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在言官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明初时期的言官有多厉害?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09)220

说到明朝的言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专门设立了有助于言官发展的制度。

言官并不是朱元璋首创的,在历史上,这群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手握大权,敢于直言,甚至可以与皇帝对辩,将生死置之度外。

那么,朱元璋在言官制度上做了哪些工作?

都察御史与六科给事中

首先,朱元璋仿照元朝的制度,设立了御史台。后来,在洪武15年,改为都察院,其长官为都御史并且与六部尚书并称为七卿。

在都察院下一共有13道都察御史,对应的是当时13个省区。在全国范围内,总共有御史100多人。虽然人数上不多,但他们大权在手,作为天子的耳目,专门负责纠察百官,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就是都察院的负责人。

朱元璋在言官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明初时期的言官有多厉害?

这就是明朝初年的言官队伍。后来,由于他们权力非常大,朱元璋对他们也有一些顾虑,于是又设置了六科给事中,对应着中央的六部。

六科给事中,承担着重要的言官责任。

主德阙违,朝政失得,百官贤佞, 各科或单疏专达,或公疏联署奏闻。

对于朝政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大胆直言,不惧特权。对于皇帝发出来的赦令,如果他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甚至可以退回。由皇帝交代给各衙门的事情,也由他们来督办。

每到年底的时候,对官员的考核也是由给事中们来进行的。可见,他们的权责范围非常广。此外,在皇帝临朝时,他们还需要轮流值班,侍从皇帝,规谏其言行。

选什么人做言官,大有讲究

既然言官的权力这么大,选什么人做言官就很重要了。在这一点上,朱元璋非常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为了防止言官权力过大,他给这些官员设置的品级都很低,只有七品官。这种以小制大的方式,对于言官来说也是一种制衡。七品芝麻官,地位很低,所以他们行事也不敢太张扬。

其次,作为言官,需要具有刚正不阿的品质,要能够与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朱元璋在选择言官的时候,专门挑选了苦读史书的书呆子们。他们的脑袋里,大多装着各种大道理,做起事来一板一眼,同时也有些一根筋、非常地认死理。在朱元璋看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好监察的工作。

慢慢地,在这群“掉书袋”的言官中形成了非常强势的传统。他们嘴上的功夫,令其他官员非常忌惮。毕竟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就连骂起人来都可以引经据典。

朱元璋在言官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明初时期的言官有多厉害?

原来,朱元璋也吃到过言官的苦头

朱元璋重视言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他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抗元战争,需要稳固自己的统治。都说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对于朱元璋来说,他需要一帮言官来帮助他维护中央集权。同时,言官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不过,朱元璋周密设置的言官制度,也曾让自己吃了苦头。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次,御史周观政在巡城的时候发现,几个太监正领着一帮女乐往奉天门内走去。按照当时的要求,女乐是不能入内的。

于是,周观政立刻上前制止。没想到太监说,自己是奉皇帝命令来带女乐们入城的。

这下子周观政就愤怒了,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违背规矩。于是他就硬生生地拦着女乐。无奈之下,太监只得去回禀朱元璋,告诉他是御史拦下了女乐队伍。

朱元璋在言官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明初时期的言官有多厉害?

朱元璋听后,苦笑不得,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让女乐回去了。不过,他心中咽不下这口气,就让人传话给周观政让他回家歇着。

可谁知,周观政并不吃这一套,他坚持地认为是朱元璋错了,一定得他承认错误才可以。

这就是朱元璋选出来的言官,他们的眼中揉不得沙子,不管是谁犯错了,他们就会严格地指出来。没办法最后朱元璋只好出来认错。周观政这才作罢。

朱元璋在言官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明初时期的言官有多厉害?

由此看来,言官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可否认,在明朝初年,朱元璋非常重视他们,也能够纳谏。相比于武将的敢打敢杀,对于言官来说,他们的存在就是能用嘴解决的问题,绝不用手。

但从长远来看,言官制度能够发挥作用,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皇帝的态度,另一个是官场整体的风气,最后就是言官队伍本身的质量。

可以看到,后来的明朝,无论是皇帝纳谏的意愿,还是官场整体的风气抑或是言官的队伍,都在走下坡路,也就不奇怪言官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4939.html

“朱元璋在言官制度上做了哪些调整?明初时期的言官有多厉害?” 的相关文章

隐藩是什么人?郝普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隐藩是什么人?郝普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隐蕃隐蕃,青州人,原本是魏国的一个官吏。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前一段时间《风起陇西》热播,网友们褒贬不一,我是连看都没看,只知道是关于间谍的。马伯庸是一个好作家,但有时候脑洞开得太大。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历史真实的超级间谍隐藩,成功忽悠了孙权却坑死郝普!曹叡不爽,隐藩出发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诈叛如吴,令...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清朝开国重臣,帮助清朝统一了全国。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作为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满清的汉人之一。他为了帮助满清打败明朝,一生鞠躬尽瘁。有人认为他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那么,范文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算不算汉奸呢?范...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令妃作为嘉庆皇帝的生母 皇后空缺乾隆为何不立她做皇后

令妃作为嘉庆皇帝的生母 皇后空缺乾隆为何不立她做皇后

还不知道:乾隆的皇后位空缺,令妃又是嘉庆帝生母,为何乾隆还不肯立她为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令妃的形象在许多清宫剧里面都会出现,她不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还因为她的儿子是下一任皇帝,所以只要以乾隆时期为背景的清宫剧都不能少了令妃。但令妃在屏幕上的角色褒贬不一,她的为...

长坂坡之战,许褚面对张飞的叫阵是什么表现?

长坂坡之战,许褚面对张飞的叫阵是什么表现?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三国中的长坂坡之战非常出名,当时,刘备败走,曹操率军在当阳的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先跑了,让张飞带二十骑断后,张飞横矛立马在当阳桥头叫阵,曹操手下诸将,无人敢出战。当时,曹操手下大将几乎都在,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都在,但是...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荆州名士集团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

关羽为什么要和马超比武 公平交手谁会获胜

关羽为什么要和马超比武 公平交手谁会获胜

还不知道:关羽为何要与马超比武,如果双方公平交手,究竟谁会取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马超加入刘备阵营后,发生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远在荆州的关羽向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的情况。诸葛亮知道关羽的心意,便在回信中说马超和张飞相似,都是并驾齐驱的猛将,但是远比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