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鞅的下场为何会这么惨?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27)160

《芈月传》一开始,就出现的是一位落魄男子和他的仆人敲响一户人家的门,问是否可以留宿。开门的老人坚决不允许,即便用重金相谢,老人也坚决不肯。

这样的场景看起来很令人唏嘘,只怕下一句观众们就要感慨人心不古了。但是这位老人说,不是我不让你住,现在奉行的是商君之法,如果你没有路引,我贸然让你进来,一旦被查处不止我这一家老小要遭殃,连街坊邻居都要被砍头。

落魄男子一声叹息,直言自己是作法自毙。看到这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位就是商鞅。通过种种严苛的刑罚让秦国强大起来,最后自己却落得无人收留,被车裂的后果。

商鞅是秦孝公的重臣,秦惠文王一上位,立刻杀了这位重臣,这不免让人猜测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才用这样的方式杀商鞅。而且在电视剧中,临死之前,商鞅高声呼喊:商鞅虽死,其法不灭,又有何憾?只可惜看不见我大秦一统天下,帝业之成了!

这句话不免勾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毕竟大家都知道,秦国是因为用了商鞅,才有了现在的强大。秦国国君用商鞅,把他放在前面扛着贵族的攻击和厌恶,为了变法到处得罪人,最后国君落下好处了,国家富强了,就要将变法的人杀了。

人都得罪干净了,上至太子下至百姓,都得罪完了。唯一护着他的秦孝公一死,太子继位,自然不会放过他。

但是商鞅的死也不是完全可惜的,他的被杀早有预兆。在商鞅被杀的半年前,有一位叫赵良的人来拜见他,他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读e,四声)谔”。

当时商鞅问他,自己与当年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的百里奚相比怎么样,谁更有才能?面对这个问题赵良先说,一千个人奉承你,不如一个人跟你说真话。言下之意就是我现在说的是真话,真话不好听,希望你不要杀我。

赵良说,当年的百里奚,他出身低微,被秦穆公请出山辅佐,所获得的成就不比您现在差。但是他的品德可高尚得多,他出门从来不坐豪车,也不用下属打伞,他死的时候全国百姓都为之痛哭流涕。但是您呢?您是奸臣推荐来的,执政之间好用酷刑,百姓不堪其苦。您出门的时候没有车在前边开路,身边围绕着百八十个人保护着,就不能放心出门,生怕被刺杀。由此可见,您不得人心,跟百里奚根本没法比。您要是现在立刻放弃您的封地,放弃这些官职归隐深林,劝皇帝重用贤才,多去寻找归隐之士,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当时商鞅并不以为意,正如多年前商鞅还在魏国的时候,魏国老丞相向魏王推荐商鞅,说自己死后,商鞅可以代替自己的位置。魏王不答应,老丞相便说,如果不能重用商鞅,那就杀了商鞅,千万不能让他去别的国家。

魏王走后,老丞相又对商鞅说,先君后友。我为了魏国请求大王杀了你,但是为了你请你快逃离魏国。商鞅当时说,没关系,魏王既然不想重用我,肯定也不会杀了我。那时候的商鞅还叫卫鞅,来自卫国这个小国,人微言轻,一直在魏国待到秦国发布求贤令,才动身去了秦国。

商鞅的下场为何会这么惨?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据说商鞅去秦国后,面见秦孝公,向秦孝公诉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分别是帝道、王道、霸道。其中霸道正是商鞅“以刑克刑”、“以严苛律法治国”。

当时秦孝公问商鞅,会不会进展太快了,人们都不认可啊。商鞅是怎么说的?他说,百姓都是愚钝的,包括那些贵族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打算,您何必跟他们多做解释呢?只要将这些命令发布下去,让人们严格执行,早晚有一天,人们会感受到这样做的好处,自然会真心拥护了。

从这里可见,商鞅是骄傲自大的,他将他之外的秦国人都看作是愚民,他的手段雷厉风行,只要求人民照做就好了,至于别的想法不需要有,这更是一种精神控制。

商鞅曾说,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民贫则国富,民富则国贫。

商鞅的下场为何会这么惨?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他这意思,就是要让百姓贫穷,要让百姓愚昧,让百姓没有反抗之力,只能听从国家机器的摆布。国家需要什么就从百姓那里获取,但是百姓需要什么却不能从国家获取,因为这样会让国家有损失。

商鞅直接把国家和人民放在了对立面,通过压榨人民来达到国家上下的统一,令行禁止。这样一来,百姓对国家不是敬畏爱戴,而是惧怕。

但是秦孝公还是聪明的,成就霸业的帝王不会连这点手段都没有。秦孝公将商鞅推到百姓和贵族面前,给商鞅站在背后撑腰,给他封地宅院和奴仆,从自己做起遵从商鞅的变法。就这样,全国上下,商鞅的话比秦孝公的话还好使。太子犯法,商鞅说一不二割了太子两位老师的鼻子。

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商鞅的权势在秦国已经达到了顶峰。“重轻罚”,即便是犯很小的错,也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动不动就连坐,有时候一人犯错,能杀完整个村子的人。

贵族恨他,百姓怕他,下一任统治者,原来的太子,又与他有私仇。秦孝公临死前,对商鞅说想要把王位传给他。虽然是试探,但也足够引起太子的警惕。太子一上任,就必须要杀了他,而在这个时候,他想逃往魏国,魏国人却深恨他用计骗走自己国家的大将军,导致魏国大败,不肯接纳他。

所以商鞅这个时候是真的走投无路,最后他也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引颈受戮,而是回到自己的封地,率领亲兵抵抗,兵败被杀,尸体被车裂。

有意思的是,秦惠文王在商鞅死后,说商鞅谋反并没有证据,一举将促成此事的贵族一网打尽,从此大权独揽,再也没有了权臣掣肘的危险。

纵观全局,商鞅被新上任的秦惠文王杀死,也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的事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2/238728.html

“商鞅的下场为何会这么惨?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的相关文章

烛影斧声赵光义真的敢杀赵匡胤吗 赵光义到底有什么依仗

烛影斧声赵光义真的敢杀赵匡胤吗 赵光义到底有什么依仗

还不知道:如“烛影斧声”为真,那么,赵光义为何敢杀赵匡胤?他有何依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踌躇满志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的情况下,却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成...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朝任...

后世是如何评价虞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虞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起仓慈,也许大家会比较陌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太和六年(232年)的一个冬天的午后,在西方的一个西域小国,一个小男孩莫多娄在大雪中一路狂奔,还没进家门就大喊道:“爹,郡守去世了!”“真的吗?”莫多娄的父亲从屋里一步就跨了出来,惊讶万分。“是的,爹。”莫多娄...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出生,从...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李林甫,祖籍陇西,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

李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