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崇祯帝的以身殉国,为什么没能感动满朝文武?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6)11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由检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众多,要么贪婪昏庸、要么残暴冷酷、又或者是流连声色之徒,若非要从骂名扎堆的亡国皇帝中,找出几个感动中国的人物,崇祯帝朱由检必在其列。

朱由检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十七年披肝沥胆,辛劳为国,却依然难逃亡国之命运。

1644年,北京城破前夜,朱由检身穿满是补丁的龙袍,在煤山之顶自缢殉国,而后清军入关,城中百姓聚集一处哭求李自成礼葬崇祯帝,李自成有感于崇祯的气节,以帝王礼在思陵厚葬朱由检和周皇后。这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悲凉和温情画面。

崇祯帝的以身殉国,为什么没能感动满朝文武?

崇祯的结局无疑是悲凉的,后人有感于此,哀其以身殉国的气节,却也对其救国无为的政治能力深感痛心。

清代张廷玉在《明史》中有评价:

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当然,明帝国腐烂不堪命数将尽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但另一方面,朱由检的责任也不由分说,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悲之人必有无能之为,朱由检虽勤勉有加,却在治国上有心无力,而最关键也最致命的,就是他的用人无术。

朱由检是朱常洛(明光宗)第五子,朱由校(明熹宗)的异母弟,早年丧母,自小而随的孤独感和挫折感决定了他长大后的猜疑和偏执性格,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必然不是好事。

崇祯一朝,短短十七年,朱由检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14位兵部尚书,除掉总督11人、巡抚11人,被他以各种手段迫害的高官多达几十人,在亡国前三年,关在牢狱的官员多达145人,可见其对下臣的杀伐果断和金刚铁腕。

而最让人痛心的,应是袁崇焕。

崇祯登基之初,便轻易铲除了魏忠贤一党,轻松没一会,朝廷又陷入内忧外患的处境,外有强敌,内有农民暴动,崇祯急需能征善战的大将,而当时驻防辽东的袁崇焕,必然是绝佳人选。

崇祯帝的以身殉国,为什么没能感动满朝文武?

一时之间,袁崇焕被委以重任,崇祯对其信任有加,加太子少保,赐尚方宝剑,而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制敌压暴战功累累,可一旦功高,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极为微妙,其中制衡的一根线就越绷越紧,袁崇焕任督师时,手握皇帝特权斩杀了毛文龙,崇祯帝听闻后,心底很是不爽,可碍于还要靠袁崇焕带兵,不得不优旨褒答,下诏宣明毛文龙罪状,并认定袁崇焕杀的好!

可几个月后,皇太极略施“反间计”,崇祯帝似乎迫不及待般的,很快以通敌的罪名将袁崇焕打入大牢,1630年中秋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剐于北京闹市,其兄弟妻子被流放在千里之外,家产悉数充公。

可怜一代名将,没能亡在战场之上,却死在自己人手里。

袁崇焕没了,朝中无人可用,崇祯帝看上了杨嗣昌。

杨嗣昌,典型“纸上谈兵”的书生官,琢磨些民生政策还行,论兵事,杨嗣昌实在缺了些实打实的经验,当时民乱四起,兵部尚书一职迟迟空缺,崇祯召杨嗣昌“夺情”视事,杨嗣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策略,这是宋太宗时的宰相赵普首先提出的治国之策,内忧外患,防外而安内,这个方向确实没错。

可随后,杨嗣昌剿灭农民军的策略,把他军事上的无能暴露无疑,他将当时的农民军按方位分为“四正六隅”,由十巡抚分防协剿,构成“十面之网”。

杨嗣昌此策,不可说是下策,但对于当时朝廷,却丝毫不实用,十面之网,协防剿敌,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有兵马,就要有粮草,可当时朝廷的国库已经虚空,杨嗣昌用了一招:加重百姓赋税来补军空,结果可想而知,更多的老百姓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围剿不成,反倒接连失地。

即便如此,杨嗣昌并未得到任何的处罚,毕竟是崇祯帝亲自选的人,有人弹劾,均被崇祯皇帝贬逐,其刚愎自用的品性可见一斑。

崇祯帝的以身殉国,为什么没能感动满朝文武?

到了明朝末年,农民暴动加剧,而后清兵不断入侵,朝廷内外受敌,两线作战,局势严峻,崇祯帝自知两面作战难以为继,私底下同意以杨嗣昌为代表的“议和“主张,可他又迟迟不愿承认此事,千万将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而崇祯帝却因为自负陷入和与战的纠结之中,正是在他的两难之间,明朝走向了灭亡。

可以说,崇祯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明朝覆灭的结局,而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崇祯帝的身上多少有一些苦楚和无奈。

崇祯刚即位,就赶上了连年大旱,《汉南续郡志》记: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旱蝗并灾,疫情又爆发,在这种不可抗因素下,盗匪与流民并起,民间暴乱频发。

所以,尽管崇祯帝如何励精图治,在流年不利的先天条件下,还是无济于事,可怜吗?可怜,但也可恨!

前文说到,崇祯帝在位之时,迫害了不少臣子,或许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所致,那么他最为倚重和信任的那些人,又是如何呢?

北京沦陷之后,崇祯生前十分喜欢的学士周钟,带头在他灵柩前表达羞辱。他格外信任的襄城伯李国贞,忙不迭地带兵投降。而两位颇受崇祯器重的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一个出四万两白银送给农民军,一个主动示好投靠,赌咒发誓大骂崇祯无道。。。。。。

而那些被他提防怀疑的人,却先后尽忠到底:

被崇祯斥责过“抗敌不力”的卢象升,浴血战死巨鹿。

被崇祯拷打到耳聋的孙传庭,壮烈殉国于潼关。

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赶回家的熊开元,明亡后出家为僧,拒绝入仕。

被罢官回家的刘宗周,在南明时代毁家纾难,率领一支民团奔赴抗清前线,英勇就义。

崇祯帝的以身殉国,为什么没能感动满朝文武?

崇祯之悲剧数百年来令人惋惜,惋惜他的悲凉结局,而更多的,却是痛心他作为一国之君,不知人善用,在明末政治形势如此复杂危亡之际,接连在战略、用人和御下方面,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丧失中兴之机,大好河山就此拱手送人。

而一心为国,勤政有余的崇祯帝,在身后,得到的也只是臣子们的羞辱与背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6124.html

“崇祯帝的以身殉国,为什么没能感动满朝文武?” 的相关文章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太高抬诸葛亮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被妖魔化的周瑜三国时期,最让人惋惜的英年早逝是谁?魏、蜀、吴三国都有一位,魏国的是郭嘉,死时才37岁,蜀国的是庞统,死时才36岁,而吴国便是周瑜,也是36岁。这三人的死,对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打击都相当...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权的曹魏...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汉昭帝刘弗陵是什么样的皇帝 他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汉昭帝刘弗陵是什么样的皇帝 他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还不知道: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存在感那么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西汉的历代皇帝,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然后就是草根翻身做皇帝的第一人:汉高祖刘邦。如果再让大家更深入的想一下,或许还有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对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结局都不太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自杀,两个儿子早逝,只剩下老五刘髆算是顺利活到了终老。“皇家儿女难将养”这是出自某影视剧中的台词,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汉武帝的六个儿子都在权利的漩涡中挣扎,最后...

赵匡胤在武庙祭拜的时候 赵匡胤为何看到白起时勃然大怒

赵匡胤在武庙祭拜的时候 赵匡胤为何看到白起时勃然大怒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当看到白起时,赵匡胤为何勃然大怒?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表面上,是赵匡胤斥责白起这个“人屠”不讲武德,实际上他是借此玩了一招儿“敲山震虎”。武安君白起,秦国名将,一生参与大小战役70余场,且未尝有过败绩,尤其是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