带着30多口人回老家去了。
由于对外来人口严格控制,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北京内外城居民为约为75万人,比明朝盛期的85万人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