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祺祥政变?在那之后顾命八大臣最终结局怎么样?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24)140

顾命八大臣是咸丰帝临终之前特意指定了八位深受其信任的朝廷重臣为辅政大臣辅佐年仅五岁的长子爱新觉罗·载淳。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临终之际,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另以载垣、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总领朝政,以两宫太后(慈禧、慈安)持印监理朝政。但不久,顾命八大臣便与两宫太后因争权而矛盾加深,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祺祥政变”,顾命八大臣全面败北,其中三人被杀,一人流放,四人免职,而身为顾明八大臣之一的景寿却在数月后便再度进入朝堂,这又是为何呢?

什么是祺祥政变?在那之后顾命八大臣最终结局怎么样?

“祺祥政变”顾命八大臣完败

“祺祥政变”爆发后,对顾命八大臣的处理原则

虽然同为顾命大臣,但处理结果却各不相同,其中爱新觉罗·载垣、爱新觉罗·端华被赐自尽,爱新觉罗·肃顺被处斩,托和络·穆荫被流放,富察·景寿、匡源、杜翰和焦祐则仅仅被免职,而从不同的处理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慈禧他们关于八人的处理原则。

1、威胁更大者,皆被处死。在顾命八大臣之中,被处死的载垣、端华、肃顺不仅仅是顾命大臣,他们还是皇亲贵胄,其中载垣和端华分别是怡亲王、郑亲王,乃是大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是咸丰最为信任的两位亲王,而肃顺则是郑亲王端华的弟弟,官居协办大学士。这三人乃是一党,也是“顾命八大臣”的领袖,更是八大臣中权势最重、影响更大、党羽最多之人,自然也是对慈禧、慈安等人威胁更大之人。正所谓“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因此这三人事后均被处死,不同的是更为尊贵的载垣、端华被赐自尽,而肃顺则被处斩。

什么是祺祥政变?在那之后顾命八大臣最终结局怎么样?

2、打击面偏小,稳定局势。之所以没有将八人全部处死,其实也是出于迅速稳定局势的考虑,尤其是对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的处理,除穆荫因“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最前,情节尤重”的原因被判流放之外,其余三人则只是被免职。这四人在担任顾命大臣之前,乃是五位军机大臣之四,在朝臣中影响甚大,为了降低朝政动荡程度,因此处理较轻。此外,朝臣之中,也仅有吏部尚书陈孚恩、吏部右侍郎黄宗汉等与肃顺等人关系密切的官员、太监共19人,分别被革职、发配,并未持续扩大打击面。简单迅速的了结此事,也是为了防止朝政持续动荡。

3、尽力收拢人心,稳定朝政。虽然是血腥的权力争夺,但在处理顾命大臣之时,慈禧等人仍然做足了功夫,例如谕旨中说载垣、端华二人跋扈不臣,罪大恶极,本应凌迟处死,但朝廷还是“加恩赐令自尽”,而肃顺则“悖逆狂谬,较载垣等尤甚,极应该凌迟处死,以伸国法而快人心”,但毕竟还是皇室宗亲,故而“著加恩改为斩立决”。慈禧等人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即使这些人罪大恶极,但朝廷鉴于他们曾经的功劳,朝廷已经是法外施恩了。此外,两宫太后和恭亲王还将从肃顺府中查抄出来的往来账目和书信,全部送到军机处当众焚毁,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人心惶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收拢人心。

从这种处理原则来看,慈禧等人意图尽快结束这场动乱,使朝政迅速回到正轨。正是在这种原则之下,景寿得以逃过一劫,而他之所以能够迅速再被启用,则与他的身份和政治立场有关。

同为顾命大臣,景寿被启用与其身份和立场有关

顾命八大臣之中,虽然只有三人被杀,一人被流放,四人被革职,但除了景寿之外,其余得以活命的四人却再也没有机会进入朝堂,为何景寿却能在政变仅仅数月后便再度被启用呢?

景寿的情况较为特殊

什么是祺祥政变?在那之后顾命八大臣最终结局怎么样?

首先,景寿的身份和成为顾命大臣的原因均较为特殊。顾命八大臣中,载垣、端华、肃顺三人乃是皇亲,穆荫、匡源、杜翰、焦祐四人则为原军机大臣,他们七人乃是一党,而只有景寿的身份比较特殊。景寿是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的驸马,也就是咸丰帝的姐夫,作为外戚,景寿在热河行宫的主要职责便是陪大阿哥载淳读书,以他的身份和职务来说,原本是不够资格当顾命大臣的。

然而,清朝祖制规定,顾命大臣必须有“亲”、有“贤”,载垣、端华、肃顺虽为皇亲,但毕竟是皇族远支,因此顾命大臣中还必须有咸丰的亲族在列,原本恭亲王奕訢不论是身份、资历、人望方面都完全够资格,奈何咸丰对其忌讳极深,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也是政治对手,因而被排除在外,就连与恭亲王奕訢一党的另一位军机大臣文祥,同样被排除在外。如此一来,身为咸丰亲族,又恰好在热河,且并无政治威胁的景寿便被抬了出来。可以说,景寿被列入顾命八大臣,一开始就是被裹挟进去的,他并非载垣、端华、肃顺一党。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景寿在于慈禧等人的权力斗争中,表现的也没有那么积极,慈禧等人自然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并未对其进行严惩。也正因为这种身份,他极有可能也受到了肃顺等人的排挤,因而导致其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站队慈禧,成为了慈禧等人的“耳朵”、“眼睛”。

因此,当“顾命八大臣”被扳倒之后,在朝局重新稳定下来之后,景寿便又重新出现在了朝堂上,甚至一路青云直上,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御前大臣。同治三年(1863年)七月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等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11785.html

“什么是祺祥政变?在那之后顾命八大臣最终结局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解缙在时人眼里是“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称。明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在当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五征蒙古,南...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李永芳是什么人?他投降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永芳是什么人?他投降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明末将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明朝镇守抚顺的游击将军李永芳开城向后金投降。李永芳因此成为明朝首个向后金投降的边军将领,抚顺也是后金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以来,攻陷的首座明朝城市。《清史稿·李永芳传》中记载:太...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的故事。平安是明朝靖难之役期间,南军的一大名将,出生在今天的安徽滁州,他的父亲平定是济宁卫的指挥佥事,在洪武元年的时候也跟着常遇春将军,在攻克元大都是不幸战死沙场。平安被朱元璋认作是...

韩信被杀之前 韩信有后悔弃楚投汉吗

韩信被杀之前 韩信有后悔弃楚投汉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临死前,是否会后悔当初他弃楚投汉的选择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清楚韩信临死前的心理活动。但是,一个人的心思,是最难琢磨的,况且时隔久远,更是不容易说清楚。因此,我们只能说存在某种可能性,不能保证就是如此。韩信不会后悔自己弃楚投...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还不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什么却对马皇后言听计从,偏爱有加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君主,但是在马皇后面前却异常的温柔,因为两人一起患难与共,经历过许多夫妻不能承受的苦难,更重要的是在朱元璋成为一国之君的时候,马皇后勤于内治,对嫔妃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