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木经》的作者是谁?北宋木工之一人喻皓的人物介绍

诗词文献6年前 (2019-03-26)450

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气势磅礴、庄严宏伟、规划严谨、设计精巧的宫殿、亭台楼阁、寺庙、宝塔和桥梁等建筑。其中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那些为发展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的名师巧匠,其中有一位突出的代表,他就是北宋初年的木结构专家喻皓。

《木经》的作者是谁?北宋木工第一人喻皓的人物介绍

喻皓,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因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是一位建筑工匠,长期从事建筑实践。

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喻皓故事

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北宋初年,当时占据杭州一带的吴越国王派人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了一座方形的木塔。当这座塔才建好两三层的时候,吴越王登上去,感到塔身有些摇晃,便问是什么原因。

主持施工的工匠自信的回答说:“因为塔上还没有铺瓦,上面太轻,所以有些摇晃。”

可是等塔建成铺上瓦以后,人们登上去,塔身还是摇摇晃晃。这个工匠一时没有办法,生怕被那位吴越国王责备,后来听说喻皓对建造木塔很有研究,便让妻子前去请教喻皓。

喻皓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每层都铺上木板,用钉子钉紧就行了。”那个工匠照这办法去做,果然塔身稳定,人走上去不再摇晃了。

从现在看,喻皓提出的办法非常符合科学道理。当各层都钉好木板以后,整个木塔就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杭州梵天寺遗迹

人走在木板上,压力分散,并且各面同时受力,互相支持,塔身自然就稳定了,这是整体箱形结构的概念。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

开宝寺木塔

宝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中国的,是一种宗教象征的高层建筑。我国悠久的建塔历史是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开始的。

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的代表性建筑,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到了宋朝,木结构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完整的体系。

喻皓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建塔技术,尤其是建造木结构高塔方面更有创造性的发展。

《木经》的作者是谁?北宋木工第一人喻皓的人物介绍

宋太平兴国(976~948年)中,宋太宗想在京城汴梁建造开宝寺木塔,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名工巧匠和擅长建筑艺术的画家到汴梁进行设计和施工。喻皓也在其中,并且受命主持这项工程。

为了建好宝塔,他事先造了个宝塔模型。塔身是八角十三层,各层截面积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当时有一位名叫郭忠恕的画家提出这个模型逐层收缩的比率不大妥当。喻皓很重视郭忠恕的意见,对模型的尺寸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改,才破土动工。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八月,终于建成了雄伟壮丽的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这就是有名的开宝寺木塔。

图为开封铁塔

塔高三百六十尺(宋朝一尺大约合30.72厘米),是当地几座塔中更高的一座,也是当时最精巧的一座建筑物。可是塔建成以后,人们发现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倾斜,感到奇怪,便去询问喻皓。

喻皓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刮西北风,使塔身稍向西北倾斜,为的是抵抗风力,估计不到一百年就能被风吹正。”可见喻皓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

开宝寺琉璃塔

对于高层木结构的设计来说,风力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荷载因素。在当时条件下,喻皓能够做出这样细致周密的设计,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造。

可惜的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精品,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的一次火灾中被烧毁,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喻皓《木经》

古代劳动人民和匠师,无论是在材料的选用,还是在设计的选取中,都创造性地建造了多种形式的高塔。

在用材上,有砖、石、砖木、木等不同结构;在设计上,有方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等各种形式,玲珑剔透,精巧美观,显示出科学和艺术的精美结合。

但是当时这种技术主要靠师徒传授的办法来传播,还没有一部专书来记述和总结这些经验,以致许多技术得不到交流和推广,甚至失传。

喻皓在长期的实践中,刻苦钻、勤于思索、善于向别人学习,据说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还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结构的形状,考虑怎样进行总结。

当时京城里有一座相国寺,是唐朝人建造的,它的门楼的卷檐造得非常巧妙。喻皓每次经过门楼,都要仰起头,仔细观察,研究它的造法。为了弄清卷檐的奥秘,喻皓有时坐下来,甚至躺在地下进行观察和研究。

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于是,喻皓决心把历代工匠和本人的经验编著成书。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

《木经》的作者是谁?北宋木工第一人喻皓的人物介绍

《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喻皓在木建筑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成就卓越。但在封建社会里,喻皓只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成就和著作同其他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一样,根本得不到统治者重视。

后来《木经》失传了,喻皓的事迹也没有被准确的记载如史书中。喻皓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所做的卓越的贡献为他自己建立了高大的丰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3/243424.html

“《木经》的作者是谁?北宋木工之一人喻皓的人物介绍”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