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01)16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灭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理想主义误朕、误国、误天下,崇祯是一个例子。魏忠贤好也罢、坏也罢,全看其政治上有没有用处。人们总是有误解,好像把“坏人”抓光了,就跑步进入太平天国了?幼稚。坏人其实存在于每个人心里:夜黑风高,戒撸多日、又身处异国他乡的楼主飘荡在无人的街头,这时前面一个刚下班走夜路的年轻母猪都极可能使楼主成为一名 *** 犯。少年派的漂流不就说得很清楚吗?在特定的情况下吃人也就是分分钟决定的事情。当年真实的少年派可是在英国上岸后引起轩然 *** ,还是老外会处理事,先法律判死,然后女王特赦。学过法律的人都应该知道吧。什么铲除魏忠贤的英明伟大,这能力怎么后来治国、御侮的事情上体现不出来了?其实大家都是王八蛋,搞政治的哪个不是?最后跟崇祯一起死难的还是那个大太监曹化淳呢。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平衡、组织、调整和设计。红楼梦里说左穷尧舜之词,右背孔孟之道。还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都是至理名言。也就说实际的行动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崇祯继位的时候,明朝也算四面稳固,虽说骨子里已经开始腐烂,但再撑个几十年还是可以的。可崇祯想着励精图治,却下不去手。宗室那么多肥羊不宰,偏偏去宰没钱的老百姓,那老百姓活不下去起义,也别怨谁。辽东方面,进灭不了建虏,但退一步守着山海关锦州,不让他们进来也行啊,何况后金当时自己内部也乱着呢。可偏偏崇祯又想着收复辽东,于是死循环开始了。

回观张居正执政时,连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小的改土归流的政策都要反复与边臣通信商榷,就是揣摩研究边民的心态和利益,看会不会引起民变,能不能激发良性循环。你搞个三千城管,一刀切的教科书式的粗暴执法,那治国也太简单了,呆子都会。

崇祯期明朝并不是必亡之时,明朝确是手里很多牌都未打出来,就莫名其妙亡了,崇祯确实政治手腕不够。我很奇怪,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足够的话,完全可以强行征粮。但明朝是产量不够啊,有银子,银子也不能变成米当饭吃啊,难道去外国进口吗?一句话:崇祯当皇帝,本来是想有一些大作为的,但其人智慧、能力、性格太不济,不敢大担当,却自视甚高,急躁而盲动,动不动杀大臣,反而大大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另,看其与满人、农民军两线作战,两面挨打,导致军队精锐消灭殆尽,看其灭国在即、却一直不派太子南下,可知其政治智商低得可以。这样的皇帝,绝对差评啊!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一,崇祯一上来就干掉魏忠贤那叫迫不得已,根本不是叫政治经验不足。崇祯进宫探望天启,他嫂子张皇后叮嘱他的话就是“勿食宫中食”。崇祯入宫之一晚不敢睡觉,骗值夜小太监把佩剑给他观赏继而私自留下来防身。又叫人搜宫女的身,让她们不许夹带 *** 。凡此种种说明崇祯在那个时刻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他不收拾魏忠贤,你敢保证魏忠贤不收拾他?相反在整个铲除阉党的过程中崇祯表现出的高明手段,以及借铲除魏忠贤树立权威的表现,显示出崇祯本身不缺乏政治智慧。崇祯初年的政治声望也达到顶峰,独操权柄,风头一时无二。当然崇祯本身没有接受过作为帝王接班人的教育和训练,权柄独操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这我下面会说。

二、关于用人,崇祯确实有很大的问题,这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的,不能否认。但崇祯用温体仁也不代表他就是昏庸无能。温体仁虽然狡诈,但他也有他的强项。处理政务娴熟、不参与党争、熟悉并了解崇祯的想法与心理。换别人在那个当口,也不见得就会意识到温的人品有问题。事实上崇祯一朝是有不少可用之人,但凭这些人并没办法改变王朝的命运,最多就是多撑几年的事。

三、关于战略眼光,其实那都是空话。境内民变四起,境外满洲虎视,无论是先安内还是先攘外,对崇祯来说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崇祯就只有这点军费,只有这点可战之兵,哪里有问题只能先往哪里去。我们现在可以叹息没把李自成干掉就把洪承畴调走,但应该看到抽走洪部的原因是满洲入寇,直接威胁到了京城。任何人只要不能破解当时的财政困局,不能消灭流民产生的土壤,明廷的结局都是完蛋,区别只是早几年和晚几年。

四、关于皇帝的担当。明朝由于两宋的故事,民间舆论对于议和是一贯持异议的,崇祯如果不能在朝野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一意议和,在政治上的失分可能是非常大的,崇祯作为藩王入继大统,他担不起这个风险。这一点也表现在他迟迟不敢迁都或者把太子送往南京上。其实就算与满洲议和,这也只是技术上的延寿,明廷完蛋的关键在于内部社会结构的崩塌,不能解决流民问题,明朝就不可能有救,但无论是剿还是抚,一则崇祯都没能力彻底成功,二则剿、抚也都只是技术手段,能治标,治不了本。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哪怕当时再咬咬牙把李自成赶尽杀绝了,谁又敢保证张献忠不再造反,别的地方又不出赵自成、王自成呢?我从来没有否认过崇祯的过失,我的观点是,在那个节点上,明亡是历史规律,换谁上都没法逆转这个趋势,区别就是早几年和晚几年。

以崇祯的性格缺陷来看,说实话,要拖几十年真的是太困难了。除非壮士断腕,直接跑南方去,留农民军与满洲军火拼,但主动抛弃半壁江山,这个代价恐怕无论谁在位子上都不能轻易承担的。至于跑南方以后有没有可能长久偏安,我的结论还是不一定。癌症病人晚期,靠动手术切除病灶是不是就能治愈,无论哪个大夫都不敢保证吧。我自己经过思考给出的更大原因,一是主要症结在内却不能攘外必先安内,没想到大臣们也有这样提的,说明大臣里面确实有比较有能力的。另外一个是魄力不够,却又不能够能屈能伸,不敢迁都,不敢征税,不愿收缩,不愿派太子去南京备份,不愿城破后逃亡。总之是性格缺陷,其实之一条不愿攘外必先安内,也是因为性格缺陷。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走喜峰口地走上百里山路。皇太极走的时候明军已经没有了野战能力,更没有斗志,可以让他从容带着劫掠的物资和人口回去。我刚才想尽量少打字,所以没有提重兵封闭辽西走廊,同时在宣、大、蓟三个孔道置兵狙击。如果明军兵力和战力允许,能够全部封闭宣大蓟辽当然上上佳。但是考虑明军只有袁部有能力与满军野战,甚至防守,所以侧重点在狙击,迟滞满人的逃跑路线。如果让孙承宗或者袁督师统筹全局,明军可以封住辽西走廊,步军守住京津冀的战略要点,关宁军的骑兵尾随满军,干扰其抄掠,动员全国兵力勤王。

在京津冀平原地区通过小规模的战斗消耗满人的有生力量和马匹。即使满人打破蓟、大、宣的防守逃回,也不让他们带劫掠物资和人口回去。那么皇太极即使逃回去,其实力也将大大损耗。五年平辽并不是天方夜谭。京师有高墙,满人没有攻城器械,不可能攻破城墙。即使攻破城墙,满人的骑兵在城里进行巷战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北京完全不虞失守。崇祯三年屁都没有,就已经敢抢到山东了,到了十年后,基本上已经是东亚最有效率的火炮部队了,天天喊蛮子,鞑虏,可后期明军的火器水平连你口中的野人都不如,你不觉得这是在打我大明的脸么?

满洲人已经是一个带有部分部落残余的国家机器了,它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在同时空的东亚都是首屈一指的,就算恨别人,也要把别人的面目看清楚啊。如果满人真是纯野蛮人,它连十年都活不过去,所以别老搞情绪上的宣泄,没有任何意义的。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说实话,都说明朝气数该尽,但崇祯上台的情况历朝历代谁比得上?农民起义只是小范围的,后金自己内部斗争不断,蒙古首鼠两端,朝鲜就不想跟后金混,袁崇焕上任直接把辽东军费砍到四百万,唯一麻烦就是内部魏忠贤留下的吏治混乱,只要慢慢整治续到下一代没压力,小冰河可不只冰河关内。结果呢,己巳之变皇太极还没怎么呢,崇祯自己先把兵部尚书扔监狱,接着把督抚大臣又扔进入团聚,仗还没打完呢牢里就关了两个兵部尚书。说句不好听的,你们觉得袁崇焕爱吹牛皮没本事,可对满清后金作战还真没比他成绩好的,然后结果呢直接剐了,你说袁崇焕有罪砍了没问题,你剐了就不怕寒了辽东将士的心?满桂说自己打不过还非得逼人出战,结果打出唧唧。然后皇太极后面入关关宁军有再回援过吗?就连最不喜欢袁崇焕的明季北略也只能说崇焕死边事益无人。

皇帝又不是被文官选举上去的,凭啥看东林党脸色?皇帝作为国家更高管理者,他最核心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是管理,其中特别是高级官员的管理。管理管不好,还只谈做事只想做事,作为高级管理者是非常不称职的,也不可能做好。帝国里永远都是各种利益集团和利益阶层此消彼长,历代皇帝都是平衡来延长帝国寿命,任何帝国都不是天然的活着。他管理水平和管理认知太差,帝国还在他手上挂了,他真的没得洗。他和隋炀帝一样,只不过分别是两个极端。接着看看孙传庭,有用拉出来没用关诏狱,这是人干的事?卢象升,一个明朝军队官职只比朱寿低的人只能指挥5000人,人家战死不让收尸不给荫封,就这人家全家给它大明尽忠。陈新甲不想给他背锅,这倒好,直接杀了。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大臣们让他拿主意去南京,他不想担责任,大臣让太子去南京,他不想便宜儿子,结果南明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都撑了17年,更好一次在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钱谦益的谋划下差点夺回南京。一句话形容崇祯就是上天给了他一堆选择,他全选了错误答案。崇祯上吊看着是有种,其实就是逃避责任,他一死了之,整个大明群龙无首。其实首都被攻破不代表朝代会灭亡,很多朝代换多少次首都了,就连慈禧都逃出过北京,后来不是照样回北京当老佛爷?崇祯就算自杀也该安排好后事,让太子或者找个南方的王爷在南京登基,大明还可续命。

崇祯吃的苦太少,走过的路太短,没有大气魄,成不了大事。本来若是做个踏踏实实的明朝中期皇帝,可能还行,犯了错,也可以慢慢改。可是,明末,国家本危矣,自己还只是个60分的皇帝。可是明末需要至少80分的皇帝,才有可能力挽狂澜,他还不行。想想明末的麻烦:,内有流寇起义,外有满清虎视眈眈,政令松弛,组织散漫,官僚腐败,时有自然大灾。兵将制度不行,人才无法得用(明朝防止将军拥兵自重),然后再碰到崇祯,刚愎自用,谁都不信,刻薄,无战略大气、脸皮薄。总之就是不是可以扭转命运的皇帝。其实这也没什么。也没几个朝代活过300年的吧,说明封建制度到了一个周期,恐非人力所能为。这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金融危机一样,周期性的,由制度、外界和人性决定,恐非人力所能阻。毕竟前边的万历不上朝30年,又耗了许多国力,这个时候许多问题开始凸出了。加上他哥哥,又不好好当皇帝,成天搞木工,当了三年又死了。崇祯17岁当的皇帝,年龄稍微有点小。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本来,他前边还有他哥顶着,他哥死的太突然,他是被顶上去的。也就是说,崇祯受到的“太子”教育太少。崇祯他哥也是的。本来他该勤政的,结果学他爸就搞木工。但是他哥好像干得还行,像万历一样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虽然也比较懒。但是最麻烦的是他死得太夸张了、太荒谬了。培养一个皇帝要花多少钱啊?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多一点,还是十分年轻的,至少我认为他是可以有能力改革明朝的人,可是历史就是有点戏剧性,戏剧性里又含着必然。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大必然里的小偶然。天启多活几年或者崇祯早死几年,崇祯都可以不做亡国之君,但纠结于此又有何意义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28972.html

“明朝灭亡到底是天意吗 崇祯又扮演什么角色” 的相关文章

司马泰:西晋宗室、重臣,品性廉洁清静,率真自然

司马泰:西晋宗室、重臣,品性廉洁清静,率真自然

司马泰(?―299年),字子舒,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重臣,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仕曹魏,历任阳翟县令、扶风太守,封阳亭侯。司马泰堂侄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后,册封陇西郡王,历任兖州、益州、相州、雍州...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时期的父亲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义上至高无上,比皇帝还还要尊贵,实际上并无半点实权,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与囚徒无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自愿成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沉迷声色的昏君。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历史大河中不乏有许多开明、智慧、果...

甄宓最后死于曹丕之手,她做错了什么?

甄宓最后死于曹丕之手,她做错了什么?

文昭皇后甄氏,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甄宓被曹丕赐死,而且曹丕在赐死她的时候,还在她嘴里塞糠,用头发盖住她的脸,可见曹丕对甄宓的愤恨。但是如果我们看历史,我们会发现曹丕对甄宓愤恨的毫无道理。为什么说毫无道理呢?其一,甄宓是曹丕抢过来的。甄宓本身是...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诸葛亮都劝谏过刘备 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攻打东吴

诸葛亮都劝谏过刘备 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攻打东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不顾诸葛亮劝谏,坚持攻打东吴的原因是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的刘备,奔波了半辈子才有了自己的基业。原本靠着诸葛亮的计策,蜀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刘备晚年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关羽被东吴偷袭身亡,作为大哥的刘备,一怒之下率领部队讨伐东...

后世如何评价薛居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如何评价薛居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薛居正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元平元年继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治下的汉朝,成为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可是,他却没能选好太子。他的太子刘奭上台后,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魄力不够,无法驾驭群臣,造成朝中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势力之间激烈争斗。最终,西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