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真的懦弱吗?李世民为何要选择懦弱的李治作为太子?
作为封建男权社会下的帝王夫妻,李治与武则天本应名传千古,然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着不输男子的雄心壮志,再这样的光环笼罩下,李治则显得黯然失色。史书中描述李治温和敦厚、天性纯良,就连后世也多评价其实则“懦弱”。那么李治真的像史书所说的一般吗?他那么懦弱是如何成为太子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若说盛唐里的著名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必定在列。号称打下盛唐半壁江山、战功赫赫、备受宠爱的李渊嫡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上位,经过一番努力后荣登大宝、执掌天下权柄。
尽管其上位方式遭后世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让盛唐在历史长河、世界历史中熠熠生辉,堪称明君。可哪怕英明如他,在晚年也依旧体会到了报应不爽的滋味。
时间线回到隋末年间,当初李渊起兵,挥剑直指长安,当时留驻河东老家的长子李建成和幼子李智云却遇到了危险。李建成侥幸逃跑,李智云却因年幼被抓到长安后被阴世师杀掉了。作为一个忠臣、愚臣,阴世师甚至还挖了李家的祖坟,并整顿人马,与李渊一决死战,誓死守住长安城。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隋王朝早已气数将尽、大厦将倾。毫不出人意料的,李家的铁骑很快踏破长安城,问鼎天下。起义成功的李渊果断地诛了阴世师三族,可却匪夷所思地放过了其子女阴弘智、阴月娥二人,甚至将阴月娥赐给了李世民。
李渊的想法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尽管阴世师挖了他祖坟,杀了他儿子,可就其人而言,也算得上忠臣,因此为其留下后代,也算是李渊拉拢隋朝遗臣的一种姿态,可见其精明,可是赏给自己儿子算什么?
更离谱的是李世民不仅收了,还让她生了一个儿子——李祐。这种身份出身的李祐,毫无疑问是没有继承权的,因此李祐铤而走险,选择了另外一条极端的路——谋反。尽管李祐尚不成气候,谋反很快被李世民镇压了,可他却牵扯出了另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太子李承乾。
另李世民万分震惊的是,太子竟也有谋反之心!李祐注定与皇位无缘,谋反无可厚非,可身为中宫所出的嫡长子,李承乾身份尊贵异常,只要不犯大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他又为什么谋反呢?
李世民心中的太子人选共有四位,即长孙皇后所出的三位嫡子李治、李泰、李承乾和前朝公主杨妃所出的吴王李恪。
大家应该还记得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吧,当初李渊为了借助军事天赋卓越的李世民攻打李唐江山,对其可谓是恩宠万分,一度超过了太子李建成。这种情况在唐朝建立后也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最终增长了李世民的野心。
而现在李泰和李承乾的情况与当初何其相似,李泰善于察言观色、讨人欢心,深受李世民的宠爱,恩宠直逼李承乾。
这不禁让李承乾想起之前老爸的上位史,心中难免焦急,加之李承乾患有足疾,自小敏感多疑,种种因素致使李承乾决定先下手为强,也给老爸来一出“玄武门”,哪知道被李祐造反给打乱了计划,功亏一篑。
遭遇沉重打击的李世民决定接下来慎重选一个太子,剩下的三人中,李世民更先选中的是李泰。除了往日的宠爱外,重要还是因为李泰在李祐、李承乾接连造反后,日日跑来安慰李世民,让他感受到了还有皇家还有父子亲情在的。
有一天李世民召集朝中重臣,向其宣布决定立李泰为太子,还感慨道,昨儿李泰哭着扑倒在他怀中说,若他当上了皇上,就杀掉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弟弟李治。
大臣们纷纷面面相觑、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他们英明的君主竟也会相信这种鬼话。之后褚遂良便向李世民建议道,立李泰为太子并无不可,但必须妥善安排好李治,以李泰的性子,无法保证登基后会不会处理掉自己的亲弟弟。
褚遂良一席话可谓是当头棒喝,李世民想着想着更是悲从心来,直向床脚撞去,意欲自杀,幸好有长孙无忌等人阻拦,才避免了一场悲剧。后来恢复正常的李世民便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以上内容,均出自《资治通鉴》,李世民的一番骚操作如同其父李渊一样令人窒息,李世民究竟在干什么呢?又为什么李治为太子了?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他的儿子们都为了皇位手足相残,丝毫不顾及亲情,导致李世民无数次“梦回玄武门”,直叹因果报应,因此李世民自杀也只是心神受到重创后一时想不开。
太子的有力竞争者接连出局,吴王李恪更因血统和势力难以竞争皇位,最后便只剩下了懦弱敦厚的李治。然而,李治果真“懦弱”吗?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懦弱”的李治最终成为了太子,并在李世民尚在人世时便与武媚娘搞在了一起,甚至在成为皇帝后将武媚娘从尼姑庵接回。
在后续几年,接连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干人精搞下台,大权独揽……甚至可以将这一切都推给武则天,坏事全是武则天干的,“懦弱”的李治完全被蒙在鼓里,想想就很可笑。
总结:与其说李治懦弱,他更像是在“扮猪吃老虎”,默默地发展自身,等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大智若愚,莫过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