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情和商鞅有关系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08)15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灭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国当初从兴盛到迅速覆灭,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谁需要承担责任?

只要谈到秦国的强盛,必然提及商鞅变法,商鞅的确将秦国带到前所未有的强大,秦国靠商鞅的变法制度取得一统中国的辉煌成就,那么秦帝国的覆灭又跟商鞅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在国内颁布《垦草令》,由此拉开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序幕,公元前349年秦国迁都咸阳,商鞅开始实行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泗继位即秦惠王,同年商鞅被杀。

变法之前,商鞅与秦孝公有三次对话,分别提出“帝道”、“王道”和“霸道”之说。选择前两种治国理念需要较长时间,而只有“霸道”可以迅速完成国家强盛的目标,秦孝公毫不犹豫地选择“霸道”。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情和商鞅有关系吗

那么商鞅为什么不把“霸道”放在之一次或者第二次见面讲呢?我们从史籍上了解,商鞅见秦孝公不是件容易的事,按正常逻辑,商鞅之一次见秦孝公时就该拿出最能打动人的方案,可是商鞅却放在最后讲,难道“帝道”或者“王道”才是商鞅真心想推荐的?

有人说商鞅出道前学的就是法家,法家当然是用霸道治国了,但是否还有一种可能,正因为商鞅精通法家,所以也清楚法家治国存在的巨大纰漏呢?这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吧。

或许有人说商鞅大概不了解秦孝公的想法,那么当之一次谈“帝道”没有引起秦孝公兴趣时,第二次应该考虑谈“霸道”,因为“帝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王道”部分内容是相通的,唯有“霸道”跟这二者完全不同。他能通过贿赂去求见秦孝公,必然对每次会见都加以认真分析、仔细斟酌,如果说初次见秦孝公时不太了解其性格,那么第二次见面必定有所准备,商鞅在历史上这么牛的人物,能低估他的智商?但是商鞅并没有把“霸道”放在第二次讲,何故?

我们是否可以有这样的推测,商鞅内心想首推“帝道”其次是“王道”,而推荐“霸道”实是无可奈何之举?当然这只是笔者一种推测而已。

不管如何,既然秦孝公选择了“霸道”,那么商鞅就必须把“霸道”进行到底,“霸道”的核心就是法律,是严刑峻法。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没有什么伦理可商量,没有什么仁义可谈,更没有纲常可以遵守,整个秦国放弃了对子民的教化,一切以耕战为治国根本。老百姓除了拼命的耕种就是杀人。贾谊评价道:“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朱熹评:“他(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因此渭水河边砍杀七百余名百姓,河水为之染赤也不足奇怪了。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情和商鞅有关系吗

商鞅治国有五条驭民之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五条理论的核心就是将民众权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完全剥夺民众最起码的人道诉求。

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民众对国家毫无归属感,对君王只有畏惧而无敬重之心。

商鞅的变法自公元前359年开始,至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中国称帝止,共运行了一百三十多年,如果加上秦朝十四年,总共也就一百五十年。

秦帝国的诞生,宣告秦孝公和商鞅确定的“霸道”方案终获成功。在嬴政君临天下挥鞭泰山之际,商鞅变法所带来的的恶果也悄然降临,此时离秦孝公和商鞅去世将近一百一十年左右。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发动900人起义,揭开了反抗秦王朝的序幕,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秦王朝从建立到覆灭仅仅用了十四年时间。

为什么农民起义在秦朝末期发展的如此迅速?除了“苦秦久矣”的原因之外,民众对朝廷没有任何情感依托、更没有价值观念上的牵绊是个重要因素。民众只是朝廷的工具,而连接二者之间关系的只是刑律,没有官如父母民为子的感受,当然也没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了。法家拒绝一切思想教化,任何学术都是有悖于“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五条原则,一旦朝廷岌岌可危需要民众支持时,有多少人会去?在百姓眼里,朝廷和自己是对立关系,那么何必要去呢?当秦王朝消耗掉自己最后的力量后,便迅速土崩瓦解。

秦王朝的失败是彻底的,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痕迹,这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也是罕见的,我们再来看看其它王朝覆灭的情形,清王朝于1912年宣布退位,然后有张勋复辟、满洲国等等事件,到1949年“康德皇帝”溥仪的被俘才完全消除帝王余孽的印迹。

我们还可以看到东西汉、东西晋、南北宋,也可以看到后汉、蜀汉、后唐、北汉、南唐等等政权,这些王朝死而不僵,还能继续存活几十年,甚至过了上百年还有人自称某帝王的后人而续用国名。

唯独秦王朝没有继任者,历史上也有前秦、后秦这些政权,但跟赢秦没有关系,也没有帝王承认是赢姓的后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鞅的法家思想只能增强耕战力量,是无法用于长期治国理政的,也做不到把民众和国家凝聚成一个休戚与共的团体,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建立一套思想体系。

而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在汉武帝看来,法家太严酷,道学太保守,儒家既能维护皇家正统理论,又能驾驭朝廷有所作为,是更符合的。虽然汉武帝本身也不是什么儒家学派,恐怕法家的层面更多一点,但他选择的儒家学术却影响中国几千年,为各朝各代的皇权延续和巩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成也商鞅、败也商鞅?如果说秦朝的快速灭亡是商鞅之过,是否有过责之嫌?商鞅献给秦孝公的三策,秦孝公偏偏选择最后的“霸道”,是商鞅之过?还是秦孝公之过?君王决定的事情当然由君王承担后果,而把事情做好不正是臣子之责?

商鞅的错误大概是把事情做的太好太彻底了。

《战国策》评商鞅: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9/209114.html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情和商鞅有关系吗” 的相关文章

秦朝最后会覆灭与李斯有何关系?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秦朝最后会覆灭与李斯有何关系?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秦朝灭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终结。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斯,楚国上蔡人,在郡中任小吏期间,见厕所中的老鼠只能吃脏物且见到人或狗就惊惶逃窜,粮仓中的耗子却吃得肥肥胖胖且无忧无虑,遂大发感慨:“人有无出息与老鼠同理,完全由自己所处环境决定!”为改变环境,...

朱瞻基有何特长之处能让朱棣如此喜爱他?

朱瞻基有何特长之处能让朱棣如此喜爱他?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朱棣确实非常偏爱长孙朱瞻基。说朱棣偏爱长孙朱瞻基,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朱棣除了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外,还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一般皇帝在确定储位的时候,都会只考虑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不会考虑儿子继承人的问题。毕竟...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李林甫,祖籍陇西,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陆绩之女,因为当时陆绩正赴任郁林,因此取名郁生,13岁成为张白之妻。号为义姑。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陆郁生的父亲陆绩是吴郡公认的才子,又是当时吴郡陆氏的领袖。陆绩赴任担任郁林太守,遂取此名。陆郁生年少的时候就定下坚贞的志向。建安二十四年(...

和珅知道嘉庆帝会清算自己吗?他为何不去求情?

和珅知道嘉庆帝会清算自己吗?他为何不去求情?

提起清朝最大的贪官,很多人都会想到“和珅”二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提到大清王朝,有一个人他富可敌国,权倾朝野,他自以为天下没人能治得了他,他甚至盲目地认为皇帝都离不开他。只可惜,前朝皇帝刚刚去世,新帝便迫不及待地将他兴师问罪。这个自以为是的人就是清朝巨贪—...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元平元年继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治下的汉朝,成为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可是,他却没能选好太子。他的太子刘奭上台后,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魄力不够,无法驾驭群臣,造成朝中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势力之间激烈争斗。最终,西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