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是否真的以胖为美?正史中是如何形容杨贵妃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23)260

说到唐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朝的经济可以说是发展得非常昌盛,所以在那么多的朝代中,对比之下显得更加的气势恢宏。唐朝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万国来朝的景象,更加是一种繁荣文化的体现,那时候的文化可以说是遍布大江南北,随着丝绸之路还传播到了世界的另一端。除了这些,大家一定还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唐朝的审美都是以胖为美,唐朝的人喜欢丰腴美人。

因为那时候的经济非常繁荣,人民也是安居乐业,吃饱穿暖,所以审美的文化都是偏向于厚重浓郁的,就像是对美女的选择,都是“以胖为美”,听到这句话的女孩子们肯定是非常遗憾自己为什么没有生在唐朝呢,如果生在唐朝,没准自己也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

唐朝是否真的以胖为美?正史中是如何形容杨贵妃的?

可是我们按正常的逻辑想想,如果一个女孩子真的都已经到了180斤的体重,五官都已经塌陷下去了,真的还会好看吗。所以说唐朝的以胖为美是真的还是假的,就需要考究了。是我们都知道唐朝以胖为美的这个说法是从杨贵妃那里开始的。

杨贵妃的名字叫做杨玉环,是杨玄琰的小女儿,因为长相非常的貌美,所以被唐玄宗看上了,被唐玄宗纳入了后宫,自从杨贵妃进入了后宫后唐玄宗就不想再去其他妃嫔那里了。这也让我们很多人都好奇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子可以做到宠冠后宫这么绝的呢?我们从一些历史古籍中查到了对杨贵妃的记载,里面用了两个字来形容杨贵妃,那就是:丰艳。

杨贵妃是那个时代的四大美人之一,样貌沉鱼落雁不说,身材更加是曼妙,但是我们都知道,其他的几位美女可都是纤细的身材呀,为何偏偏杨贵妃是胖的,却还能被称之为美人呢?这个也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了很多的疑惑。

唐朝是否真的以胖为美?正史中是如何形容杨贵妃的?

其实杨贵妃真的不是大家想象的非常的胖,胖到很可怕的程度,她只是很多的其他的美女相比较之下显得比较胖。在唐朝的时候文化高度繁荣,大家的生活也是摆脱了只是为了生存的层次,而转向更有追求的生活,传闻中的杨贵妃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子,如果是一个大胖子,舞蹈怎么能跳起来的,所以从此说明杨贵妃的丰腴其实是在运动的过程中积累的。虽然身上是有肉的,但是身材还是非常的紧致有型。

所以说唐朝的以胖为美这句话还是不太靠谱的,就拿杨贵妃来说吧,根据古典书籍里面的记载,杨贵妃的身高大概就是165,体重是138斤,这个身材当然是和苗条没有关系了,但是不能说是肥胖,杨贵妃当时非常得宠的一个原因就是她非常动人舞姿,如果是一个满身肥肉的人在那里跳舞,场面会不会显得有些惨不忍睹。杨贵妃从小就在练习舞蹈,所以身上的一些肉更多的应该是紧致的肌肉,整体的身材看起来应该是非常匀称的,比如杜甫在《丽人行》的诗句里面有描写杨贵妃的语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可以让我们看出来杨贵妃的身姿是非常的曼妙匀称,整体的气质更加是丰腴艳丽。

唐朝是否真的以胖为美?正史中是如何形容杨贵妃的?

在一些民间野史里面也有对杨贵妃的记载,里面写道杨贵妃的身高是1.66米,体重是120斤,其实根据身高还有体重的比列,比前面那个史书里面记载的杨贵妃的身材体重要轻一点。我们再加上杨贵妃还有运动的元素,综合考虑再次想象一下,其实杨贵妃的身材是非常的凹凸有致的。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还有一句描述杨贵妃的诗句:“温泉水滑洗凝脂”,把杨贵妃的那种丰腴美也形容出来了。

所以说,唐朝的以胖为美,其实这个胖不是真正的胖,只是和别的朝代比较之下,可能就显得更加的丰腴,这个和当时的经济还有民族融合程度有分不开的联系,唐朝的审美是偏向于大气磅礴的类型,比起小家碧玉还有秀丽美人,他们更喜欢丰肥浓丽,热烈放姿。杨玉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唐朝的文化有高度融合性,所以那时候的审美和胡人的审美越来越相似。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一些高层人员还有好多人是有胡人血脉的。鲜卑族崇尚强壮的体魄,在他们的严重瘦弱是一种病态的现象,经过这样的文化交融,也使得唐朝的文化审美产生了改变。那时候的经济水平非常的高,人人都是丰衣足食的,吃得多,当然普遍都会胖一点。而且那时候的人们觉得,丰腴的女孩子显得更加的有气魄,更加的大气,就算是那些瘦的女孩子,也会想办法让自己胖起来。

所以综合的来说,唐朝喜欢的是丰腴,艳丽型的女孩子,如果是非常肥胖臃肿的女孩子就不要做白日梦啦,要好好管理身材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2254.html

“唐朝是否真的以胖为美?正史中是如何形容杨贵妃的?” 的相关文章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商鞅相比,主导魏国变法的李悝为何名声不显?在提起魏国崛起的历史时,最不应该忘记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乐羊、吴起和西门豹。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魏国不是因为李悝变法而崛起的吗...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伍子胥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有着这样的记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当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郢都后,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去世多年,就请求吴王阖闾...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樊哙,为吕后妹夫,西汉开国元勋。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一个在汉朝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后封舞阳侯,后来位居大将军、左丞相,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xū),跟刘邦算是连襟,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鸿门宴中,樊哙曾出面力救刘邦...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容貌...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对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结局都不太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自杀,两个儿子早逝,只剩下老五刘髆算是顺利活到了终老。“皇家儿女难将养”这是出自某影视剧中的台词,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汉武帝的六个儿子都在权利的漩涡中挣扎,最后...

曹操迎接回汉献帝后 曹操对汉献帝究竟多上心

曹操迎接回汉献帝后 曹操对汉献帝究竟多上心

还不知道:曹操对汉献帝有多上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汉末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先有十常事祸乱朝廷, 之后黄中军揭毕而起。然而屋漏偏连夜雨";刚刚稳定下来的东汉王朝又出现太师董卓公然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不顾百姓困苦,迁都洛阳,当此之时,曹操说服袁绍,...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日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汤和是明朝名将,帮助朱元璋扫灭群雄,推翻元朝,为大明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当朱元璋猜忌群臣,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汤和成了少数躲过屠杀的功臣。那汤和为何能躲避朱元璋的屠杀呢一,投奔郭子兴汤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