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很多忠臣,为何最后却没人组织司马家夺权呢?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业,这果实却被司马家族给窃取了。此事让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间对司马氏族多了几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经成为了定局。纵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开棺材板来,痛骂司马懿是个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阵营中曾培育了许多十分忠心的将领,这些老将也有些威信,而且都还健在,为何不出面为曹氏家族撑腰呢?众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爱惜贤才的,而且也善于用人。许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当曹氏有难之时,却不见这些人露面帮一马。这是为何呢?难道是他们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写吗?
对于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小编有一些浅薄的观点。之一点原因,司马懿实在是太能熬了,那些忠心的老将都无能为力。我们只要看一下曹氏三代皇帝的辅政大臣,便可知晓了。史料上虽没有明说曹丕的辅政大臣为何人,但是我们可以从曹操处推断。凭借曹操一代枭雄的计谋和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是断然不会留下什么辅臣给曹丕的。这样的话,让曹丕很是难堪,在对待大臣之时总是处于担忧的状态,放不开手脚,没有信得过的大臣。不过,辅助的人还是有的,但不算辅臣。例如贾诩、司马懿等人。而曹丕则为下一任君主曹叡留下了辅臣,其中就包含了司马懿。而这曹叡也给自己的继任者留了辅臣,老当益壮的司马懿还是位列其中。
从这个名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代皇帝的辅臣中有同一个名字——司马懿,可见这个人是真的命长,竟然熬了这么多位皇帝和辅臣。此外还能看出,上任君主挑选给自己继任者的辅臣,不仅是要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忠心。就这样,司马懿把这些忠臣老将都给熬死差不多了。等到他夺取的时候,已经没什么有资格有权势的老臣了。自然而然,他们就算想说话,也不能从坟墓中爬出来,指责司马懿的行为吧?他们不是不想,是已经不在这世上了。可能这也是命运的安排,让司马懿活这么久,可能也是想给他一个机会吧。这个人,辅助了那么多皇帝,也该自己享享福了。
至于这第二点原因,就是那些曹操培养的老臣已经不再握揽重权,而是退居二线了。等皇位传到曹芳这一代之时,曹氏已经出了四位皇帝了。自然朝上的大臣也换了四番。虽然上一任皇帝会留下一些能干的臣子给新皇,但是新皇也得自己栽培一些人啊。例如一些和自己意见一致的,或是自己觉得忠心的人,都会提拔起来。在曹芳上任之时,大权被一分为二,曹爽和司马懿不相上下。而先前的那些曹氏老将,多半已经死了,或者已经没了实权,根本无话语权了。就算是想说两句公道话,也没人愿意听啊。在司马懿搞了一场政变之后,这实际大权便落到了司马氏族手中。再没其他势力可以匹敌了,其他人就算想作对,也没那个实力啊。
在古代之时,想要做成事情,手上没有实权那是真的无能为力。既然没有权力,那么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差别呢?无非就是拿着朝廷的俸禄而已,干不了什么事的。就算有心偏向曹氏家族,可是又能做什么呢?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第三点原因,凡是出头的人都遭到了严厉的惩处。
当然,司马氏族出来乱政,也不是每个人都闭嘴不言,也有一些正直的人不愿看到眼前这种局面。例如王凌就是一个,想要与司马懿作对。但是都还没有采取行动,便被打压了。到了司马师之时,也有两拨人想要当这个出头鸟。不过这两拨人也没能生出什么更大的事,还是失败了。后来到了司马昭时,又出了一个诸葛诞,也站在曹氏这边起步相助,不过也没能成功,都给镇压了。
不过,这些站队曹氏家族的人,并不都是完全忠心的。有些人之所以举旗,并不是要帮助曹氏家族拿回失去的,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那个时候,他们只能打着护卫曹氏朝廷的旗号,这样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更高。他们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只是想扩大些自己的地盘。只有自己势力强大了,才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权臣,甚至壮大到像司马氏族一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当然,不是嘴上说几句话事情就能办好的。要知道,那时候司马氏族那么强大,连曹魏江山都能夺过去,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地让这些人出来搅局呢?所以说,这些人的起步最终都是败了。心口不一,能成功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