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09)180

说起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大家都会之一时间是想到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分天下,三个国家都自称正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则是保留了大量衣冠南渡的士人,俨然一个中华正统,为后世五胡乱华的汉文化留存开辟了最初的道路。

这个三国时代只是古代文人所认可的三国,毕竟三个都是汉文化,都认可汉朝的正统。但是站在宏观的中国史角度上,还是有着很多的三国并立时代的,只不过这些历史时期的割据政权分属不同的民族,古人的夷夏观念又很浓厚,所以往往不将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看作是正统。

揭秘: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是怎么形成的?

但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会将一些格局的游牧民族政权当作正统,并为其修订史书,这一时代,就是北宋、辽国、西夏,以及南宋、金、西夏的三国时代。至于西南边陲的南诏国和吐蕃国,则是长期与宋朝保持和平,没有参与到三足鼎立的战争中来,所以我们今天也就暂时不把这些政权考虑在内。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最早的三国鼎立就是辽、北宋和西夏的三国鼎立了。由于宋朝是农耕民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以古人们往往是把宋朝当成是正统来看,而不论是契丹人建立的辽还是党项人建立的西夏,都不被文人们所承认。那么这三个国家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呢?

辽朝

在三足鼎立当中,更先建国的就要数辽国了,不过最初的辽国并不叫辽国,而是契丹,并且在辽国漫长的国祚当中也曾多次更改国名,在一些学者的考证之中,辽国更改国号甚至达到了18次之多。所以对于对辽国历史并不是非常了解的我们,统称为辽国即可。

辽国起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早些年东胡鲜卑的一支,最早被中原文明所认知,是在匈奴统治时期。就来汉朝北击匈奴,大大削减了匈奴的实力,使得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支,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迫西迁给远在欧洲的部落文明带去了远古的痛苦回忆。

没了匈奴人的压制,东北大兴安岭周边的鲜卑族就崛起了,契丹先祖也是随着契丹的崛起而发展壮大起来。后来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这几个北方游牧民族一看,南边的大片肥沃土壤无人认领,有机可乘,就纷纷跑到北方地区建立了属于各自的政权。

鲜卑人就是随着这波南下的大浪潮将事业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区,逐渐转化为农耕民族。工作重心转移,老家那边难免就会被忽视。契丹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在鲜卑人的老家发展崛起,不断向西、向北扩张,占领了大量水草肥美的草原,成为了继匈奴、鲜卑之后第三个最强大的游牧民族。

这一时期是中原的五代时期,中原的几个政权能管住自己农耕区的地盘就不错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理会塞外之地的契丹人发展,所以在耶律阿保机这一代,契丹各部完成了统一,契丹国建立,并且占领了原来东北地区的渤海国,实力进一步扩张。

但这些毕竟都是草原上的事情,要想让中原文明真正承认辽国是正统王朝,必须还得是有农耕的血液,毕竟只靠骑马打仗这种不安稳的统治,没有固定的城邦和粮草囤积,一个国家是不能长久稳定的。

当时的中原地区战乱,大量的中原难民向北逃到契丹国的国境之内,耶律阿保机非但没有驱逐,反而是在草原上为他们建立起来中原的城敦安置,受到了这些 *** 们的一致拥戴。并且北逃而来的难民中也有着不少仁人志士,耶律阿保机也一律善用,启用了韩延徽、韩知古、等 *** 常伴左右,为契丹国的崛起出谋划策。就是在这种兼容并包的风气之下,契丹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都在不断地进步着,愈发地壮大起来。

就在此时,北方地区的后唐出了乱子,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造反,对辽国的辽太宗自称儿皇帝,并拱手献出燕云十六州,请求辽国攻打后唐。辽国早就有图谋中原之意,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谁又能拒绝呢?于是辽太宗率领大军南下,灭亡了后唐,辅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

后来辽国在政局上虽然多有浮沉,但总体上还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甚至一度得到了中原地区的大片领土。

但中原地区也是天降 *** ,出了个后周的周世宗柴荣,大败辽军,收回了很多之前丢失的城池,直取燕云十六州而去。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或许是天佑大辽,也可能是天妒英才,周世宗重病而返,未能进一步取得燕云十六州。

揭秘: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是怎么形成的?

在这之后,后周就再也没能有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了,甚至连南方都没有机会图谋,完成统一大业了。但周世宗不能完成的,总有人会继承他的意志,继续完成他没有完成的梦想,中原地区有二度天降 *** ,出来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

北宋

在后周周世宗柴荣还在世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在朝廷有了一定的地位,跟随柴荣一路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经验,并有了一帮十分忠心的兄弟部下。柴荣病逝以后,周恭帝即位,赵匡胤被任命为归德节度使,驻扎在如今的商丘地区宋州,就是周朝的宋国所在地。

公元960年,听闻契丹和北汉大有南侵之意,朝廷派遣赵匡胤挥师北上,抗击契丹。但这个消息很可能就是赵匡胤等人防风出来的,就是为了集结大军发动政变,毕竟契丹和后汉早就被后周的大军给打怕了,根本不敢南下,甚至在周世宗时期还险些丢掉燕云十六州。

于是在一群人的自导自演之下,赵匡胤被一众武将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继承了后周的遗产,坐上了“禅让”而来的皇位。由于之前赵匡胤是宋州的节度使,所以就以宋为国号,建立了宋朝,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赵匡胤不只是继承了后周的遗产,同时也继承了后周未完成的统一大计,但是他没有像后周的柴荣一样继续对北方用兵,而是采取先易后难的方针,先打南方后打北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赵匡胤接连灭亡了南方的南平、楚国、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

在统一了南方之后,宋朝的国力非但没有因为连年战争而得到削减,反而因为收服了南方的大片产粮区而实力大增。解决了简单的,接下来就要对付难一点的北方了,但辽国真的像是被上天保佑了一样,正在赵匡胤准备挥师北伐,夺取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发生了“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一代天骄就此陨落,其弟赵光义即位。

虽然赵光义也有一定的才能,灭亡了北汉政权,但其军事才能还是和哥哥赵匡胤差上一截,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对辽作战多次失利,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被完全收复回来,成了北宋心中的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正是燕云十六州的丧失,北宋也一直不被认为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其实除了燕云十六州,还有一片传统汉地没有被宋朝收复,那就是西域地区,其实北宋还是有实力对西域进行征战和治理的。但却有另外一个政权死死把控着河西走廊,让北宋不敢深入,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政权就是西夏。

西夏

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本是生活在四川北部青藏高原上的一支西羌部落,后来吐蕃崛起之后,屡屡受到吐蕃的侵扰,于是党项人就向大唐臣服,寻求庇护,被安置到了如今的青海东南和甘肃一带。后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党项首领拓跋思恭被赐姓为李,领有银州、夏州、绥州、宥州与静州五州之地,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之地。

五代十国时期,不论中原地区是谁来掌权,党项族都是俯首称臣,以维持原有的统治以及大量的赏赐。中原政权也是乐得如此,毕竟能够和平收服,谁又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战争呢?直到宋朝建立,党项仍然是对宋朝延续了原有的俯首称臣策略,只是这时候的党项实力已经远非同日而语了,变得十分强大起来。

后来党项内部产生了政变,一部分向宋朝称臣,另一部分则是向辽国投怀送抱,抱住了辽国这根大腿。在辽国的帮助下,李继迁被封为夏国王,彻底与宋朝交恶,扼守住了北宋与西域联系的交通要道。

后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在李元昊这一代建立了西夏,游离在辽与宋两个大国之间,利用制衡之术存活了许久,以至于辽国和北宋灭亡,西夏仍然能和金、南宋保持三足鼎立之势。

结语:

这一时期的三足鼎立,是三个不同民族的发展史,辽国统一了北方草原游牧区,宋国则是统一了大部分的农耕区,西夏则是利用两个大国之间的斗争而以相对弱小的实力存在了许久,同时也扼守住了北宋向西购买良马的要道,这就给本来就没有北方草原的宋朝雪上加霜,无法大量发展骑兵力量。三个国家维持在这样微妙的平衡关系长达近二百年之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4393.html

“揭秘:辽宋西夏三足鼎立是怎么形成的?” 的相关文章

刘备决定杀掉张任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有何真相

刘备决定杀掉张任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有何真相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刘备入川之初,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

三国时期赵云与关羽用一招制敌杀死了哪些大将?

三国时期赵云与关羽用一招制敌杀死了哪些大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赵云在三国名将中,非常厉害,特别是在演义中,赵云在战场上几乎是勇不可挡,一生未遇到敌手,单挑基本没有输过,而且,赵云每次单挑,几乎都是一招制敌,一个回合就将敌将干掉,赵云至少有五次一招制敌,比如,一合刺死河北名将高览,一合刺死东吴大将朱然。三国中...

郭奕:西晋司空刘琨舅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郭奕:西晋司空刘琨舅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郭奕(?—287年),字泰业,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魏晋时期名臣,谒者仆射郭镇之子,西晋司空刘琨舅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少有大名,得到山涛称赞。曹魏时期,任野王县令,交好羊祜。咸熙末,出任相国(司马昭)主簿。晋武帝即位,授东宫中庶子,教导太...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对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8年,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下了一道诏书:“朕死后,所有妃嫔一律殉葬!”就此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为什么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会恢复如此残酷的制度呢?人殉制度是殉葬制度的一种,...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