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乾隆作为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为明朝的将领正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22)230

乾隆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1630年,明朝大臣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处以凌迟之刑,袁崇焕的兄弟妻子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其实,袁崇焕家无余财,没有什么可以抄家的。因此,天下人都认为袁崇焕是冤枉的。

袁崇焕做梦都想不到的是,为自己 *** 的人,不是明朝皇帝,而是自己的死对头——后金的继承人清朝皇帝。

146年后的1776年,乾隆皇帝宣布给袁崇焕正名,说道:“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派人寻找袁崇焕的后代,意图给予奖励,“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袁崇焕的直系后代早已被崇祯皇帝斩草除根,只找到了一名远房玄孙辈。乾隆皇帝马上派人将他带到京城,封他做了一个小官。

乾隆作为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为明朝的将领正名?

获得乾隆皇帝 *** 的不仅袁崇焕一位。事实上,在1776年前后,相当多一批明朝忠臣良将,在乾隆皇帝的过问下,被恢复了名誉。如潘宗颜、麻岩、王宣、赵梦麟、贺世贤、马林、袁应泰、张铨、熊廷弼、赵率教、满桂、曹变蛟、王廷臣、邱民仰、卢象升、刘之纶、史可法、余应柱、钱肃乐、张名振、刘宗周、张煌言、黄道周、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等在清朝入关前后,与后金、清军作战时战死或者自尽殉国的明朝(南明)将领,甚至连在“靖难之役”里死于朱棣之手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也在乾隆皇帝的 *** 名单之中。

有的忠臣良将甚至还获得了谥号。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抗清名将,率领大军坚守扬州城。扬州城被清军攻破后,史可法高呼“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口号,拒绝投降清廷,被清军杀害。乾隆皇帝在翻阅宗室王公功绩表时,看到了史可法写给多尔衮劝降书的回信,内心受到了触动,下令给史可法 *** ,追加谥号为“忠正”。

乾隆皇帝还给史可法写了一首诗:“纪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象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井命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

乾隆皇帝对抗清名将熊廷弼极为推崇。当年,熊廷弼在狱中写下“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的感人诗句,乾隆皇帝读到后,感慨万千:“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

乾隆作为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为明朝的将领正名?

据统计,乾隆皇帝一共 *** 和追谥了3600多名明朝忠臣良将。

乾隆皇帝在明朝灭亡100多年后,还为明朝的忠臣良将 *** ,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深刻的现实需要。

众所周知,清朝入关以来,通过连年征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原民众,特别是南方地区的老百姓,持续发起反清复明的运动,到了乾隆时期都没有停歇。白莲教、天地会等民间反清组织又应运而生,给清朝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乾隆皇帝通过给明朝忠臣良将 *** 和追谥的做法,来拉拢和分化南方地区的老百姓,获得他们对清朝统治的认可,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大一统局面。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接受 *** 和追谥的3600多名明朝忠臣良将,他们的后代对乾隆皇帝充满感激之情。他们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这种影响力提升了清朝的正面形象。

乾隆皇帝心里非常清楚,在许多 *** 眼里,清朝作为一个外来政权,不具备正当性。为了改变这一形象,清朝从入关之初,就做了大量工作,以明朝的继承者和代明而兴的中国正统王朝自居,并悄悄地放弃了金朝继承人的角色设定。为此,清朝几乎照搬照抄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系。乾隆皇帝给明朝忠臣良将 *** 和追谥,便可以向世人表明,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是中国的正统王朝。清朝取代明朝,属于正常的朝代更替,不影响中华文明的延续。

乾隆作为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为明朝的将领正名?

接受 *** 和追谥的3600多名明朝忠臣良将,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忠于朝廷。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品质。任何一个朝代,包括清朝,都需要一大批忠臣良将来守护江山。乾隆皇帝表彰明朝的忠臣良将,是在清朝大臣中倡导一种“忠君报国”的思想,其目的,还是在维护清朝的统治。

不得不说,乾隆皇帝这一做法非常高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3/242749.html

“乾隆作为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为明朝的将领正名?”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对诸葛亮与庞统,三国顶尖智囊,究竟谁更胜一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他们同为水镜先生的高徒,是三国中顶级谋士。那他们究竟谁更胜一筹?如果庞统不死,蜀国会是怎样的局面?其实,想知道他们谁更厉害,就得先分析他们两个...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时期,袁术为何敢率先称帝,称帝之后为何又迅速败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黄巾起义之后,汉室已经摇摇欲坠,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是那个时代真实写照,而除了我们熟知的曹孙刘三家之外,还有两个诸侯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就是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而袁术也是...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马超在蜀汉为何没有什么大作为?原因是什么?

马超在蜀汉为何没有什么大作为?原因是什么?

马超,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马超,字孟起,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父亲马腾。汉朝偏将军,都亭侯。马超义无反顾地与曹操为敌,天下震惊。潼关之战,马腾杀得曹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割须弃袍,狼狈逃窜。曹操称马腾不减吕布之勇,感叹道,马儿不死,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公元265年,司马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突然病死。由于司马昭死得突然,因此让人不由得对他的死生疑。其中,罗贯中就在《...

朱文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朱文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朱文正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文正虽然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但是他的亲侄子,在洪都之战死守近三个月,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立下大功,可以说是老朱家的千里驹。那为何朱文正最后被朱元璋囚禁而死呢,一,投...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