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29年才立庙 刘禅真的是在怀恨在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和诸葛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总是会有很多的争议,有些人认为他俩是师生情深,也有人认为刘禅对诸葛亮怀恨在心,毕竟刘禅基本是被架空了,完全就是蜀汉的吉祥物。那么事实究竟是如何的呢?实际上我们从诸葛亮死后,刘禅给他立庙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到,刘禅对诸葛亮其实是非常尊重的,并不像大家所说的怀恨在心!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发动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带着“汉贼不两立,王师不偏安”的口号,诸葛亮又一次踏上了征程,然而同之前几次的北伐情况一样,诸葛亮最终也未能彻底击败魏军,而且由于他长期操劳,最终也病逝五丈原了,留下了许多的遗憾。由于诸葛亮这个人高风亮节,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动了众人,所以当听闻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的官员都纷纷上书,请求给诸葛亮立庙,不过蜀汉朝堂却以此违背礼制而拒绝接受。很多人看到这里,便认为,刘禅拒绝给诸葛亮立庙,实际上就是对诸葛亮怀恨在心,实际上这件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汉室被曹丕灭掉以后,刘备在益州建立蜀汉,仍然宣传自己是汉室,以此团结众人。所以说,蜀汉存在的合法性就是匡扶汉室,延续汉室,既然蜀汉宣传自己是汉室的继承人,那么在规矩一事上,就得遵从汉室的惯例。而在之前的汉室习惯上,立庙这种事情,是皇家的专属,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臣子可以立庙。对于臣子来说,更大的奖励其实就是在死后,允许他们配享太庙,也就是说把这些功臣的牌位放在皇家太庙中,享受后人祭祀。
既然汉室有这种传统,不允许给臣子设庙,那刘禅自然也是不能多说的,而且即便刘禅想要给诸葛亮立庙,朝堂中那么多明白人,其实都会出手阻拦的。“祖制不可违”这句话的分量比我们大家想象中的要重多了!
在外人看来,既然刘禅不愿意给诸葛亮立庙,那岂不就意味着刘禅不喜欢诸葛亮,对诸葛亮是怀恨在心了?毕竟刘禅作为皇帝,这么多年却没有执掌大权,就如傀儡一般,心生怨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刘禅手下的李邈便擅自揣摩刘禅的心思,认为刘禅对诸葛亮不满,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处置诸葛亮。在正常的宫斗剧中,这种套路比比皆是,于是李邈开始攻击诸葛亮了,准备给刘禅提供一个反击诸葛亮的理由,自己也可以趁此搏得刘禅的欢心,可以加官进爵。
《华阳国志》: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李邈认为刘禅不满诸葛亮,想要反击诸葛亮,只是欠缺一个机会,一个挑头人,于是他做了这个挑头人,结果他却想错了刘禅!李邈诋毁诸葛亮,直接引起了刘禅的大怒,最终李邈被下狱,刘禅判了他死刑。刘禅一生中,就杀了俩人,一人诋毁刘禅,说他和婶子不轨,另一人就是这个李邈,诋毁诸葛亮。
从这里可以看到,刘禅对于诸葛亮,那是真情实意啊,人家根本没有怀恨在心。而自李邈之事过后,大家也知道了刘禅的心思,所以之后也很少有人再诋毁诸葛亮了。除了处理李邈一事,刘禅在其他很多方面也表现出了对诸葛亮的尊重。比如说诸葛亮死后,并没有人亡政息,诸葛亮推荐的人才得到了刘禅的重用,而且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长到17岁以后,刘禅直接把他召为了驸马,给了非常好的待遇。
从整个刘禅的表现来看,他对诸葛亮是非常尊敬的,他之所以在诸葛亮死后这几十年不给他立庙,实在是因为“祖制不可违”啊,要想稳住汉室这块招牌,刘禅就不能给诸葛亮立庙!也有人会问了,既然“祖制不可违”,那为何后来刘禅又允许给诸葛亮立庙了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诸葛亮去世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刘禅允许给诸葛亮立庙的时间是景耀六年(263年),最重要的一点是,蜀汉的灭亡时间就是景耀六年(263年)。诸葛亮立庙的时间和蜀汉灭亡的时间是在同一年,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真相不得而知,也许是刘禅感知到了蜀汉气数将近,再不为诸葛亮做点什么,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所以最终,刘禅还是跨出了那一步,打破祖制,为诸葛亮立庙!
《三国志》: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
从诸葛亮死后,刘禅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他对诸葛亮其实是相当尊敬的!诸葛亮死后,并没有人亡政息,相反,对于诸葛亮推荐的人才,刘禅仍然是大力重用;对于诸葛亮的儿子,刘禅也是倍加厚爱;而敢于诋毁诸葛亮的人,刘禅都是严惩不贷的。这种种迹象表明,刘禅其实是一直感念诸葛亮的。即便有祖制压身,不能给诸葛亮立庙,刘禅对民间私自祭祀诸葛亮之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而且到了最后,刘禅仍然是迈出了那关键一步,为诸葛亮立庙,在蜀汉灭亡的前夕,刘禅终于不用害怕祖制了,他要给诸葛亮一份更大的殊荣!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