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没有拼音标注 古人是怎么认识字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7-25)22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人读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古人是如何识字读书的?

汉字拥有6000多年历史,是一种由图形符号组成,非常成熟的、只代表语素的“表意文字”,一些汉字即使不了解读音,也能根据字体造型和造字方式判断出要传达的含义,有助于增加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力。

“表音文字”恰恰相反,可以根据字母的发音法则与拼读规律,把一些不明白含义的单词拼读出来。

然而,面对汉字,学习者首先要弄明白正确读音,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它,因此,从古到今,如何给汉字标注读音,许多学者不断探索,发明了许多很实用的注音 *** 。

从汉字注音的发展史来看,在数千年里,汉字总共诞生了10多种注音 ***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掌握了汉字的读音,有效地推进了汉语文字学的发展,但要说起更高效的汉字注音 *** ,肯定要数一个世纪以前的“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法。

下面,逐一来说明几个主要注音法的优缺点。

古代没有拼音标注 古人是怎么认识字的

一,读若法

在秦汉之际,汉字从小篆演化成隶书,俗称“隶变”,可以说是汉字发生脱胎换骨的一次变化。隶变之后的汉字,字形趋于稳定,跟现代汉字在结构上已经没有多少区别,并且利于快速书写,对文化的普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到东汉中期,著名学者许慎耗费多年精力,编撰了一本中国最早的字典,名曰《说文解字》,在字典里,他提出了中国之一个给汉字标注读音的“读若法”,又叫“读如法”。

“读若法”顾名思义就是采取“读音类似”的方式,给一些生僻字进行注音,方便人们阅读它。

比如,《说文解字》里有这样一句话: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以“快”字标注了“哙”的读音,如果认识“快”字,也就能明白“哙”的读音。

但是,“读若法”有两个个明显的缺点:

其一,对一些发音只有一个字的读音,比如,给、佛、欻(chua)、嗲、黁……

其二,对一些字只对应一个读音的字,比如,卵、乱、命、死、命、摸……

如果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就无法找到类似的汉字读音给它们进行标注,从而会引起读音的混乱,不利于学习。

二,直音法

到东汉末年,一些学者在“读若法”的基础上,创造了“直音法”,相对来说,这是一种明显的进步,最起码杜绝了引起读音混乱的部分问题。

“直音法”就是采用读音完全相同的另一个汉字,给不认识的汉字进行注音。比如,“涊”字不太常用,许多人不认识,若以常用字“碾”字放在旁边给注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直音法”仍然有缺陷,跟“读若法”的缺陷一样,对那些发音只有一个字的读音,或者只对应一个读音的字,还是难以标注出准确读音。

另外,要正确掌握“直音法”,要做到每一种读音必须掌握一个常用字,才能有效使用直音法,否则,仍然会引起读音上的混乱。

古代没有拼音标注 古人是怎么认识字的

三,反切法

在“直音法”盛行几十年后,一些学者逐渐发明了“反切法”。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反切法”是跟音韵学同步产生的,两者都起始于东汉末年,是受到“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后,而创造出来的相当科学的注音 *** 。

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孙炎有一本著作《尔雅音义》影响很大,在这本书里,他首次采用“发切法”注音,因此,他被后世学者公认为“反切法”的创始人。

“反切法”诞生300多年后,到隋唐时期才逐渐完善下来,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汉字注音 *** ,前后使用1500多年,直到近代才逐渐被淘汰,对汉字读音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历朝历代编撰的工具书和字典,比如,隋朝学者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唐代学者孙愐编撰的《唐韵》,北宋学者陈彭年、丘雍合著的《广韵》,明代学者梅膺祚编著的《字汇》,清代康熙年间学者张玉书、陈廷敬合著的《康熙字典》,一直到清代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段玉裁所著的《说文解字注》,都采用了“反切法”给汉字注音。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把它们的读音一刀切成两半,前一个字取声母,后一个字取韵母和音调,然后,把它们的读音拼在一起,就组成了另一个字的读音。

古代没有拼音标注 古人是怎么认识字的

例如,在《康熙字典》里,“坛,徒干切”。采用了“徒”的声母t,以及“干”的韵母an,两者组合后就构成了tan(坛)的读音。

比起“直音法”,“反切法”更加科学,学习者只需了解汉字有多少个声母和韵母(加音调),就完全可以拼出所有汉字。

但是,“反切法”也有缺点,最显著缺点是:面对读音比较复杂的汉字,这一刀应该切在什么位置,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切法也能切出好几个汉字。比如,徒干切,既能切出“坛”字,又能切出“湍”字,不容易让学习者做出准确判断。

古代没有拼音标注 古人是怎么认识字的

四,汉语拼音注音

“汉语拼音注音”诞生的历史很短,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后的产物,距今虽然只有100余年历史,但影响力非常重大。

尤其是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后,汉字的注音步入了新的里程碑。这套方案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给汉字进行注音,注音后的汉字通俗易懂,对中外学子识读汉字,学习汉语普通话,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向外传播,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汉语拼音注音”由于好学易懂,几乎没有缺陷,所以,自诞生以来,迅速成为汉语注音的主流。一些由汉语拼音标注的汉语词汇因为影响力巨大,甚至被收录在拉丁文字典里,进一步扩大了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201343.html

“古代没有拼音标注 古人是怎么认识字的” 的相关文章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提起隋唐英雄,很多人都知道有十八条好汉,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隋唐十八条好汉,还有跟十八条好汉名单部分重合的四猛、四绝、十三杰、八大锤,除了除秦琼、单雄信 、尉迟敬德、来护儿等人,基本都是虚构。基本虚构并不等于完全虚构,比如被误认为是完全虚构的前三名和第七名,在史书中上...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袁尚败后,归附曹操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袁尚败后,归附曹操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死后,灵柩为何要停放几个月才下葬?难道不怕腐烂吗?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杜甫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又等级森严的时代,几千年的延续让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大唐盛世经久不衰的传说,也有五代十国的频繁...

古代皇后需要做什么事情 古人真的有电视剧演的那么轻松吗

古代皇后需要做什么事情 古人真的有电视剧演的那么轻松吗

还不了解:古代皇后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后又不上班,每天都干什么呢?难道只是和其他妃子抢老公?古代最地位最高的男人是皇帝,最尊贵的女人是皇后。皇帝我们都很了解,每天都要处理朝中的大小政事,但皇后我们就不是特别清楚了。看古装剧的时候我们发现,皇后好像整天...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对清代大内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清的大内侍卫功夫到底有多厉害?只要是古装的电视剧尤其是清代相关的,我们必定能看见大内侍卫频繁出厂。其实这些人就是武官的一种,虽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作为护卫,但是大部分的时候只是在皇上或者其他宫中贵人身边伺候的人。在明代时期我们熟悉...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君主时代,天下第一切都是当朝皇帝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帝高兴开心,想吃什么东西,想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小编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皇帝的日常饮食,看一看皇帝剩下的饭食都是如何处理的。根据多种史料记载,这里面的大部分东西都...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妃子真的能拖皇后下台吗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妃子真的能拖皇后下台吗

还不了解:古代宫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真有妃子宫斗吗?能够拉下皇后下马?随着近几年宫斗剧的大火,这也让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一些后宫妃嫔们的大乱斗,也让很多人都觉得在古代那些妃嫔们是不是为了皇帝,为了皇位以及皇权富贵等等他们都会争来争去的宫斗,其实有很多人都觉得在...

古代皇帝临死前点名让妃子殉葬 如果妃子选中不想死怎么办

古代皇帝临死前点名让妃子殉葬 如果妃子选中不想死怎么办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妃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皇帝驾崩后,一般会选妃子陪葬,可选定的妃子不同意该怎么办?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殉葬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残忍的陪葬文化,在明代时殉葬制度被短暂废除,清军入关以后建立的清代,又恢复了殉葬的制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