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答应与薛延陀和亲,为何中途反悔了?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30)170

贞观前期,李世民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他曾答应与薛延陀和亲,为什么中途悔婚了呢?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治国尊从儒家思想,施仁政,行王道,得到天下文人与黎民百姓的支持与拥护,但面对尔虞我诈的国际环境,如果死搬教条,一味强调仁义信用,就成了自缚手脚。而朝廷中往往就有一些冥顽不灵的士大夫,食古不化,不知变通,给李世民处理国家大事带来了困扰,对待薛延陀的问题,就是典型事例。

薛延陀部落是匈奴别种铁勒部的一支,隋大业年间,东突厥崛起,薛延陀等部落都依附其下,居住在漠北。唐初,东突厥颉利可汗倒行逆施,导致众叛亲离,而薛延陀部首领夷男素有威望,被压迫的各个小部落想推举夷男为可汗。

夷男心痒难耐,但摄于颉利可汗的 *** ,不敢自立可汗。贞观三年,李世民派遣使者册封夷男为薛延陀真珠可汗,并赐予“鼓纛”(战鼓与旗帜)。真珠可汗的腰杆一下就硬了起来,漠北各部纷纷臣服与薛延陀。其实,李世民此举是“远交近攻”之策,让真珠可汗在背后牵制东突厥,为消灭东突厥做准备。

李世民答应与薛延陀和亲,为何中途反悔了?

贞观四年,李世民消灭了东突厥,薛延陀的势力更加强大,但李世民没有掉以轻心,分别册封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以离间其内部关系,分散其实力。贞观十二年给真珠可汗下诏:“中国教训颉利是吊民伐罪,我们重视礼仪,不灭别国,我册封李思摩为突厥可汗,你在漠北,他在漠南,各守疆土,禁止相互挑衅,否则各问其罪!”

面对李世民的教诲,真珠可汗竟然抛之脑后,率大军欺负突厥,并劫掠大唐边境。

李世民大怒,派遣李世勣率领精锐骑兵大破真珠可汗于诺真水,吓得真珠可汗慌忙派遣自己的叔父前来请罪,并向大唐皇室求婚。房玄龄建议和亲,李世民便同意了,并接纳了真珠可汗丰厚的聘礼礼单:马五万匹、牛、骆驼万头、羊十万口。

这时少数民族将领契苾何力进谏说:“不能与薛延陀和亲,希望陛下悔婚!”李世民说:“朕已经收了人家的礼单,怎能失信呢。”契苾何力说:“真珠可汗二子相争,他已年老,没有几年活头,到时陛下可一举平定薛延陀。”李世民略一寻思,便同意悔婚。

李世民答应与薛延陀和亲,为何中途反悔了?

此举在群臣中炸开了锅,大家纷纷上奏:“天子金口玉言,岂能失信于蛮夷!”“大唐已经将和亲之事晓谕四方,连儿童都知道,我们怎能反悔呢。如果反悔,薛延陀必定怀恨在心,造成边境不宁。”“陛下君临天下十七年,以仁德对待四方,以诚信征服天下,怎能不善始善终呢,悔婚实在没有道理。”……

群臣无休无止的劝谏,好像皇上如果悔婚,就成了残暴不仁的昏君。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用天威压制了争论:“你们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以前狄强汉弱,非和亲不能安抚,现在真珠可汗匍匐在我脚下,不敢骄傲。他想借着大唐的威风降服周边部落,然后与我为敌,如果我悔婚,周围部落必定认为大唐抛弃了他。你们记住我说的就好,不用争论了!”

冥顽不灵的腐儒反对此举的理由太多了,连司马光都说:“恃强弃信而绝之,虽灭薛延陀,犹可羞也。”因为儒家思想只有面对不仁不义之国,才能发动战争。敌国统治者昏庸暴虐,国内民怨沸腾时,可以出兵解民倒悬,讨伐不仁;或者他们背信弃义在先,叫做讨伐不义。但是,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抓住事物的本质,而腐儒死搬教条,只知机械执行古训,不知根据实际变通。

李世民答应与薛延陀和亲,为何中途反悔了?

孔子当年住在陈国,要去蒲邑办事,恰逢公叔氏造反,扣留孔子,对他说:“你答应不去卫国我就放你。”于是,孔子与他订立盟约不去卫国,结果一出城门孔子便飞奔卫国而去。子贡说:“老师,我们刚订盟约,怎能背信弃义。”孔子说:“快走吧,这种盟约连鬼神都不会相信!”

这才是真正的儒家,高超的水平。薛延陀打着大唐的旗号扩充自己的势力,打算羽翼丰满后反咬主人一口,如此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时与他讲究信义不是与狼谋食吗。

当真珠可汗拉着牛羊聘礼来到大唐,碰到了无比苛刻的点验官员,结果以失期不至,数目不够为理由悔婚。其后真珠可汗一蹶不振,于两年后的贞观十九年一命呜呼。两个儿子果然闹得不可开交,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一举平定薛延陀,从此北境安宁。

儒家思想对治理天下有很大的好处,但有些腐儒样样好古非今,迂阔而不切实际。还好李世民对国际形式有敏锐的洞察力,没有听信一面之词,果断悔婚,才解决了薛延陀这个大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7497.html

“李世民答应与薛延陀和亲,为何中途反悔了?” 的相关文章

周敦颐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敦颐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

历史上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真相是什么?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一片石,八天后,李自成率部正式撤离北京。虽然李自成在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得很狼狈,但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彻底走向了末路。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汉桓帝驾崩,即位的为何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其中有什么阴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刘志在洛阳北宫德阳殿驾崩,享年35岁。35岁正是男人事业的上升期,这伙计却消极怠工了。不过说实话,你还真不能苛责他,东汉皇帝的平均寿...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还不知道: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了中国2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带来的康乾盛世,将国力一度推向顶峰,也能看到清朝在晚年,大厦将倾时的落魄与无助。清朝的统治者是我们常...

吕颐浩是谁?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吕颐浩是谁?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吕颐浩,南宋初年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秦桧是宋朝最著名的奸臣,他曾经独相二十多年,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一度让宋高宗赵构都忌惮不已。但秦桧这么权势滔天的人物,也曾经遭遇过政治上的滑铁卢,也曾经被政治对手扳倒过。扳倒过秦桧的这位牛人叫吕颐浩...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秦国重臣,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攻城近百座;张仪出使诸侯,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