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问题严重的清朝,为什么还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你真的了解清朝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大清建国之初到灭亡,国家的腐败问题一直贯穿于其历史之中。因此,历任清帝都曾出台过相关政策反腐。如果,问哪位清帝在反腐问题上最为严厉的,那么,答案无疑是雍正帝。
1733年,正红旗汉军都统李杕欺上瞒下,私受贿赂,破坏官场秩序,后来,被雍正帝判其死刑。1734年,河南学政在科举考试中收受贿赂、任意买卖文凭,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于是,被雍正帝判其绞刑。虽然,雍正帝在反腐方面比较公正,但他针对的大多是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大臣。
通过观察雍正年间的反腐案,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要案主要牵涉到皇室、年羹尧和隆科多等人。比如说,直隶总督蔡珽曾合伙其他官员谋杀过一位商人,但是,因为蔡珽主动揭发年羹尧罪行,所以,雍正帝不仅没有惩处他,反而重用和奖赏了他。因此,有人认为雍正帝的反腐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
那么,腐败问题如此严重的清朝,为何还能够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有学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两百六十七年,是因为它实行的“双格局治理”法,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实行的“一国两制”。也就是:在 *** 生活的地区实行儒家统治,任用士人,举行科举考试;在边境地区,保留其原有制度。比如说,在 *** 地区,认可两大活佛的政治地位和承认转世传承规则等。
还有就是,清朝的腐败问题为什么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影响社会的发展,直到后期,这种弊端才彻底的暴露出来?
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清对官场“潜规则”的尊重,官员可以 *** ,但是,必须要有底线。也就是说,官员收受贿赂要有一个具体额度,一旦贪污数额大于规定的额度,那么,官员就要受罚。
比如说:
乾隆二十九年,闽浙总督杨廷璋因为强迫下属借贷而被降职;
前闽浙总督富勒浑曾勒索盐商,收受五万五千两白银,后来他不仅被乾隆帝革职了,还被流放热河;
雅德因在继任闽浙总督以后强行索要盐商四万五千两,于乾隆六十年被乾隆帝驱逐至伊犁地区;
嘉庆十六年,湖南学政徐松因为勒索下属、强行买卖图书而被判处流放。
既然,官员们都收取贿赂,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清朝没有清官呢?其实,清朝也是有清官的,但这些清官与历史上的其他清官有所不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些官员虽然收取贿赂,但他们收取的金额一般比较小,或者把收来的钱都用之于民了。因为,当时官场盛行的风气就是贿赂,如果,大臣们不随波逐流而受贿,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大臣的排挤。比如说,左宗棠。
左宗棠就是著名的清官,但其实他在私底下也收取贿赂。在收到钱以后,左宗棠就把这些钱全都拿去办公了。因此,他虽然当了二十余年的一品官员,但他生活比较清廉节俭。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们每人也就分得五千两家产而已。这相当于他八个月的工资加奖金。
其次、皇帝时不时对腐败问题的打压。在清朝中前期,官员腐败问题一直被皇帝控制在手里。每过一段时间,皇帝们就会惩处一些贪污严重的臣子。
以至于,当腐败达到某个节点之时,皇帝们便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打压它。比如说,在顺治帝统治期间,他不仅全面推行明太祖、明成祖的反腐之法,还重用儒臣、压制满洲贵族势力。康熙年间,国家边境动乱、民族矛盾尖锐,因此,康熙帝十分重视反腐问题。雍正帝时期,朝廷实行铁腕政治。
后来,雍正帝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养廉银制度,即:在原有俸禄上再额外给官员一些补助,从而,帮助官员养家糊口,达到经济上打压腐败的目的。乾隆统治前期,严厉惩处 *** 的官员。乾隆统治中后期,乾隆帝不仅纵容官员腐败,他还参与到腐败活动中。
并且,在乾隆朝岁入增加的背后,是非正常的收入来源,包括:捐输、商人报效、盐斤加价、公摊养廉甚至,卖官鬻爵等乱收费项目,不断增加并成为定例。这些不正常的收入虽能缓解一时之急,但对 *** 和国家社会而言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国家财政依赖大量非正常收入,已可见到清朝腐败并必然最后走向衰亡的端倪。甚至,晚年的乾隆,要求官员们定期向他进贡奇珍异宝,重用贪官和珅,这更使得后来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清朝调动16个省的兵力,耗银2万万两才勉强将起义扑灭。
因为,深刻领悟到起义带来的教训,所以,嘉庆帝和道光帝在政务上十分勤勉。然而,自从 *** 战争失败以后,道光帝就丧失了信心和斗志,无力打压腐败。由此,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到了晚清之际,腐败问题深入社会每个角落。后来,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清朝最终宣告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