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徐茂公的恻隐之心为什么会给唐朝埋下祸患?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6)231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已走上了饥荒频发、藩镇割据的衰败之路。公元875年,王仙芝叛乱,黄巢聚众响应,这场起义奠定了唐代最终的命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这场动乱的背后,还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正如宋朝诗人吴芾的诗句所描述的那样:“世事真难料,人生信有涯。”谁也没有想到徐茂公的恻隐之心会给唐代埋下祸患。

徐茂公的恻隐之心为什么会给唐朝埋下祸患?

单雄信誓死不投唐

暂且先撇去徐茂公不提,单雄信也是与此事相关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刚出生时就有民间传说称他乃是草龙所化,少时有勇有谋,在马背上用枪打仗也不在话下,人称“飞将”。

单雄信为人勇武而喜交豪杰,与徐世勣(又称李勣,即徐茂公)情同手足,隋末两人一同前往瓦岗寨归附翟让。后李密成为瓦岗之主,单、徐二人分别任左右武侯大将军。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在于洛阳王王世充决战时兵败,单雄信率兵降于王世充,被封为大将军,而徐茂公投奔李唐。单雄信的哥哥,二贤庄单道曾被李渊误杀,因此他与李唐有刻骨之仇。

单雄信与李世民曾多次正面交锋,李世民领兵攻打洛阳的时候,他纵马持枪,直逼秦王(李世民),徐茂公和尉迟恭及时出现制止了他,单雄信于是退走。

第二年,他跟随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徐茂公曾劝他投降,但单雄信心怀杀兄之恨,决不投降。李世民在洛阳之战中见识过单雄信的勇猛,既然人才不能为他所用,那么留着也是后患无穷,因此想杀掉单雄信。

徐茂公顾念二人的发小情谊,情愿归还官爵,并抵销所有功劳,以此来换取单雄信一命。他向李世民求情道:“单雄信是我的结义兄弟,曾一同在瓦岗辅佐李密,他武艺超强,恳求殿下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来日为殿下效力。”

但李世民并不相信单雄信,认为他为人顽固且反复无常。最终,李渊下令将单雄信、郭士横、朱灿、杨公卿等人押往菜市口处决。这位历史名将就此死去,令人叹息。

徐茂公心善念旧情

前文提到的这位徐茂公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曾辅佐三代帝王,从隋末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唐高宗李治。他曾主持众豪杰贾柳店歃血结盟,后来又与发小单雄信投奔瓦岗,共同归附李密。

然而李密遇害后,徐茂公投唐,李渊赐予他国姓,即李勣,后因军功被李渊封为英国公。他为人忠厚,勇敢有谋,对上尽心尽力,对老友情深义重。

当初徐茂公劝阻李世民无果之后,内心十分悲痛,只能赶到刑场为老友送行。单雄信见到曾指责他背弃誓言,徐茂公无可奈何说道:以我二人情义,本该同死,但忠义难两全,他会照顾好单氏妻子儿女。

有一段典故中说,徐茂公曾拔刀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让单雄信吃了后说道:“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单雄信死后,徐茂公便收养了他的儿子。二人的兄弟之情当真是十分深厚,但也正是徐茂公的重情重义为唐代留下了祸患。

单家世代不投唐

在徐茂公的庇护与培养下,单雄信的儿子单道真长大成人,被朝廷任为梁州司马。而单道真的三个儿子,即单思远、单思敬、单思礼也分别担任了唐代的地方官,例如单思敬曾任安东都护,成为了唐代的高级将领。

徐茂公的恻隐之心为什么会给唐朝埋下祸患?

即使如此,早些年埋下的祸患仍悄无声息地萌发了。该来的事情终究会发生,只是早晚的问题。距单雄信对抗李唐失败的二百五十四年之后,单氏复仇的时机到来了。

唐僖宗乾符二年,曹州人黄巢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被人们称为“大流寇”之乱。黄巢率军进攻途中,曾作了一首无人不晓的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中的黄金甲不仅仅是指刻画菊花,更是借物抒怀,称颂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在这些将士中,有四位将士,即单兴、单茂、单盛,以及单旺,他们均是单雄信的后代嫡孙。

这四位将士在黄巢攻打都城长安的时候奋勇当先,过关斩将,立下许多战功。他们对反抗唐代腐败的封建统治做出了贡献,不愧是单氏家族的后人,不失英雄风范。

从单雄信这一辈开始,单氏就开始反唐,可谓是“单氏世世代代不投唐”,这般骨子里的气节着实令人敬佩。但是从唐代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并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黄军四杰”率兵进攻时,唐代地方割据势力强劲,而中央朝廷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统治者们腐败不堪。百姓们流离失所,负担沉重,这次农民大起义激化了滋生已久的社会矛盾。

起义军一路攻克东都洛阳、潼关等地,后朱全忠叛变,黄巢起义失败。虽然这并未直接导致唐代的灭亡,但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的时候,百姓们夹道欢迎,而唐僖宗却已经失去民心,再加上大军损失惨重,朝中大臣 *** ,唐代已是强弩之末,其统治根基遭到了根本动摇,之后没过多久,便走向灭亡。

总的来说,历史的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果相连,皆有迹象可寻。但是谁也不能料定自己所做的一件小事,未来会带来怎样难以承受的后果。

徐茂公收养单雄信的儿子,并将其培养成才,这本是一件不起眼但充满仁义之情的小事,然而历史中的偶然与必然相互交错,就是有军师之才的徐茂公自身,也绝对想不到单氏后人将会在击垮唐王朝的过程中添上举足轻重的一笔。

后世的人们无法评判徐茂公的做法是对是错,只感慨世事难料。即便当初单雄信被杀之后,他并未承诺照顾其妻儿,也会有别的将士顶替“黄军四杰”的位置,做历史的推手。然而历史的必然性又使徐茂公是个忠义之人,这也正是他除了谋略,能被重用的原因之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7390.html

“徐茂公的恻隐之心为什么会给唐朝埋下祸患?” 的相关文章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一向以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而著称,那么他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朱棣继位为永乐皇帝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有报告称宁夏那边突然被围了,情况似乎十分危急。当时在内阁当值的是杨荣,所以朱棣便赶紧将其招来,把奏章拿给他看。杨荣看完...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救援曹仁,结果遇上秋连绵雨,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被关羽生擒,被迫投降,关羽没有杀于禁,而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败亡后,于禁被孙...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都知道魏忠贤势力极大 崇祯是怎么轻易除掉魏忠贤的

还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17岁崇祯轻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侂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马超进攻葭萌关,张飞要战马超,立下军令。诸葛亮下令,让魏延带五百人先行,作为先头部队,魏延最先来到关下,和杨柏交战时,魏延在十合之内,将杨柏打败。魏延准备夺张飞的头功,这时,马岱出现了,两人一交手,马岱十合之内,败给了魏延。这里面,值得讨...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众所周知不管在哪个朝代,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比贪污受贿严重多了,可是在清朝,有一位大臣,他因为贪污被抓了之后,却要自己的妻子向皇帝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这位大臣就是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来头不小,纳兰一族与爱新觉罗家有着亲戚关系,他的妻子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并且纳兰明珠本人很会察言观色,处...

评论列表

星辰
星辰
4周前 (09-11)

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偶然与必然,徐茂公收养单雄信之子虽出于个人义气之举却为唐朝埋下祸患的种子,面对纷繁世事变迁与个人道义抉择的矛盾冲突时仍需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得失而后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